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
2021-11-05乔小艳
乔小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课程。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措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从生活化情境入手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更是强调教学要回归生活。教材中的课例很多与生活实际有关,目的就是规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教师要立足生活,将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點和现实需求,分析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师生提前准备好月饼,用桂花、灯笼等装饰教室,邀请家长参加。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在教室里品味桂花香、品尝月饼、观看赏月录像。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材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体会到中秋节思念故乡、盼望亲人团圆的感情。
以开放式课堂为核心
开放式教学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开放式教学倡导多学科协同,教师要在各学科中发现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关的资源,做好整合。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社区、家庭,而是可以在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展。例如,在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时,教师结合美术课和体育课的室外活动,联合园丁协同教育,选择在附近的公园上课。教师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园丁、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以实践性活动为载体
学生只有通过亲自探究和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安全记心上》一课中涉及“不让溺水悲剧发生”这一主题,教师可联系游泳馆,请专业教练协助,对学生进行实景教育。教练在水里示范遇到痉挛、被卷入旋涡时的正确做法,指导学生下水练习。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练习,可以掌握游泳的安全技巧,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以家校共育为机制
道德与法治课程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但好品格、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仅凭课堂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建立家校共育长效机制。因此,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拓展到家庭、社区,建立紧密联系的良性家校共育平台,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例如,在一年级“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中涉及用餐文明卫生、居家安全、早睡早起等,要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采取家校共育方式,有计划地向学生和家长布置实践任务,在家长的协助和监督下,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