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有制企业资源整合下的清产核资

2021-11-05唐海英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2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唐海英(1980—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主要研究方向:公有制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问题。

摘 要: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资源有效的运用,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高效监管和使用,公有制企业的改革重组就是对所有资产的清查以了解内部资产持有及使用状况,核实其真实完整性,以使其在今后的企业经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用。文章将对街道所属公有制企业因为改革重组而进行清产核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对街道所属国有资产资源整合及优化配置的改革重组中的清产核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清产核资;资源整合

清产核资指的是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企业经济行为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工作方法、程序及政策,组织企业清查财产、理清账务,依法认定资产损益,将企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出来,重新对企业资金活动进行核定。公用制企业在进行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时,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时,都需要进行清查核资。

一、公有制企业清产核资面临的挑战

街道办事处的公有制企业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在历史的舞台上曾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在运营过程中产中了不少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对企业进行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方式来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这过程中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的变动,因此要对公有制企业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针对历史留存的诸多问题进行清理;如何通过改制重组来实现公有制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改制重组后持续保值增值,界定产权、防止资产流失、进行资源整合的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清产核资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公有制企业清产核资的意义

公有制企业实施清产核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现有资产的状况及管理情况,企业针对不同资产的性质实施具体的管理目标,做好所有资产项目的审查和清查工作,对公有制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清理、核查,使公有制企业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财务状况,对公有制企业重组及股改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公有制企业通过清产核资,针对现有企业资产现状,制定详细的清查方案,减少公有资产流失,如:对投资子公司的核实损益情况、账外资产的评估、以及对外出租资产的权属确认等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对于企业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进行梳理,更好的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以及人事组织的关系,使用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全面核实公有制企业的资产状况,以确认公有制企业现有资产的收益和损失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三、公用制企业资源整合下清产核资的内容

(一)账务清理和核查

账务的清理和核查主要是对公有制企业会计核算的银行账户、库存货币资金、往来款、存货、投资、贷款、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情况进行账账、账证、账表的核对,以保证企业的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企业应当以清产核资的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账的方式,对企业的账务处理进行清查,理清各项资金账户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往来款账是否真实存在等;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同时将债务清查与所有者权益相结合,将企业的各项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一起清查、核实。

(二)资产清查

在清产核资中要加强对存货、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及土地等有形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和抽查,同时把实物盘点与实物管理账册、财务账册相结合,在盘点过程中同时以账对物、以物核账,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对于房屋建筑物及土地等资产在进行实地盘点的同时还需要核对权属证书,厘清权属关系,是否存在使用权人与所有权人不一致、或者受益人与的所有权人不一致的情况。

(三)价值重估

对于清查出来的账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需要甄别原因,于由会计差错造成的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公有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权益的完整、准确。同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企业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较大的资产进行重估。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各项资产盘盈、损失、挂账的核实与认定必须取得相关的证据,可以聘请社会上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和鉴定,以确认财产价值。对于未办理产权登记的资产,按规定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四)损益认定和完善制度

根据清产核资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并进行损益认定,编制清产核资报告,对核实后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同时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四、公有制企业资源整合下清产核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外部信息不一致

在清產核资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公有制企业在账面记录长期股权和实收资本时,存在信息不对称,账务处理不及时等情况,如: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与被投资企业实收资本金额不一致,经国家工商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显示,企业的对外投资情况与账面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对不一致,工商登记信息与账面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无法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对外投资情况。这样的情况造成公有制企业在账上反映的信息与对外公开的信息不一致,母子公司的账面反映的信息不一致,使决策和管理者无法取得完整真实的决策和管理信息。

(二)政企不分,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

公有制企业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未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要求,科学界定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监管的边界,部分下属经营性企业仍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模式,街道财政每年需安排经费预算给街道下属经营性企业,存在政府与投资企业同时对下属经营性企业进行管理的经营模式;街道办事处人员与下属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及职员存在交叉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造成公有制企业存在管理混乱、企业没有活力、监管不够力的状态。

(三)往来款及借款存在长期挂账的问题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大数据时代电力运营监控数据处理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营销核心思路探索
物流行业发展中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资源整合视角下夏布的手工艺品设计研究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