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会计风险防范的策略研究
2021-11-05王媛媛
作者简介:王媛媛(1982—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目前,有些中小学由于整体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较低,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轻视预算管理编制、执行、考核,学校的内部监督效率不高,外部监督机制没有有效引入等问题,导致中小学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从中小学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入手,深入分析了加强会计风险识别和防控防范对学校管理及发展的重要性,针对会计风险的几点具体表现,分析了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落实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预算管理、提出绩效导向、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等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校;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近几年,部分小学招生规模大幅提高,作為财政全额拨付的义务教育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会计风险防控有助于学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社会效益,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从而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校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位管理者应该对于学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重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改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学校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会计风险内涵解读
中小学会计风险,主要是指学校的经济活动中,由于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信息传递失真,以及人为主观或其他客观情况导致的决策失误,而给学校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甚至是信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中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基本支出增加的同时各类项目支出更加的复杂、多样,会计风险日益增加。总的来看,目前中小学主要面临的会计风险,包括资金损失风险、资产流失风险、廉政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
二、中小学校加强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一)保证学校的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影响着学校各类经济业务的决策,加强单位会计风险防控,其中重要的流程就包括结合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购进先进的会计核算硬件及软件,同时要引入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归根到底,会计信息的质量的保证取决于人和制度,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高素质的专业的会计人员,都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义务教育学校多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主要是为上级单位拨款,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出现浪费,或者在使用后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社会效益。例如:现阶段学校校区分散,资产多,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多数为教师兼职,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再加上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加强了采购环节的审批流程,轻视了使用、转让、调拨等后期管理,导致各个校区之间的资产管理混乱,甚至是被挪用、占用。因此,加强会计风险防控措施,通过预算管理、过程监控、绩效管理等有效实施,增加资源输出的有效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优化学校内外部管理环境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完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每个层次及每一个环节,可以大大降低学校的各种重要决策的主观偏好,让各个层级都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动态处理过程,及时进行交流、调整,有效提高学校内部管理层、监督层、教职工、后勤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可以扩大控制范围和内容,促进层级各环节信息共享,使得管理层级扁平化,业务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师生的满意度提升,学校管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中小学校会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会计风险防控意识
在中小学校,部门较为单一,主要分为教研、后勤两个大类,没有专门的财务领导,一般分管财务的领导都不具备专业的财税知识,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要求在账务处理上实施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账务平行处理,由于部分的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于新制度的理解和学习不到位,导致财务登记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以此导出的财务数据在真实性、可靠性大打折扣,这些都会导致财务风险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由于部门之间难以统一,各个科室都从自己的工作重点出发,难以做出统一的规范化考核,就会导致部门在申请资金的时候忽略风险,领导审批不够专业不具备全局性,也会大大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监督不到位
中小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事业,忽视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方面,尽管国家出台的各类规范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建设,甚至有些单位为了应付财政部门的检查,套用其他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没有实际结合本学校的情况,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差。另一方面,现在学校的监督体系薄弱,内部监督机构一般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纪检监察部门多由教育部门主任兼任,专业度及独立性都不够,多为事后检查,遇到问题纠正的力度不够,事前、事中的监督较少。另外外部监督没有积极引入,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可以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专业机构对学校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能够提出建议及调整方案,以减少会计风险,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及领导认识等原因,不能够有效实行。
(三)预算管理有待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学校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公用经费、项目经费逐年增长,部分学校的经费收支规模达到千万甚至上亿,资产总量快速增长,由于学校的资金为财政补助收入,一般根据定额和补助标准进行编制,造成编制的主动性差,预算未完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从而形成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有些中小学校的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对预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不善于做规划,会计的编制及管控的能力低,资金预算支付未按照规定的用途跟计划节点进行,甚至随意调剂资金的使用,造成有些资金使用紧张或被占用未及时支付,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部分中小学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比较注重预算管理规模而忽略效应,特别是教育经费批复上比较注重增长量和增长速度,把更多精力放在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上,而忽略了教育投资责任和预算支出的管理,且没有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职责分配不明确,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没有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益进行追踪和监控,缺少统一的绩效考核目标,导致预算资金使用过于随意,与预算要求相背离,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