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1-05马艳莉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27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高校

作者简介:马艳莉(1978— ),女,汉族,黑龙江鹤岗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体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手段。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现代教育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含义和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学校在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顺应新形势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施行是我國提升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提出我国要加快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教财〔2019〕6号),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可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层面,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实现教育体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预算绩效是预算的行为和执行的结果,由投入环节、过程环节、产出环节和结果环节组成。预算绩效管理则是在绩效管理中融入预算理念,将绩效目标管理的过程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活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政府绩效以预算绩效为基础,预算绩效也是政府绩效重要构成之一。预算绩效的管理基础是绩效目标;执行和监督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预算绩效的管理核心是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的管理保障是绩效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以“效果”为导向、强调“成本核算”、体现“4E”原则(“4E”是指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公平性Equity)、“放权”与“问责”相结合的特征。

(二)高校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现代教育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健全高校治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和激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二、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重点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战略以来,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不断在实践中优化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较好激发了办学能力和水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学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对如何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实现高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欠缺

首先,预算绩效的提出相对较晚,大多数人对预算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概念的认识,高等学校也不例外,高校的管理层中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较少,缺乏绩效管理的意识,预算绩效意识并没有真正确立。其次,高校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绩效管理水平有限,认识不足。传统高校财务更多的注重预算下拨和年底决算经费的收支平衡情况,对于下拨经费的使用效果关注不足。另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部门更重视对项目经费的申请,并没有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往往对于项目经费的使用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存在重申报、轻绩效的情况,导致下拨经费支出较少或年底为完成预算执行进度而“突击花钱”,没有达到下拨经费应有的作用。这种粗放的项目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低、与学校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相脱节甚至背离。

(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

1.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

高校的预算编制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普遍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来编制预算,这种方法通常是预算编制部门以学校基期的费用支出作为基础,结合学校预算期内的业务量水平和相关成本因素的预期变化,调整原费用支出而编制预算。该方法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少,而且简单易行。但同时也存在无法发现上年度不合理的支出,导致高校资金浪费的弊端。另外,对于高校的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也是根据各预算部门上报的预算情况,结合学校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基础对预算进行简单的加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总体发展和长远的战略目标。

2.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是各种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项目预算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广度和深度不足的情况,绩效管理往往仅针对个别项目经费的申报、使用和产出情况,尚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学校财政拨款以外的自有资金,对项目的管理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监督,因此导致个别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效益低下、闲置沉淀、流失浪费、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尤为突出。

3.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尚未制定绩效管理有关的制度文件,绩效激励起到的约束效力不强,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性调整的联动机制没能够建立。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估无规则可循,没有相应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规程。预算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较弱,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绩效评价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日常工作中往往仅是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底人员或部门考核的参考,没能将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项目责任单位,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的修正和改进。另外,由于预算绩效考核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导致考核与学校的整理发展脱节;绩效评价考核的结果难以与工资挂钩,追责难度加大,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高校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