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1-11-05彭耀峰

消费电子 2021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应用型课程体系

彭耀峰

基于此,文章结合研究结果以及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实际情况,从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几个方面阐述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高职人才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计算机科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当前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有效落地。基于此,笔者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规律就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享几点拙见。

二、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科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虽然近些年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首先,高职计算机科学培养的人才与岗位要求、就业需求脱节。究其根源,部分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对于当前就业形势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没有对用人单位要求、市场需求等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比较模糊。实际上,当前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有越来越高的标准与要求,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其次,计算机科学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课程设置合理性不够。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中存在项目实践课时偏少、理论课时偏多的问题,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水平低。

三、高职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一)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轻松、高效,在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展开工作,会使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培养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求大、求全、求高”,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要以“够用”为原则,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让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此外,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知识更新与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关注并且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比如,Java工程师既要有HTML语言编译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市场调研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毕业后胜任相应的岗位。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核心能力等。

(二)优化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有效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这是改革的基础。首先,坚持以实践性教学为导向构建理论知识体系。传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则要从实践教学出发,对理论知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将发展学生应用能力凸显出来,让实践教学有良好的课程结构作支撑。对于计算机科学知识结构不能随意割裂,始终坚持“够用”“必需”的原则,优化现有理论知识,比如及时删除一些过时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纳入前沿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确保理论知识与行业发展、职业岗位等紧密相连,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衔接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应当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教学法、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发展他们的岗位应用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高效性、综合性、可行性。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让学生去企业中顶岗实习,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学生根据工作需要编写应用程序、分析行业需求等,从而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中,教师可以与企业的师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案,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学生在学校以及在企业里都能得到指导和帮助。若是没有这个合作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模拟工作环境,实施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利用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方法处理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有效落实计算机科学教学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建立与应用在培养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上是必不可少的,这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结果。首先,要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建立教学评价理念。具体来说,教师要明确计算机科学实践教学目标并围绕它进行转化,用能力性评价代替知识性评价,不能单纯地用学术标准、知识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衡量,要将“知识与能力并重”凸显出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与此同时,要增加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评价形式下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对评价方式进行多样化处理,将其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除了期末考试评价方式外,教师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比如学生作品展示、小组答辩、课堂表现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在知识考查上,尽可能多地引入一些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开放性的题目,减少标准答案类型的题目,确保评价的综合性、连续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出能够满足就业需求与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学以致用”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价等方法优化教学流程,为社会培养更多计算机科学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浅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