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薏苡果何以让功臣蒙冤
2021-11-05洪水
洪水
薏苡果“味甘淡,氣微凉,性微降而渗,能去湿利水,清热止烦,消水肿疼痛,利关节,除脚气,治咳嗽唾脓”。在汉代历史上,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薏苡果,却让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及其妻儿蒙受冤屈,以至于诞生了“薏苡之谤”这个成语。
史书记载,刘秀当皇帝后,南蛮之地多有叛逆。过了耳顺之年的马援请命南征。为了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懂得养身健体的马援常吃薏苡果的果实。胜利班师时,马援还拉了满满一车当地的薏苡果,准备用来做种子。
见马援回京拉了满满一车东西,满朝权贵以为是珍稀之物,都盼望能分到一点,谁知哪个都没能分到。于是,大家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认为马援独吞了珍宝。
建武二十五年,马援病死边陲军中,立即有人上奏本弹劾,说马援征战交趾曾搜刮一整车珍珠、文犀运回马府。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捕虏将军马武和於陵侯、太仆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说马援确实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
刘秀一听,龙颜大怒。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惶惧不已,以至于马援的尸体都不敢埋到祖上坟地,只得在京城郊野买了点薄地,草草葬之。马援的宾客故旧也吓得不敢前去吊唁,景况十分凄凉。
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援的妻子儿女向皇帝请罪。刘秀拿出朝臣们参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夫人才知道事情原委,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陈述冤情,言辞十分凄切。刘秀这才下诏厚葬马援。
一车薏苡果,何以让马援蒙冤,差点尸骨葬野?这与当时的官场环境有关。
西汉末年,朝廷已经十分腐乱,各级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搜括到的财物下级送上级、轻臣送重臣,权贵之间也是你送我我送你,成了一种官场常态。王莽篡权后,为了笼络官场人心,更加放任朝臣贪墨。
在这样一种旧官场风气下,看到凯旋班师的马援拉了满满一车东西,朝臣们当然以为是珍稀宝物。既然满满一车,自己分到一点,貌似再正常不过了,但实际上一点都没有分到。所以,朝臣们眼里盯着、心里记着、牙齿咬着,一等到机会,当然要到皇帝那儿说道说道。
当然,马援自己的行事风格也是一个因素。马家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后裔,代代都沐皇恩。王莽篡位后,把马援的几位兄长一个个提拔到二千石以上的高位。马援没有走兄长们的路,而是因私放狱人逃到大西北、大搞游牧发了财。
发财后的马援不当守财奴,而是撒金施舍、赈济贫民。后来,因敬佩刘秀,又接受刘秀征召,“堆米为山”分析战势,帮助刘秀征战隗嚣。取得重大胜利后,马援成为朝廷重臣,但为人处世的风格依然,有什么宝物都喜欢与大家分享。
这一次拉了满满一车“宝物”却“独吞”,周围人能没有意见吗?
今天来看,“薏苡之谤”可以给我们至少三点启发:
一是纯洁官场风气,既是国家政治之要,也是官员立身之要。采取多种措施纯洁官场风气,当以史为鉴。
二是官位越高、权力越重,越要一尘不染,就是薏苡也是车拉不得的。
三是越是能力强、贡献大,越要低调做人。薏苡果能对马援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力,一个原因在于马援功勋卓著却高调处之,难免有谗言之害。
(摘自《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