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胡琴类乐器的弓法问题

2021-11-05袁贝

百花 2021年7期
关键词:指挥

袁贝

摘 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初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发展,至七八十年代全面建制成形,在近半个世纪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胡琴声部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乐队的水准,弓法问题是胡琴类拉弦乐器演奏的关键一环,在乐队合奏中弓法的个性与共性应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演出实践探讨胡琴声部弓法在民族乐队合奏中的应用,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胡琴声部;弓法;指挥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快速发展。胡琴声部作为民族管弦乐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和水平。为了在排练过程中更好地展现乐曲思想内涵,提高作品表现力,提高胡琴声部的演奏水平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对胡琴声部弓法应用的了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笔者基于多年二胡学习经验,加之乐团丰富的演出经历,深知胡琴在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胡琴声部的演奏在乐曲中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攻读指挥专业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历,有意识地开展对胡琴声部弓法的研究,以期在民族管弦乐队排练时,就胡琴声部出现的弓法问题寻找有效的思路与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民族管弦乐队与胡琴类乐器的历史发展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与现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孕育了众多的民族乐器,同时也诞生了丰富多样的民族乐队形式,如钟鼓乐队、江南丝竹乐队及吹打乐队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民族管弦乐队逐步登上舞台,具有其他乐队形式无可比拟的独特的音乐表现力。现阶段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其雏形产生于20世纪初上海创办的“大同乐会”。20世纪中叶,民族管弦乐队进入发展时期,国内各地均成立了职业民族管弦乐队。如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从最初传统的小型乐队,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长为一支能较好地发挥民族乐器集体效能的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同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还积极吸取了西方交响乐队的长处,对乐器进行了系统化革新。

(二)胡琴类乐器历史发展及其种类

1.胡琴发展历史

胡琴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以前被称为“奚琴”,流行于我国北部地区。宋代开始,随着戏曲和曲艺的兴起,胡琴类乐器成为重要的伴奏乐器。其中来自蒙古的马尾胡琴(又名二弦琴),与嵇琴、轧筝相结合进行改进,产生了新式胡琴。胡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弓弦乐器的成熟。近代,二胡成为胡琴的代名词。刘天华先生是现代二胡的开拓者,他将西方乐器演奏手法运用在二胡演奏中,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同时也为现代二胡演奏奠定了基础。

2.民族管弦乐队中的胡琴

胡琴早期常用于戏曲说唱伴奏。“因此,根据各地戏曲唱腔风格的需要,胡琴类乐器逐渐分化,形成了高胡、河南坠胡、板胡、京胡、四胡、京二胡、椰胡、大筒、四弦、枕头琴、牛腿琴、二股弦等。”[1]由此可见,胡琴类乐器是一个庞大且多样的乐器族群。胡琴类乐器除造型繁多、音色丰富外,共通之处在于弓毛夹在弦线之间,靠右手推拉琴弓摩擦琴弦发生振动。从其发声原理可以推断出它们同出一源,同为“奚琴”的子孙,因此被泛称为“胡琴”。

在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为拓展胡琴声部音域,除高胡、二胡之外,又加入中胡、大胡、低胡(革胡)等。随着胡琴乐器声部性能不断提升,民族乐队的建制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表现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当下民族管弦乐队胡琴组一般分为三个声部:高胡声部、二胡声部及中胡声部。二胡琴身由琴杆、琴弓、琴筒、琴弦四部分组成,其定弦为d、a。高胡又称“高音胡琴”,是根据二胡形制改良的一种高音拉弦乐器,其造型与二胡十分相似,细微区别在于高胡琴筒略小,定弦不同,为g、d定弦。中胡是“中音胡琴”的简称,与二胡相比其琴杆更长、琴弦更粗、琴弓更長,定弦则为g、d。高胡、二胡和中胡不仅在定弦上有所区别,在有效音域上也不相同,虽然均为三个八度,但高胡和中胡实际音高相差一个八度。多数民族管弦乐作品,二胡是重要的旋律声部,高胡声部则起着加强旋律色彩的作用,中胡以伴奏音型或者和声的铺垫为主。因此,指挥在胡琴类乐器与乐队配合方面应给予特别的关注,针对不同胡琴音色、音域及音型,在排练演奏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处理,不仅注重主旋律乐器,同时需要兼顾其他胡琴伴奏声部,做好声部间的平衡和协调。

