APP下载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11-07金建珍

新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蜡烛笔者科学

金建珍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与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科学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动手实践性和需要理性科学思维。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学习科学对于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在幼小年龄段就形成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洞察能力、记录分析能力等。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例如,教学方式单一教条,学生被动式吸收,不善于积极思考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制订积极可行的措施来完善、提升。

一、设计情境导入,启迪学生思考

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创设场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行体验,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情境导入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为此,教师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也可以依据某个科学知识的应用设计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好奇心进行探究,探寻解决方案;还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作为情境导入,将难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有什么”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三根相同的蜡烛和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瓶。课堂导入时,笔者出示三根蜡烛,给第二根罩上小玻璃瓶,给第三根罩上大玻璃瓶,然后对学生说:“现在咱們一起看一场关于三根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比赛。大家猜猜看哪一根蜡烛最先熄灭?哪一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在学生踊跃猜测结果的过程中,笔者点燃三根蜡烛,让学生仔细观察,见证事实真相,并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这样的实验情境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使之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触发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问题,对后续的科学课堂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

又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上册“弹力”一课时,课一开始,笔者就声情并茂地说:“在2008年,中国举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中国选手何雯娜在蹦床这一项目为中国再添一枚金牌。”接着播放蹦床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思考:“究竟这张床是用什么制作的?为什么人站在上面能跳得那么高?”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于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作用,能使学生更快融入新课的学习,缩短学生与新知内容的距离,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

二、独立实验求知,开拓学生思维

科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适时以问题为导引,鼓励学生思考、猜想实验结果或原理,通过动手实验考证自己的猜想,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例如,笔者在上“浮力”这一课时,学生经过第一环节的猜测与实验,验证了石头下沉的结论。这时笔者马上抛出问题:“下沉的物体有受到水的浮力吗?”学生众说纷纭,笔者抓住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独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释疑,同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后续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一次次的思维冲击与碰撞,为学生打开深度思维的大门,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又如,教学“空气的性质”一课,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性质时,笔者把纸团放在杯子的底部,询问学生:“再把杯子反扣放进水槽,纸团会不会湿?”学生猜测结果后,笔者并不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行验证,并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加以思考,如杯子是竖直放入、放入的速度要快等。当学生验证后发现纸团没有湿,笔者故作惊讶地问学生:“纸团并没有湿,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杯子斜着插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体会并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探究性思维。

三、组织有效活动,自我探究学习

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离不开学生自我的探究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怎样移动重物”这课时,为了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笔者先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观察踏臼,并让学生切身体验踏臼,感受杠杆省力的乐趣;然后引导学生测量杠杆上支点到动力点、阻力点的距离,再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杠杆省力的工作原理。将课堂开到生活实践现场,组织学生有效参与活动,用科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又如,教学“空气中有什么”一课,在实验情境导入后,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那么对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燃烧,什么成分不支持燃烧,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探究结束后,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小组比赛互评等,加深学生对自我探究过程、结果的认知,促进学生解析科学征象、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造就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试验,而不应打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例如,在上“四季星空”这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制作模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设宇宙情境,不限制阻碍,正确引导补充,让学生感受天体运动,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笔者还时时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进度,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运用不同方式和途径验证,并指导学生总结最终结果。除了帮助学生改进,笔者也适当鼓励学生,从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身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加强和具备核心素养教育观,还要时刻反省自己,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储备,将科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把握正确方向,引导学生逐渐培育核心素养,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苏少伟)

猜你喜欢

蜡烛笔者科学
老师,别走……
点击科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学大爆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