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时副词“转眼间”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2021-11-05李思旭聂雪琴

关键词:主观性音节语料

李思旭,聂雪琴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目前学界仅有一篇关于双音词“转眼”的研究,即胡庆英、郭妍妍对现代汉语“转眼”的语义、语表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1]。另外,杨忍在讨论短时类副词时提到“转眼”,分析了“转眼”的句法语义特征,但并未涉及“转眼”的历时演变[2]。三音节的短时副词“转眼间”还未见任何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3]和几本重要虚词词典也未见收录。笔者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转眼间”的有效语料,对三音节短时副词“转眼间”的句法语义特征、时体特征进行分析,尝试探讨“转眼间”的词汇化历程及动因。

一、“转眼间”的语义特征

(一)短时义

“转眼间”既可以表示客观短时义,也可以表示主观短时义。表主观短时义时,往往有一种夸张的意味。如:

(1)江西宜黄县圳口乡横源村一女村民张XX违犯防火公约,在山边放火烧草取灰做肥料,不料火借风势,迅速向山上蔓延,转眼间燃起大火。(1993年《人民日报》)

(2)朔风骤起,彤云密布,转眼间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这便是孩子们的世界了。(1998年《人民日报》)

(3)15天的处罚执行期转眼间便过去了,而两单位却对处罚决定不理不睬。(1994年《报刊精选》)

(4)但是,当“户口拍卖”兴起之后,昨日还熠熠生辉的军功章,转眼间就失去了它往日的吸引力。(1994年《报刊精选》)

前两例“转眼间”表示的是客观短时义:例(1)“转眼间燃起大火”是因为火借东风,迅速向山上蔓延,在大风天气下,燃起大火是很短时间内能够发生的;例(2)天空飘起鹅毛大雪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后两例“转眼间”表示的是主观短时义:例(3)“15天”并不是一个短时段,但说话者却认为15天很快过去了,这里有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即认为时间过得很快;例(4)将现在和以前进行对比,突出时间过得很快。

(二)突发义

(5)毕竟是有着众多传奇的“神秘之湖”,刚才还是风平浪静,转眼间刮起了六七级大风,飞沙走石,黄沙漫卷。(1994年《报刊精选》)

(6)果然,刚才还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转眼间狂风大作,浊浪排空。(1994年《人民日报》)

以上两例“转眼间”在表示短时义的同时,兼表突发义。例(5)湖面由“风平浪静”转变为“刮起六七级大风、飞沙走石、黄沙漫卷”,这两种状态所经历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只有转眼的功夫,即“转眼间”。不仅如此,“湖面刮起六七级大风”这个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例(6)湖面从“波光粼粼”到“狂风大作、浊浪排空”,这两种状态转换所经历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同样,在表示短时义的同时,“狂风大作、浊浪排空”这个事件也是突然发生的。

(三)发展变化义

“转眼间”既可以表示事件的发展,也可以表示事物或状态的变化。如:

(7)妻子玉凤攥着一尺多长的大竹筷,不停地往油锅里下料、翻卷,转眼间,白花花的绞花面块就变成黄澄澄的油条了。(2001年《新华社报道》)

(8)然后他又很快回到床底下,转眼间包克小姐走进来,她身穿白色长裙,手里拿着一支蜡烛,跟过露西娅节时的露西娅小姐差不多。(《小飞人三部曲》)

(9)希优顿说:“但我现在也不禁感到有些动摇,世事多变化,一度强胜的国家可能在转眼间崩溃,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任何建筑,能够抵御这种狂暴的攻势和无边无际的仇恨?”(《魔戒》)

(10)刚才我脑子里涌现出来的那些思绪转眼间就消失了。(《追忆似水年华》)

前两例“转眼间”都在陈述事件,表示事件有了发展,例(7)表示“往油锅里下料、翻卷”和“面块变成油条”,例(8)表示“他回到床底之后,包小姐走进来”。后两例“转眼间”表示事物的变化,例(9)表示国家可能崩溃,例(10)表示思绪的消失。

二、“转眼间”的句法特征

(一)句法位置分布

“转眼间”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句首位置,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谓语动词前的句中位置。通过对CCL现代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转眼间”出现在主语前和主语后的语料共有147条:出现在主语前的语料有88条,出现在主语后的语料有59条。如:

(11)转眼间王小明已经六岁,就要上学了。(1994年《人民日报》)

(12)又是秋天,转眼间包尔汉同志已故去五周年了。(1994年《人民日报》)

