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源用氢供给现状浅析
2021-11-05李宗云
李宗云
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0 前言
以阳光、风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用这些绿色电力将水电解制成氢气,由氢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通过电动机驱动汽车、轮船甚至飞机。氢能自1839年格罗夫发明燃料电池以来,在人类面临环境、气候等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近年来以碳排放为零的美丽颜值,以高能量密度的客观实力,跃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见图1)。
图1 燃料电池原理图
无论各路专家的褒贬不一,无论业内同行的论证纷繁,无论政策出台的慎之又慎,上海着力发展氢能已是铁板钉钉。
作为氢能基础设施行业的长期从业者,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氢”身经历了十余年的行业发展过程,“氢”耳听见了众多观点和想法,“氢”眼看到了国内及全球氢能同行的探索和成就。本文仅对上海能源用氢的供给状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及专家参考(见图2)。
图2 浦江气体氢能车辆加气
1 副产氢是上海能源用氢供应的雄厚基础
上海南部有化工区和上海石化,化工企业副产氢气。上海北部有宝钢集团,冶金过程副产氢气(见图3)。
图3 浦江气体加氢站
1.1 上海化学工业区
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杭州湾北岸,上海市的最南端,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绿色环保生态示范园。园区内聚集了诸如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尼龙制造等企业的副产氢气,累计产量可达5万m3/h。随着化工区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发展,“十四五”末,副产氢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达到满足3万辆各类氢能源车辆的用氢需求(见图4)。
图4 上海化学工业区
1.2 上海石化
位于金山区的上海石化在炼油过程中也可副产大量氢气。据报道,上海石化炼厂氢气产量可达20万t/a,其中部分可以供应给能源用氢市场(见图5)。
图5 上海金山石化制氢装置
1.3 宝钢集团
宝钢集团位于宝山区,上海市的最北端,中国宝武在当地的钢铁生产基地每年的氢能生产量可达上百万吨,它们是冶金过程中的工业副产品。随着中国宝武继续开疆拓土、联合重组,氢的拥有量会大幅增加(见图6)。
图6 宝武钢铁集团
2 生物质燃气制氢是上海绿色氢气供应的宝贵创新
公司联合上海城投老港基地正共同探索创新,拟将“物料利用的终点变成绿色能源的源头”。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上海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这为垃圾制氢奠定了基础。
垃圾填埋气体(沼气)是生活垃圾填埋后,在填埋场内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以CH4和CO2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
目前,国内主要对垃圾填埋气体(沼气)进行发电,但为了更好地利用沼气资源,增加能源的回收率,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实现CO2零排放,可利用沼气提纯压缩成为高纯度CH4后,开展CH4水蒸气重整制得高纯度氢气和食品级CO2,这是实现沼气利用高端化、提升能源效益并实现CO2零排放的有效途径(见图7)。
图7 绿氢制取及碳捕获工艺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日产湿垃圾约8 000 t,可产生沼气80 000 m3/h。如全部用于制氢,可满足1.5万辆燃料电池车辆的用氢需求。
3 上海在传统化工、能源设施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道资源,可为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新用
众所周知,氢能产业链上游为氢气的“制、储、运、加”。按照目前鱼雷管束车的运力,倘若上海实现万辆氢燃料电池车,那么平均约5 min就要从工厂发一辆管束车出去,这将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
上海不仅有丰富的副产氢气和绿色制氢资源,也有丰富的输氢管道资源。以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构建的管网输配燃气产业链,已形成上海市“6+1”(西气一线、二线、进口LNG、川气、东海气、西气崇明及五号沟应急储备)天然气多气源保障体系。截至2019年底,就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的地下管线,已近2.6万km,这些管网有部分管廊可以考虑铺设氢气运输干线。此外,华谊集团、上海石化也有化工管道资源,可经改造,为能源用氢输送所用。这也将是上海氢能供应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4 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能源用氢调峰基地
能源制造的平稳性和能源应用的波动性是一对矛盾。因此,调峰电厂、调峰气站等传统的调峰设施已相对完备,而氢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也将面临峰谷调节的课题。上海利用副产氢的资源禀赋,发展海上风电、化工副产氢、生物质制氢、管网输氢、氨平衡氢等多种手段,可建设长三角能源用氢调峰基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以氢能为手段助推长三角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5 建立发展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长期目标
近年来,西北地区光伏发电制氢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实,上海等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欧美国家于本世纪初期就已开展了风电制氢相关技术及可行性研究,并通过项目运行验证技术可行性。我国从2010年起,已逐步开展建设示范项目,持续进行此方面的探索。
西部,光伏、风电制氢。东部,海上风电制氢。东西联动,发展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长期目标。
本文认为,东西联动,在氢气输送方面有“两纵三横”可供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作为负荷中心,西部地区作为资源中心,可以形成绿色制氢联动发展的格局。“两纵”为纯氢存储(低温液氢、高压管束)、化合物储氢(金属氢化物、甲醇等醇类、有机液态储氢)。“三横”为海陆运输氢或氢化物、管道直接送氢至局域管网或就地制取甲烷至国家管网、就地电解制氢或送电制氢(绿电)见图8。
图8 浦江气体氢气输送“两纵三横”体系
6 缜密分工、高效协同,形成产业联盟是氢能产业发展的科学模式
上海有雄厚的产业链基础,早在2007年上海即成立了以同济大学、华谊、上汽、壳牌、大众、通用等大型企业为主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2019年,上海石化、申能集团、新奥能源、浦江气体等联合发起筹备了“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为全国首个定位于氢能基础设施的产业联盟。2021年,上海市节能协会在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上海化学工业区、宝钢集团等副产氢气,浦江气体提纯、压缩、运输,保障了氢源供应。上海目前已有9座加氢站在运营,同时上海市政府规划了78座加氢站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设,保障了基础加氢设施。
在加氢站建设领域,有舜华新能源、氢枫能源、上海海德利森等知名企业。
在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领域,拥有捷氢科技、上海重塑、上燃动力、未势能源、上海青氢科技、上海氢晨、神力科技、上海清能、博氢新能源、上海新源动力、骥翀氢能等知名企业,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领域,拥有上海治臻、唐锋新能源、济平新能源、河森电气等知名企业。
在检测认证方面,拥有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在整车制造方面,上海拥有上汽集团、申龙客车等汽车企业,其中上汽已具备氢燃料电池车整车制造能力。在氢燃料电池车运营商领域,拥有上海轻程、氢车熟路、上海驿动、上海顺祥等知名企业。
在上海市科委的推动下,政、产、学、研、用联动研发,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与上海市企业不断有新的研发成果出现,在催化剂、金属双极板、电堆系统、氢气大规模输送、70 MPa加氢站自主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
7 从“切肤之痛”开始,扎实形成政策链,方可催生产业链,形成价值链
本文认为,氢能发展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的环境政策、能源政策、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但是,发展氢能还是要从行业、企业的“切肤之痛”着手,形成示范的落地办法、氢能支持的可行路径、推广的确切模式。
只有加氢站建设有积极性了、财政补贴走顺了、氢车上牌障碍消除了,政策才能有效。只有形成有效的政策链,方可催生产业链,最终形成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