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与中青年急性肠梗阻临床特征分析

2021-11-05叶晓芬马晓青黄贤谭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鼻胃肠梗阻病因

叶晓芬 马晓青 黄贤 谭涛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患者也日益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近10 年本院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本院急性肠梗阻患者320 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CT 或平片证实。其中男241 例,女79 例;年龄14~99 岁,平均年龄(55.47±19.52)岁。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48 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0 岁)172 例。

1.2 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因、临床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有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影像学检查梗阻情况改善。(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老年组148 例,男107 例,女41 例;平均年龄(72.37±9.07)岁;中青年组172 例,男134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40.91±13.38)岁。320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3.05 ∶1。老年组起病至就诊时间(18.37±14.89)h,长于中青年组(10.24±10.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8.97±6.12)d,长于中青年组(6.84±6.82)d(t=2.928,P=0.004)。中青年组有效率高于老年组(Z=-3.638,P<0.001)。

2.2 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n(%)]

2.3 病因比较 320 例患者中,机械性肠梗阻306 例;血运性肠梗阻5 例;动力性肠梗阻1 例;病因不明8例。306 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178 例(老年组71例,中青年组107 例,中青年组多于老年组,χ2=7.268,P=0.007);肿瘤91 例(老年组51 例,中青年组40 例,老年组多于中青年组,χ2=4.838,P=0.028);粪块堵塞23 例(老年组20 例,中青年组3 例,老年组多于中青年组,χ2=16.443,P<0.001);其它14 例(其中疝气8 例、炎症性肠病4 例、肠套叠2 例)。肠粘连178例中,有腹部手术史171 例,手术部位分布见表2。以胃、十二指肠手术、阑尾手术、小肠及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最常见。无手术史7 例。肿瘤性肠梗阻91 例中,结直肠肿瘤35 例;小肠肿瘤5 例;肿瘤腹腔种植转移51 例,其中转移性肿瘤老年组(38 例)多于中青年组(13 例)(χ2=16.06,P<0.001)。5 例血运性肠梗阻中,4 例缺血性肠病,1 例肠系膜硬化性血管炎,均见于老年组。

表2 两组手术史情况比较[n(%)]

2.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持续鼻胃管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维持水电酸碱平衡、预防性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综合治疗。其中18 例粘连性肠梗阻鼻胃管胃肠减压48~72 h后无效改成肠梗阻导管引流。40 例肠道原发性肿瘤中36 例行肿瘤根治术,4 例肠道淋巴瘤行放化疗。51 例转移性或腹腔种植患者中22 例行姑息性手术或联合化疗,11 例保守治疗加口服靶向药物,18 例行单纯保守治疗无效死亡。23 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加用清洁灌肠治疗,其中2 例行结肠镜下甘油+生理盐水灌洗治疗。

2.5 肠梗阻导管置管方法 经鼻将导管置入胃内,在胃镜直视下将导管送入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缓慢退出导丝,前水囊注入20 mL 蒸馏水,将导管尾端缠绕成圈固定在耳旁,18 例粘连性肠梗阻置管后均缓解。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因复杂,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也存在差异。既往报道嵌顿疝是我国肠梗阻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报道显示,肠粘连及肠道肿瘤已跃居肠梗阻病因的前列[1-3],较多结直肠肿瘤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就诊[4-5],本资料显示肠梗阻的病因中排在前3 位分别是粘连、肿瘤和粪石,与文献报道相符,其中粘连性肠梗阻中>96%有腹部手术史,表明腹部手术依然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主要原因。老年组以胃十二指肠手术后诱发粘连多见,而中青年组则以阑尾手术后多见,除与不同年龄段疾病谱不同有关以外,也可能与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以往需要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如今大多数可以采用内镜或结合药物治愈,因此中青年组患者中胃十二指肠手术史较少。另外,随着胃肠道肿瘤检出率增高,各种治疗技术的应用使肿瘤患者的存活期延长,这也是晚期肿瘤伴发肠梗阻发病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资料显示粪石性肠梗阻发病率较高,占机械性肠梗阻的7.5%,且多见于老年组,考虑与老年人胃肠动力减弱、多病共存,联合用药等因素易导致便秘进而诱发粪石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关。近年来缺血性肠病发病率增高,其临床表现除腹痛、便血之外,部分患者则以便秘或肠梗阻就诊,本组5 例均见于老年组,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基础疾病相关。

肠梗阻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本资料显示中青年组症状更为突出,就诊更及时,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也更为明显,而老年组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较多,考虑与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普遍存在便秘或排便次数不规律,对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不够敏感以及老年人的应激反应较弱有关。老年组因为对症状不够敏感,大多发病>6 h 就诊,入院时hs-CRP 水平普遍升高,而中青年组因就诊及时入院时大多hs-CRP 仍在正常范围。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发病原因,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管何种原因引起肠梗阻其病理机制均是由于梗阻近端肠管大量内容物潴留,肠管扩张,进而引起水电解质大量丢失、肠内细菌增殖移位及感染,甚至缺血坏死,因此发生肠梗阻时及时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关键,同时均应给予禁食、补液、维持水电酸碱平衡、预防性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综合治疗。对于高位梗阻鼻胃管引流减压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低位小肠梗阻鼻胃管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减压技术的改进,肠梗阻治疗技术也取得较多新的进展[6-7],肠梗阻导管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应用其导管前端气囊里液体的重力和肠蠕动作用,使导管前端在肠道内前行直至梗阻部位,同时不断吸引肠道内容物,有效减轻肠腔内压力,减少毒素的吸收,特别对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或低位梗阻有较好治疗效果[8],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又可作为急诊手术至限期手术的桥梁,相比于结肠支架,肠梗阻导管具有操作便捷、花费少,成功率高,可以随时调整位置或取出等优点[9]。本组18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因为梗阻部位较低,鼻胃管引流减压48~72 h 后疗效欠佳,改成肠梗阻导管引流3~6 天后均得到缓解。有研究报道对于结肠梗阻可以采用经肛肠梗阻导管解除梗阻[10]。

本组患者粪石性肠梗阻发病率较高,考虑与高龄患者占比高有关。粪石性肠梗阻多见于年老体弱,卧床、便秘的患者,大多采用反复清洁灌肠等保守治疗能缓解,但对于部分顽固性便秘引起特别是高位结肠梗阻疗效欠佳,文献报道[11]对于此类患者采用结肠镜直视下反复灌注开塞露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组2 例患者常规灌肠无效通过此方法解除梗阻。本组保守治疗262例,手术治疗58 例,手术率18.1%。治疗总有效率达94.7%,中青年组住院时间较短,有效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考虑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隐匿及就诊不及时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和中青年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疗效及转归均存在差异,除粘连性肠梗阻外,晚期肿瘤和粪石是导致老年人肠梗阻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为感觉功能减退,对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不够敏感,常就诊不及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鼻胃肠梗阻病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低出生体重儿鼻胃管插入长度推算公式的构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绝不能插鼻胃管”纯属误解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