二、胡琴声部弓法在乐队训练中的作用

(一)胡琴类乐器的弓法种类与技术特点

1.分弓与连弓

分弓指在乐曲中速以下每弓演奏一音的弓法,常用中弓部位来运弓。乐谱中没有标明连弓记号,都需用分弓来演奏。因为演奏中频繁地换弓,所以分弓技巧的关键是换弓与换弦。排练中,分弓演奏中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因此琴弓的长短也不同,这就要求指挥在排练中提示乐手用调整弓速和弓压的方式来达到乐曲演奏的要求。

连弓是指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是与分弓相反的一种连贯弓法,在乐队分谱中用连线来划分,常用于抒情性乐句。连弓用法繁多,从两音一弓到二三十个音一弓。由于连弓中各音时值不同,加之强弱变化等因素,因此,连弓运弓功法较为复杂。指挥在排练中应注意连弓演奏对乐曲表现力的影响,应要求乐手根据不同弓段调整相应贴弦度,以获得均衡音质。

2.长弓(慢弓)、快弓(短弓)、长短弓

长弓是指用全弓来演奏的一种慢速弓法,是胡琴运弓最基础的弓法,也是胡琴弓法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正确的长弓运弓方法应做到平稳放松、力量通畅、弓压及弓速比例适当、发音圆润松弛。

快弓是用分弓演奏快速乐段的一种弓法。快弓对演奏者技术要求较高,它需要演奏者双手高度配合,做到弓序正确、节奏稳定、发音干净、弓段一致、颗粒性强。指挥在排练胡琴声部的快速乐段中,常常会遇到含有快速换弦、快速音符跳跃等高难度技巧的快弓。因此,指挥应根据乐曲快弓部分的难易程度,分段放慢练习。同时,快弓也是衡量胡琴声部技术高低的一把尺子。

长短弓是指弓法演奏时以一定规律性的时值长短交替出现的一种弓法,如果仅是偶然的相邻,两弓时值有所不同则不能称其为长短弓。长短弓由于拉推弓的时值不等,所以在指挥过程中会发现每个演奏员的弓速存在差异,演奏过程中琴弓会偏向弓根或弓尖,导致无法演奏的情况。因此,在乐队演奏时,指挥需及时提醒胡琴各声部在弓速不同的情况下,迅速调整弓毛的贴弦度,以保持音质和音量的平衡。

(二)胡琴声部弓法的制订

所谓弓法,指演奏过程中胡琴运弓的手法,是胡琴演奏重要的手段。“指挥在日常排练中,需结合胡琴自身特点,根据乐曲旋律、节奏、乐句强弱及乐句呼吸等方面特点,对其进行弓法制订。”[2]可以看出,胡琴弓法有其自身规律和法则,是指挥和演奏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成果。弓序即运弓的顺序,是对乐曲中胡琴声部拉推弓的划分。弓序的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乐曲的风格、内容、特点进行安排。指挥对弓序的安排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处理乐曲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指挥对胡琴声部弓序的处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乐段的起始句,胡琴声部的弓序通常以拉弓开始,以推弓结束,而弱起小节的乐段则通常以推弓开始。在戏曲音乐或民间音乐排练中,乐曲一般以推弓开始,但第一弓常常是连弓,如《二泉映月》的开始句,该演奏方法的优势在于使以后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都可以用推弓演奏。

在乐句演奏中遇到弓序矛盾时,指挥可要求用垫弓或连弓来调整。还有特殊弓法如垫弓、颤弓等弓法常以拉弓开始。快弓乐段的弓序多以拉弓开始,尤其是遇到带有小节重音规律的段落和“顺向”弓法时,声部需用拉弓演奏。如遇弓法较复杂的段落,句首弓序常以拉推弓进行交替运用。

根据音乐风格与乐曲韵味制订弓法。不同音乐风格需用不同的弓法進行表达,如京剧交响乐《夜深沉》,该乐曲由京胡曲牌改编而成,因此在进行胡琴声部排练时,指挥要对京胡的弓法进行了解,不应习惯性使用胡琴演奏的弓法与弓序。京胡演奏的重音在于推弓,对整体的弓序要求严格,一弓出错,就会造成乐曲的混乱。因此,指挥在排练前,要深入了解排练乐曲的特点,在制订胡琴弓法时要大量运用连弓或跨小节连弓,并要求胡琴声部加快弓速减少弓压,将弓序安排在弱拍处起,强拍位收。改变节拍强弱关系,使乐曲旋律连绵不绝且富有色彩性。

