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酱油中的铅含量
2021-11-06王存孝
◎ 王存孝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它以特有风味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料[1]。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或麸皮制成,其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各种氨基酸、糖、有机酸、颜料和香料。铅是一种重金属毒物,长期摄入铅元素会在人体中蓄积导致慢性中毒[2],进而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对大脑的影响更为严重。国家规定调味品中铅含量应小于1.0 mg·kg-1[3]。而酱油作为调味品,如果原材料选用不慎或制作工艺不妥,其铅含量极易超标,因此需要严格检测。
目前,酱油中铅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和样品利用率较高,且重现性好,但是容易有较强的背景吸收,设备昂贵复杂[4]。原子荧光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相对较好,但是操作烦琐耗时长,且仪器也价格较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现性好,结果稳定但原子化效率一般较低[5]。双硫腙目视比色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但存在干扰离子,且因为应用范围受到限制[6]。本文选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来测定酱油中的铅含量,将样品注入石墨管中,电加热使样品蒸发并分解形成原子蒸气,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与标准吸光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中的铅含量。但因为酱油中含有氯化钠会产生分子吸收,需要采取方法消除影响[5]。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Agilent 240Z)、铅空心阴极灯、普通石墨管、微波消解仪(JC-1015W型)、一般实验室玻璃仪器及电子分析天平。
1.2 试剂
硝酸、硝酸钯、磷酸二氢铵、硝酸镁、抗坏血酸和硝酸铅。以上试剂为优级纯。
1.3 铅标准系列溶液配制
铅标准储备液(1 000 mg·L-1):称取1.598 0 g(精确至0.000 1 g)硝酸铅,用少量稀硝酸溶液溶解,将其转移到1 000 mL容量瓶中,加水标记,并混合均匀。
铅标准中间液(1.00 mg·L-1):将1.00 mL铅标准储备溶液(1 000 mg·L-1)准确吸入1 000 mL容量瓶中,添加硝酸溶液(5+95)至刻度,并充分混合。
铅标准系列溶液将0 mL、1.00 mL、2.00 mL、4.00 mL、6.00 mL和8.00 mL铅标准中间溶液(1.00 mg·L-1)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向其中加入硝酸溶液(5+95)。标记,混合均匀。该铅标准系列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 μg·L-1、10.00 μg·L-1、20.0 μg·L-1、40.0 μg·L-1、60.0 μg·L-1和80.0 μg·L-1。
1.4 测定方法
1.4.1 样品预处理
取液体样品5 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硝酸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待测,由于样品中的铅含量较低,稀释倍数过大,易影响灵敏度,过小,则会降低抗干扰的效果,因此需要对稀释倍数进行优化。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约为15%~20%,按优化的稀释倍数稀释10倍后,样液中氯化钠含量约为1.5%~2%。加入相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于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进行定容,做试剂空白。
1.4.2 仪器条件
灯电流4.0 mA,波长283.3 nm,狭缝0.8 nm,负高压347.0 V,干燥温度90 ℃、105 ℃和110 ℃,灰化温度1 100 ℃,原子化温度1 600 ℃,除残温度2 300 ℃。升温程序详见表1。
表1 石墨炉升温程序表
1.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浓度分别为10.0 μg·L-1、20.0 μg·L-1、40.0 μg·L-1、60.0 μg·L-1、80.0 μg·L-1的铅标准溶液20 μL制作标准系列溶液。选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中的40.0 μg·L-1铅标准溶液,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并使用1 cm的比色皿,在250~320 nm,每隔10 nm测定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每隔1 nm测定一次。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吸收曲线,选择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波长283 nm为本实验的测定波长。将标准物质注入石墨炉中,测得其吸光度并得到吸光度与浓度关系的线性方程。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样品和空白。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条件优化
2.1.1 样品稀释倍数的选择
将样品进行稀释,稀释倍数分别为5、10、15、20和50,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酱油中铅含量较低时候,由于稀释倍数过大,测定的灵敏度不够。而稀释倍数太小,无法彻底消除氯化钠对的干扰。因此,将稀释倍数定为10倍比较理想。
2.1.2 基体改进剂与灰化温度的选择
铅作为一种低温元素,在500 ℃就会损失,为了得到更高的灰化温度,可以让铅在高温下与钯金属形成稳定的合金,从而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 000 ℃以上,同时还有效降低了背景干扰。酱油中氯化钠会造成很大的背景干扰,在选择基质改性剂时,比 较 了500 mg·L-1钯 溶 液(含5%抗 坏 血 酸)、500 mg·L-1磷酸二氢胺及5% EDTA。结果表明,500 mg·L-1钯溶液对基质的改善效果较好。因此本实验选择钯和抗坏血酸作为基质改性剂,灰化温度为1 100 ℃。
2.1.3 干燥温度与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由于酱油样品组成复杂和黏度偏高,容易在干燥阶段出现暴沸,使的测量结果偏低,因此,本实验采用了多步干燥并且延长了干燥时间[7]。结果表明,采用本法提出的干燥程序,样品测定时不会暴沸。干燥温度和灰化温度不变,当原子化温度1 600 ℃以上,吸光度基本上不变。考虑到普通石墨管的维护保养,选择1600 ℃作为原子化温度。
2.2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通过在本实验方法条件下对不同浓度铅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铅质量浓度在0.00~0.80 μg·L-1时铅含量与吸光度存在的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0.014 6x+0.046 3,R2=0.999 1>0.999。
空白样品连续测定5次后在根据检出限公式L=KSb(L为样品检测限,K=3,Sb为空白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测出方法的检出限为0.17 mg·kg-1。可满足检测的要求。
2.3 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2.3.1 精密度
分别配制不同的含铅酱油的样品,平行测定5次,可以得出相对偏差(表2),得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精密度RSD值均小于2%。
表2 方法精密度实验结果表
2.3.2 回收率
取1号样品,分别加入0.05 mg·kg-1、0.1 mg·kg-1、0.2 mg·kg-1以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平行测定5次,结果见表3。
表3 方法回收率表
2.4 样品实际测定结果
选择市场上常见的2种不同品牌共6种酱油测定其铅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回收率,其回收率在97.11%~103.16%。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铅含量要求达标,样品实际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样品实际测定结果表
3 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样量少,可以自主调节火焰温度,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安全系数较高,利于操作,既节约了成本又环保,可以满足大批量酱油样品的快速筛查测定,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