(13)嫩芽儿转眼间又变成了枝叶茂盛的浓荫,它遮住了整片地面,遮住了查林神所有的子孙。(《斯巴达克斯》)

(14)它们疯狂地啃嚼着,田野里响起急雨般的声音,满坡丰收在望的庄稼转眼间便消失了。(莫言《蝗虫奇谈》)

例(11)(12)中,“转眼间”分别出现在主语“王小明”与“包尔汉同志”的前面。例(13)(14)中,“转眼间”分别出现在主语“嫩芽儿”与“满坡丰收在望的庄稼”的后面。

“转眼间”主语前后的句法位置分布不同,笔者认为会产生如下差别:

首先,“转眼间”的句法位置不同,其语义辖域也不同。当“转眼间”位于主语前时,更多的是陈述一个事件;“转眼间”位于主语后时,更多的是强调主语的变化。例(11)所传达的是“王小明已经六岁”这个客观事实,而例(13)所表达的是主语“嫩芽儿”的变化,变成了“枝叶茂盛的浓荫”。

其次,当“转眼间”位于主语前时,它具有引出新话题的功能,而位于主语后就没有此功能。例(11)中,“转眼间”出现在句首,陈述将要表达的事件。例(12)中,前一分句提到“又是秋天”,后一分句引出新话题“包尔汉同志已故去五周年了”。

再次,“转眼间”位于主语前后位置的不同,主语的特点也不同。当“转眼间”位于主语前时,主语往往具有述人的特点,也就是说,主语往往是指人的名词,而当“转眼间”位于主语后时,很少再是人称名词。

(二)对动词的选择限制

“转眼间”有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变化之义,也有表示事件的发展之义。短时副词“转眼间”也有很强的叙实性特征,它的叙实性特征在与动词的搭配中也可以获得体现。“转眼间”搭配的动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变化类(现代汉语语料81条),代表性动词有“变成、成了、化作、沦为、变得”等,如:

(15)儿子这两年上了高中后,身高像拉面似地突然抽长,原来只有150公分的身高,转眼间变成174公分的大个子。(《读者》)

(16)你看,知识的优势转眼间就成了占据铺位的优势。(余秋雨《渡河的母亲》)

(17)转眼间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作废墟,20余万人倏忽丧生。(《读者》)

第二,存在消失类(现代汉语语料26条),代表性动词有“出现、消失、有”等,如:

(18)转眼间兄弟俩已出现在冰冷、混浊的水中,朝隐约可见的滑接杆上的滑轮游去。(《读者》)

(19)11月10日晚,东航一架由上海飞抵新加坡的客机正在下客,突然一只灰褐色小老鼠在乘务员和乘客的眼皮底下窜入客舱,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2004年《新华社报道》)

第三,趋向动词类(现代汉语语料58条),代表性动词有“到了、过去”等,如:

(20)转眼间到了6月底,土建工程首战告捷,转入设备安装阶段。(1993年《人民日报》)

(21)转眼间三年过去了,英雄徐洪刚走过了当干部、进军校、下连队带兵的历程。(1996年《人民日报》)

当时间名词与趋向动词“到了”搭配的时候,“转眼间”所搭配的宾语往往是时间点,如例(20)的“到了6月底”,再比如“到了1936年春天”“到了天圣八年春”。而当时间名词跟趋向动词“过去”搭配的时候,“转眼间”所搭配的主语往往是时间段,如例(21)的“三年过去了”,再比如“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三个星期过去了”等。

第四,判断动词“是”(现代汉语语料9条),例:

(22)绵绵飞雪飘飘洒洒地落到吐露新芽的枝头,微微有些绿意的乌鲁木齐转眼间又是银装素裹,街道边绿草缀着茸茸白雪,有些人家的屋檐下又挂起了冰凌。(2003年《新华社报道》)

这几类动词的出现频率,详见表1。

表1 跟“转眼间”搭配的动词

三、“转眼间”的时体分析

通过对CCL语料库“转眼间”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发现“转眼间”只能用于现在完成体,不能用于将来完成体。如:

(23)从那以后,上大学成了他奋斗的目标。转眼间史玉柱上了初中。(《史玉柱传奇》)

(24)李信和红娘子驰出神垕西门,转眼间已跑了七八里路,在一座小山丘上立马了望。(姚雪垠《李自成》)