三、胡琴声部在乐队训练中出现的弓法问题与

解决方法

(一) 胡琴弓法与音色、音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弓法和音色

胡琴声部中高胡、二胡和中胡音色上的差异在于三者定弦音高不同。“这就要求指挥在排练时,务必遵循乐器的发音特性,做出具体要求,使每一件乐器处于最佳的发音状态,达到声部音色的统一。胡琴三个声部在合奏中要达到音色的统一。”[3]琴弓的“压速比例”是关键,而音色的变化也源于此。要解决排练中胡琴声部音色“尖、扁、散”的问题,需在弓法统一的基础上,要求演奏者倾听其他声部,用最快速度调整好弓毛对琴弦的“压速比例”。如高胡在演奏时要控制右手运弓的速度与力度,此时指挥可要求高胡在高音区加快弓速减少弓压,以保证音色“通、亮”。二胡音频适中,音色方面更加统一,在排练中应要求声部保持弓压的统一,让发音更加自然。中胡音频低,指挥应尽量要求右手运弓,增大弓压减慢弓速,以保持其音色。通过长期训练,乐队胡琴声部音色会更加和谐统一。

2.音量

胡琴声部音量是乐队排练时的重中之重。进行乐队合奏时,往往会发现胡琴声部音量随着乐器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胡琴的数量与音量并不是成倍增加的关系,数量增多反而会出现声音互相抵消的情况。要解决此问题,需统一胡琴声部演奏者对运弓的“压速比例”,使他们在演奏时弓序、弓压、弓段、弓速保持一致,产生共鸣形成良性共振,达到音量增加的效果。

关于胡琴类乐器高音衰减的问题。在排练中经常会听到胡琴声部在演奏高音乐段时音量突然减弱,成为摆设。从音高与音强的关系方面看,低音时,输入能量相同,消耗在频率上的能量较小,相应的振动加大;高音时,消耗在频率上的能量增大,相应的振幅会减弱。实践证明,频率越高,听觉感受到的音强随之升高,这与听觉系统对声音刺激的反应程度有关。因此,当胡琴声部在演奏下把位高音时,指挥应尽量要求演奏员调整相应弓序,加大弓压与弓速,保证高音区的音量。

(二)胡琴声部与低音拉弦乐声部(大提琴、贝司)弓法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提琴与贝司作为低音拉弦乐声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作品的渲染力,为作品增加色彩性,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得到广泛运用。胡琴声部跟低音拉弦声部进行搭配时,会出现链接、对比与统一的问题。其对比还是统一,则依照乐曲情绪的变化、音乐织体结构的变化而定。当胡琴声部进行演奏时,贝司和大提琴是对主旋律补充,在当代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常可见到,如《我的祖国》。由于乐器构造不同,低音拉弦乐演奏音量常强于胡琴声部,如需两个声部音量平衡,指挥需根据实际音响效果修改力度标记,对胡琴声部修改弓法、调整弓序,将连弓变成分弓,加快弓速,拉长弓段,使低音声部的音量达到平衡。当低音拉弦乐声部与胡琴声部共同演奏和弦长音时,与交响乐队弦乐声部共同演奏的音响效果截然不同。胡琴的构造使得弓毛在两弦之间,因此在合奏时常会出现长音音量不平均的现象。为了避免该问题出现,指挥可通过改变弓序和弓段进行解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胡琴声部整体弓段和弓序的统一。

结 论

胡琴声部是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声部,其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在排练中要准确展示音乐风格、控制音响平衡、确保音色统一,合理安排弓法是一个重要环节。“弓法是弦乐的灵魂”,弓法的制订既要与音乐风格一致,又要便于乐队演奏。归根结底,民族管弦乐队胡琴声部弓法“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既要在演奏中展现胡琴声部优势与特长,又要在音响、音色、音量上达到平衡与融合。既要保证个性,又要达到音响共鸣的统一与和谐,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指挥来说,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胡琴声部的弓法至关重要。弓法的运用固然重要,在实践中打磨也必不可少,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排练的质量。

(中央民族乐团)

参考文献

[1] 冯军.二胡史研究四论[J].大舞台,2013(2).

[2] 杨抒怡.甘涛二胡艺术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 吴俊康.二胡的发音研究及教学新探[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指挥
电子管风琴演奏动态的轨迹分析
新时期中国合唱指挥技术的传承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探讨
试论演奏员与指挥的关系
"指挥"
关于陈翰章抗联职务级别问题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