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栗研究中文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1-11-05张京政
赵 娟,闫 明,张京政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a.图书馆,b.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栗是板栗、锥栗、茅栗、日本栗等的总称[1]。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栗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农民重要的致富产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十年,我国栗产业不断发展,从事栗产业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栗的栽培、生产、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长期以来,栗研究文献资料不断扩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但关于栗文献计量分析的文章不多,为了方便栗产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广大栗研究工作者能够迅速的对栗文献的数量增长情况以及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及主题类型分布等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栗研究情况和进展状况,提高检索文献的效率,减少检索时间,本文对1961年以来《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国内栗中文文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3],统计自196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近60年《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发表的栗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3],用 “栗”“板栗”“日本栗”“锥栗”作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去除新闻报道、与主题无关、重复、会议论文等不相关的文献数据,用Excel表及SPSS统计软件对有效文献进行数据归纳整理[4],对文献的年度数量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省份分布、产出单位分布、研究类型分析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客观的分析我国栗的发展现状及动态,为栗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使其能够更清楚、更便捷地检索出所需栗相关文献资料。
一、栗文献数量分布
通过检索得到栗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有效篇目8 873篇,数量分布见图1。
图1 栗文献的年度数量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从不同年代发文期刊数和发文量来看,1970~2000年我国栗文献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栗研究工作及研究水平在稳步提高。尤其是1990~2000年期间,栗文献量增长迅速;2000~2015年我国发表的栗文献数量呈现平稳波动趋势,2010年发文献量达到高峰445篇。但2016~2020年文献数量又出现下滑。
二、栗文献期刊分布
据赵隽统计,1961~2020年发表栗专业论文的期刊共计有931种(依据《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的全部期刊数据)。根据布拉德福的方法将每种期刊发表的栗文献数量按递减顺序整理[5],按照三个区各占整体文献量的1/3的原则,确定出属于核心区、相关区、离散区的期刊数目,载文量在70篇以上的期刊共计22种为核心区期刊,这22种期刊在近60年以来发表的栗文献量累计达到了2 983篇,占全部文献量 8 873篇的1/3;同样,载文量大于23小于等于70篇的期刊有68种为相关区期刊,累计发表的文献量为2 932篇,约占全部文献量8 873篇的1/3;载文量小于等于17篇的期刊有834种为离散区期刊累计发表的文献为2 958篇,约占全部文献量8 873篇的1/3。所得的发文数量、期刊数量、期刊累计和、期刊发文累计和累计比例,见表1。再根据表1数据统计计算,得出表2。
表1 1961~2020年栗文献布拉德福数据分析
续表1
表2 1961~2020年栗专业论文离散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3个区域内的期刊数之比22∶68∶841,可近似为1∶3∶38,3个区的平均载文密度(篇/种)分别为135.59、43.12和3.52,其核心效应非常明显。
1961~2020年核心区期刊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1961~2020年核心区期刊分布情况
续表3
通过表3可知,《河北果树》是核心区文献主要的发表地,占文献总数的3.66%。其次是《落叶果树》和《经济林研究》,分别发表了231和208篇,占文献总数的2.60%和2.34%。其次是《林业科技通讯》《现代农村科技》《北方果树》《安徽林业》《果农之友》。因此可知栗文献的大部分期刊都是刊登在这几个期刊上,对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快速地查阅资料或者发表文章,以提高文献的检索效率和节约检索时间。
三、栗文献发文地区分布
由于篇幅有限只在表4中列出栗文献量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由表4可以看出,栗文献的发文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北京、安徽等地区,从核心作者所在地方面观察,以河北、山东、北京等省份的作者分别位居全国前列。两者的排名顺序很相似,与我国当前的栗栽培现状一致。同样验证了栗在不同科研水平与对应地域发表的文献量成比例发展。说明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安徽省等地区对于栗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为栗的研究发展做出的较大贡献。
表4 栗文献地区分布前10名
四、核心作者群分布
在某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称为核心作者群也称为活跃作者群[6]。利用普赖斯提出的公式M=0.749(Nmax)1/2进行计算,其中Nmax为发表最多的论文篇数。计算出结果后论文发表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6-8]。从1961年以来到现在栗文献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77篇,由公式求得M=6.57篇,即这段时间内发文量大于6.57篇的作者都称得上是核心作者。
