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社区糖尿病中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
2021-11-04肖小敏刘志云
肖小敏 刘志云
临床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不断增长变化[1],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均存在着较大的不利影响。当前,临床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所采用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2],但其中一些药物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会导致患者疾病进展,从而引起脑卒中、心脏疾病与肝肾损伤等疾病发生率提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更加高效与安全的糖尿病治疗应用药物研究,对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减少疾病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二甲双胍作为临床早期进行糖尿病治疗的药物[3],它是通过对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有效增强,来强化机体脂肪与肌肉等外周组织的葡萄糖摄取与利用,同时实现肠道的糖吸收抑制,以达到较好的病症治疗和控制效果。下文将通过选取本社区医院收治的90 例糖尿病患者,对二甲双胍在患者病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医院2020 年4~11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35~79 岁,平均年龄(57.2±7.6)岁;病程1~18 年,平均病程(6.4±3.9)年。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35~78 岁,平均年龄(57.1±7.4)岁;病程1~18 年,平均病程(6.5±3.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选取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2 型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诊断确认。排除标准: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病例资料不全以及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糖耐量受损以及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临床中,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含饮食干预、运动锻炼指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片[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72]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药物使用的初始剂量为1~2 mg/次、1 次/d,于早餐时或第1 次主餐时进行口服治疗;对降糖药敏感的患者应以1 mg,1 次/d 开始,且应谨慎调整剂量;患者药物服用的最大初始剂量不超过2 mg,最大维持量是6 mg,1 次/d。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增加药物服用的剂量,以确保其疗效。按照上述方法,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7 d 为4 个疗程,共治疗3 个月(12 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734)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药物服用初始剂量控制为250 mg/次、2 次/d,于餐后30 min 左右进行服用,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7 d 作为1 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调整剂量,对血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患者,在第2 周治疗时增加其药物剂量为1000 mg/d,或者是在患者进行第3 周治疗后,将其药物服用剂量增加为1500 mg/d 的标准,均按照2 次/d 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3 个月(12 周)后结束,评价其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血糖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及症状变化情况,参考有关文献[5]进行综合分析,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各项血糖检测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30%,评为显著;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发生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各项血糖检测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10%~30%,评为有效;将与上述标准不符的情况,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此外,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检测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检测指标对比 ()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均比较轻,无合并2 种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观察组发生1 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发生4 例恶心、呕吐,3 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临床中,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持续高血糖状态,会造成胰岛β 细胞出现不可逆转性的损伤[6],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除上述危害影响外,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持续高血糖状态,还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情况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引起重视。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在患者病症诊断确认后,应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强患者机体高血糖状态的改善和控制,以此促进患者机体胰岛β 细胞的功能恢复,从而降低糖尿病疾病发展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影响。其中,2 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以患者的餐后血糖升高为临床主要的病症表现[7],且与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其机体胰岛β细胞的功能明显较低,因此,需要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干预,从而促进其预后改善。
现阶段,临床进行糖尿病治疗所应用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各种药物在患者病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也各不相同。二甲双胍作为临床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它在治疗中是通过对机体葡萄糖氧化的促进作用,来实现肌肉与脂肪、肝脏等机体组织的糖原合成及脂肪合成,从而对机体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改善和控制,以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控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中,该药物在实现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增强中作用突出,从而能够通过药物的药效发挥,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改善和控制,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和应用效果。此外,由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和改善同时,还能够实现机体的游离脂肪酸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肝脏功能指标的有效降低[8],从而更好的促进机体胰岛素状态改善,因此,在临床中被作为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本文中,对本社区医院收治的90 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二甲双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其临床疗效提升。这是由于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即基于增加胰岛β 细胞对生理浓度葡萄糖的反应性,从而促进其药物作用发挥,并且格列美脲也有胰外降血糖作用。但是,与二甲双胍相比,其临床疗效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则相对较低[9]。
总之,采用二甲双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其临床疗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