(25)14日20分,人们的视线还没从“敌”滩头抽回,一架深绿色的“鹰”悄然出现。两架、三架……机群转眼间全部进入海面上空。(1994年《报刊精选》)

(23)(24)(25)例“转眼间”所修饰的事件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例(23)“转眼间”与动态助词“了”共现,表示“史玉柱上初中”这个事件已经实现,属于完成体。例(24)“跑了七八里路”在说话时间内也已经完成。例(25)“机群进入海面上空”是说话时间已经完成的事件。因此,可以说“转眼间”能用于现在完成体中。

在跟动态助词的共现上,据对短时副词“转眼间”有效语料的分析,发现“转眼间”经常与动态助词“了”共现,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但“转眼间”不与动态助词“着”“过”共现。“着”是典型的进行体标记,“过”是典型的经历体标记,这些与“转眼间”的现在完成体特征不一致,因此“转眼间”不与它们共现。以“转眼间”与完成体标记“了”共现为例。如:

(26)最终结果是,桑塔那不仅没降价,反提价了。又一次希望,转眼间就变成了又一次失望。(1994年《报刊精选》)

(27)面对公安机关的悬赏捉拿,李荣健惶惶不可终日,心想,自己刚被释放不,转眼间变成了“万元户”,像这样“发”得太快,目标太大。(1994年《报刊精选》)

以上两例“转眼间”都与动态助词“了”共现,分别凸显“希望变成失望”“变成了万元户”的完成与实现。

在跟时间频率等副词的共现上,据对CCL语料库“转眼间”现代汉语480条有效语料的穷尽性分析,跟“转眼间”共现的副词有“就、已(经)、便、竟、都”等。如:

(28)但是,当“户口拍卖”兴起之后,昨日还熠熠生辉的军功章,转眼间就失去了它往日的吸引力。(1994年《报刊精选》)

(29)牯牛进来时横冲直撞,出去时也是发足狂奔,转眼间已奔出数丈之外。(金庸《神雕侠侣》)

(30)两人一追一逃,转眼间便绕到了山后。木婉清暗暗欢喜,片刻之间,只听得南海鳄神吼声自远而近,两人从山后追逐而来。(金庸《天龙八部》)

(31)这样,雪驹也因为偶然被发现,它的命运也随之急骤地在变化。由一匹通“匪”的马,转眼间竟成为一匹即将奉献给天皇陛下的神圣宠物。(冯苓植《雪驹》)

(32)原先压抑在眼底的气愤转眼间都涌了出来,只听她怒极地低吼道:你这个下流的东西!(周大新《湖光水色》)

经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发现“转眼间”与时间副词共现的频率最高,这与“转眼间”的语义特点、时体特征有关。 “转眼间”与其它副词的共现情况,见表2。

表2 “转眼间”与副词的共现情况

从表2可以发现与“转眼间”共现频率最高的副词是时间副词“就、已、便”,这与“转眼间”的语义有关。“转眼间”表示“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某事或某状态即将改变”,在表示短时义时有很强的主观性,“转眼间”与这些时间副词连用,更加凸显动态性和主观性。

四、“转眼间”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一)“转眼间”词汇化历程

汉语的三音节词很多是在双音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词的构成经常利用已有的词汇成分作基础[4]。三音节短时副词“转眼间”就是由双音节结构“转眼”+“间”结合而成,“转眼”首先由表示实际动作义发展为表时间义,表时间义的“转眼”与“间”结合,形成短时副词“转眼间”。

双音节结构“转眼”最先在六朝时期出现,此时是动宾结构,表示“转动眼珠”,如:

(33)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唯梵及佉楼,为世胜文。(六朝《全梁文》)

唐代,“转眼”出现了“移动目光”义。如下例(34)中的“转眼”显然不是转动眼珠去看十娘,这里的“转眼”应该理解为“移动目光”。

(34)当此之时,气便欲绝,不觉转眼,时复偷看十娘。(唐《游仙窟》)

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发现“转眼”在宋元时期的语料。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的检索,《全宋词》中有4条“转眼”的用例,《全元散曲》中也发现了双音节结构“转眼”的用例。如:

(35)零落碧云空,叹转眼、岁华如许。(《全宋词》)

(36)看儿贪耍不知寒,须塑就玉狮,置儿怀抱。奈转眼、今何在,泪痕成恼。(《全宋词》)

(37)功名纵得成虚幻。一跳身,百尺竿,难转眼。叹世万丈潭,千寻坎,一线风涛隔仙凡。(《全元散曲》)