经过统计,发文量都超过6.57篇的共有221人,即共计221人为核心作者。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中只列出发文量在30篇以上的作者发文情况,见表5,他们大部分作者对自己的研究主题都进行了跟踪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如秦岭、郭素娟、王广鹏、王天元、兰彦平等人,这些核心作者对栗领域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其所在地区,北京、河北、山东、湖北、浙江等地都是栗研究文献的主要产出地区,为我国栗的研究与生产做出了贡献。说明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板栗研究团队。
表5 作者发文情况
五、栗文献主题类型分布
将8 873篇栗专业文献分为基础研究、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病虫防治、贮藏加工、综合利用、综合评述7个主题类型[9-12]进行分析,见表6。
表6 栗文献主题类型分布表
结果发现,栽培技术方面研究的文献最多,其次是病虫防治,在贮藏加工和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栽培技术
统计结果分析,研究栽培技术的文献有4 083篇,占总发表量的46.0%,其中,以丰产技术为题的文章最多,共782篇,占栽培技术主题论文的20.5%。其次为嫁接技术,共535篇,占栽培技术主题论文的14.1%;关于育苗技术的文献,共289篇,占栽培技术主题论文的7.6%;关于土壤肥料的文献,共198篇,占栽培技术主题论文的5.2%,见图2。
图2 栗文献主题类型分布图
(二)病虫害防治
栗文献主题类型分布见表7。
表7 栗文献主题类型分布表
由表7可看出以上病虫害为近几年栗上常见的、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的主要病虫害种类。
(三)贮藏加工
贮藏加工方面的栗研究文献数量相对比较少,贮藏加工主题的文献共1 024篇,占总文献量的11.5%,其中贮藏方面的文献有625篇,加工方面的文献有399篇,分别占贮藏加工主题论文的61.0%和39.0%。
(四)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研究文献656篇,占总文献量的7.4%;新优品种介绍方面有253篇,1961年以来共发表栗新品种或优株的农家品种194个。
(五)基础研究
栗基础研究方面文献共计615篇,占总发表量的6.9%,较为集中的有4个主题,生理生化、遗传基因、花芽花序、其他类型。其中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最多为252篇,占基础研究总量的41.0%,其次是遗传基因规律方面的研究有82篇,占基础研究总量的13.3%,在花序以及花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共计70篇,占基础研究总量的11.4%,剩余的211篇归属为其他类型。
(六)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方面的栗研究文献数量相对比较少,共588篇,占总文献量的6.6%,说明我国在综合利用方面发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七)综合评述
栗综合评述的文献有502篇,占总文献量的5.7%。其中关于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产业化发展的文章最多,达133篇,占综述文章的26.5%。
六、结论
第一,60年来,我国栗研究成果显著,文献数量庞大,从1991年以来,我国栗文献量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尤其从1998~2007年,这段时间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高而且比较平稳,这表明我国栗研究工作及研究水平趋于成熟稳定,最近五年文献数量有回落趋势。为了寻找文献数量下降原因,笔者又从不同关键词“嫁接、栽培、病虫害、丰产等”进行文献年度数量分布分析,并与板栗文献年度数量分布进行对比,发现这些文献数量都呈现总体上升,2015年后回落的现象。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随着国家加大对学术期刊论文质量的监管,低水平低质量论文数量减少,论文抄袭、重复现象日益减少,栗研究的相关文献正在向高水平、高质量上发展;其次,近几年农学方面研究人员减少,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农学方面的生产和研究,相关研究文献也随之减少,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和导向,引导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
第二,对大量相关的期刊数据分析得知,《河北果树》是核心区文献的主要的发表地,其次是《落叶果树》和《经济林研究》,栗研究大多集中“技术层面”,集中发表在10种核心刊物上。从载文量上栗文献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安徽省、浙江省等地。来自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的作者也分别位居全国前列,这些省市在栗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为我国栗的研究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三,我国栗在“栽培技术”上的文献比较多,而在“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综合利用、综合评述”较少。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这四个方面加强研究。基础研究中,我国在“栗花芽、花序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以后可以在这两方面加强研究;栽培技术以“丰产栽培技术”为主题的文章最多,而育苗技术、土壤肥料研究较少,可以偏向栗的土壤、育苗相关研究。病虫防治中关于“栗瘿蜂”最多,其次是“板栗疫病”“桃蛀螟”“栗实象甲”和“栗红蜘蛛”,在以后的栗病虫防治中应加强以上几种病虫害上的防治。
第四,我国栗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水平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表的栗文献也逐年增多,随着广大栗研究工作者发表的文献越来越多,在研究对象上却重复现象严重,建议国内栗的相关研究单位及个人,在保持自由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交流、沟通和联合,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研究和在时间、精力上的浪费。目前国内栗的相关研究在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综合利用、综合评述上的方面比较薄弱,建议我国的栗研究单位及研究工作者可以把目标多放在以上四项上,同时对研究范围应加强地区交流与沟通,组建优秀研究队伍,探寻自己的研究特色,形成常态化、科学化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