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材重构研究
2021-11-06吴丽平
吴丽平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5)
儿童画创作教材的建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和个性化地重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跨出脚步学习、融合,还得回归到美术本体,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以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美术核心素养与儿童画创作
核心素养是对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一次掷地发声,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提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要素组成[1]。幼儿师范院校的儿童画创作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在学生单薄的基础上,引领他们不仅能掌握相关的技能,还得具备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课程现状调研
(一)教材的内容与使用
根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分为绘画、手工和幼儿园环境创设三个系列,其中绘画分布在前4个学期,而儿童画创作是学前教育专业绘画创作的重中之重。结构素描、简笔画和色彩是儿童画创作的前导课程,儿童画创作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一门主干课程。
表1也是经过了数次修订,并已正式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儿童画创作的学习不只是单一地画儿童画,线描装饰画、卡通画、儿童水墨画、绘本创编等内容,也与儿童画创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所以表1将学生在校五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都呈现了出来,第六学期是学生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时间段。
表1 三年制高职高专学前专业美术授课安排表
教师是教材应用的关键角色,也是教材实施的主体。基于对美术教师重要性的认可,笔者对所在学院17名美术教师就教材使用反馈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多媒体使用的便捷性、本土特色内容的体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因材施教五个维度进行调研,调查的方向定位在满意度数据的对比上。
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画创作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多媒体使用的便捷性基本上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各自占有72%和69%的满意度。而教材创新意识的培养、本土特色的体现和因材施教这三个维度,只达到了17%、13%和42%的满意度。这些数据反映出,儿童画创作教材内容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表2 教师对现用儿童画创作教材满意度统计表
首先,儿童画创作教材征订缺乏统筹性。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托,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材重技能训练,忽视了与其他各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致使创作的作品僵化。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专门的儿童画创作教材较少,且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儿童画创作教材内容缺乏特色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缺少个性特点。教师没有很好地将地方特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缺少接近学生生活的本土特色教学内容。
再次,儿童画创作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儿童画创作教材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中备受重视和推崇,但是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材却没有体现。欣赏、创作和鉴赏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儿童画创作不仅要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升他们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素养。
(二)学生的反馈与评价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转本学习和考编两个方向。针对专转本的学生,儿童画创作重点考测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绘制出一张四开大小的命题儿童画作品,其作品能鲜明地反映主题;构图完整,艺术表现力强;造型准确,比例协调。而考编的学生,在掌握以上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有儿童画创作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要比转本的学生更要重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
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评学问题,笔者调研了即将毕业的两个班级,共选取了9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5份,收回问卷95份,回收率100%。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调查方法:选取1807(47人)、1808(48人)两个班级的学生,就儿童画创作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进行评学。
从表3可以看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要素中,美术表现占比96.8%,是5个要素中最高的,也可以反馈出美术教材重技能训练的现状;文化理解占比23.2%,最低;创意实践占比43.2%,次之。这说明,学生在儿童画创作方面的学习更多地是单纯临摹、学习技法,用以考试与应聘。现行的儿童画创作教材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材的重构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必要的。
表3 学生对儿童画创作教材核心素养达成评学反馈表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材重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表达教学内容的途径,但并非是全部。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关系、相互的交流沟通与教学评价,是其整个过程中所蕴含的素材及信息的统称,它服务于课程目标,并决定了课程目标完成的程度[2]。儿童画创作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切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加强其特色性和趣味性,最终目标落脚于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完善儿童画创作教学内容
1.把美术欣赏融入课程
把传统的绘画练习与美术鉴赏和创意实践结合起来,将美术欣赏融入到儿童画创作教学中来[3]。教师可以刻意地安排学生多接触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造型上的观念、蕴含的人文情感等,这一切或多或少地会被学生吸收,运用在儿童画创作之中。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也增添了儿童画创作的分量。
2.从现实取材充实教学内容
美术教材在使用上要与时俱进,灵活掌握新方法。美术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是一种情景化的行动,需要对其进行“增补”和“删减”,以“用教材去教”。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资源,从现实取材,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以拓展教学容量,开阔师生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
3.增加地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
各民族、各地区均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文化的交融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迷失,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教师在关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选择的同时,完全可以立足地方特色文化,开拓儿童画创作教学内容的宝贵财富。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交流地方特色文化,真切地体会到充满生命力的中华文化。
(二)儿童画创作教材重构
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要求,宜选用符合要求的统编教材[4]。就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统编教材的征订,建议调整如下(表4):
表4 三年制高职高专学前专业儿童画教材重构表
将一年级上学期的素描调整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结构素描,以加大简笔画教材的施教时间;下学期开设的儿童画基础教程,重在向学生介绍儿童画的基本技法,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素养。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儿童画创作重在锻炼学生的创编和创作能力,在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下学期开设的创意儿童画,以创意美术为背景,在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到文化理解维度的渗透。
江苏省教育厅还鼓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富含人文关怀的校本教材。儿童画创作校本教材的研究,要注重团队协作,避免个人审美对内容所造成的局限性,要注重风格的多元包容。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创新和情感表达,不再是单一的技法和材料,而是注重多种材料技法的创新性运用。
四、结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达到优化教材使用的效果。其次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潜心研究教材,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积极研发校本特色教材,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层次的学习框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