直至明代,“转眼”才出现了副词用法,表示“极短时间”义,如:

(38)读《连昌宫》词,数世后舞榭犹存,转眼已成蔓草,悲夫!(明《万历野获编》)

(39)光阴易过,转眼到了那年六月尽边,祁伯常真是挨一刻似一夏的难过。(明《醒世姻缘传》)

以上两例“转眼”已不再表示具体的动作,而是表示“极短的时间”,并且具有主观性。对“转眼”语料检索发现,明代“转眼”的语料一共有62条,仅有4条是作为短语使用,表示动作义,有58条语料作为副词使用,表示时间义。

“转眼间”第一次作为线性结构出现是在明代,“转眼间”在明代初次出现时就已经是个词,后面连接小句,出现在句首作状语,表示“很快”。如:

(40)转眼间室中寂然,一无所见。(明《二刻拍案惊奇》)

(41)话休絮烦,转眼间又过了一个年头。(明《初刻拍案惊奇》)

(42)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明《初刻拍案惊奇》)

以上三例“转眼间”都是表示时间义。例(40)表示状态转变得很快,即室中由热闹很快地变为寂然。例(41)是指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很短,有很强的主观性。例(42)指某个时间很快到来。

清代,“转眼间”的使用频率增加,有71条语料。在这71条语料中,有5条语料是“一转眼间”的用法,如例(43),其他66条语料都是作为副词使用,如下例(44)。该“转眼间”表示短时义,表示状态变化之快,即“史丹的脸色变得很快”;“转眼间”与时间副词“就”共现,凸显事件完成或状态改变的时间之快。可见在清代,“转眼间”的词汇化程度就已经很高了。

(43)我在枕箱里取出护书来记一笔帐,不料一转眼间,那护书就不见了。(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4)史丹一听是开封府的校尉,转眼间就颜色更变,说:“众位老爷们稍坐,你们众位必是为我来的,我是被罪之人,我可不是逃军。”(清《小五义》)

民国时期,“转眼间”的语料有151条,其中有140条作为副词使用,如:

(45)拓跋丕总算应允,许以一月为期,自率四万骑兵,及所掠人口,从容退去。转眼间限期已满,弘仍未践约,杨崏一再入劝。(民国《南北史演义》)

为了方便理解,将“转眼间”的词汇化历程做了一个梳理,详见表3。

表3 “转眼间”的词汇化历程

(二)“转眼间”词汇化的动因

双音节词“转眼”的发展为三音节副词“转眼间”成词提供了可能,此外,在词汇化的过程中,隐喻、类推和语言的主观性也发挥了作用。

隐喻在“转眼间”词汇化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动宾结构“转眼”一开始表示实际的动作,所指的是动作域。“转眼”这个动作有起点也有终点,并且动作起点和动作终点所间隔的时间很短,这个有界的动作便可以由动作域投射到时间域。“转眼”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很短,因此当它投射到时间域的时候,表示的是“时间极短”义。

“X(之)间”结构为“转眼间”的成词提供了可能。 “之间”用在“X”后,表示时间、处所、距离、范围、数量等[5]675。吴亚认为这些意义并不是由方位名词“之间”直接表示的,而是由“X之间”这个格式表示的[6],“X(之)间”主要表示时间短暂,如“突然(之)间”“倏忽(之)间”都是强调动作、行为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或完成。“转眼”作为一个表短时义的副词,自然能够进入到“X(之)间”这样的结构中来,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词都有很多,如“霎时(之)间”“刹那(之)间”等。这样类推的机制就给“转眼间”的词汇化提供了条件。

“转眼间”词汇化的过程中语言的主观性发挥了作用。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7]。“转眼间”一般用来形容事物或事件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很突然的,也有可能是很快发生的,都是出乎说话人意料的,有一种夸张的意味在里面,而夸张手法的运用,正是说话人自己态度的体现。

结 语

在语义特征上,“转眼间”具有短时义、突发义、发展变化义等语义特征。在句法特征上,“转眼间”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与“转眼间”搭配的动词主要有变化类动词、存现类动词、趋向动词和判断动词四类,其中变化类动词占大多数。在时体特征上,“转眼间”只能用于现在完成体,不能用于将来完成体;只能跟“了”共现,不能跟“着”“过”共现;主要跟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共现。在历时演变上,“转眼间”在明代词汇化为副词,隐喻、类推和语言的主观性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猜你喜欢

主观性音节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看音节说句子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