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2021-11-04刘琨
刘琨
一旦出现带状疱疹,很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其特点是病情发展快,用药难治,患者通常会有针刺、刀切割和烧伤疼痛样等疼痛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疱疹后神经痛是以疱疹皮肤愈合后感觉神经损伤为基础的神经性疼痛,症状为患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各种性质,或灼痛,针状痛,刀状疼痛或隐痛,持续疼痛。这既是临床治疗疼痛的难点,又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资料表明,将近25%的老年人患有带状疱疹,其中大约15%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神经阻滞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麻醉药和抗抑郁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但总体疗效不明显。这种方法容易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治疗病理性疼痛。研究显示,加巴喷丁可以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本研究分析了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9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50 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41~78 岁,平均年龄(62.56±7.19)岁;发病时间4 个月~4 年,平均发病时间(8.25±2.64)个月。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62.21±6.74)岁;发病时间3 个月~4 年,平均发病时间(8.21±2.6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③经视觉模拟评分>5 分;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的时间>3 个月;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接受>2周的神经营养和规范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痛患者;⑤服用其他的止痛药物的患者;⑥本研究药物禁忌;⑦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⑧无法配合治疗。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阻滞治疗,50 mg 利多卡因(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8)+40 mg 曲安奈德(国药准字H53021604,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5 mg 甲钴胺(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07),将其溶于20 ml 的0.9%氯水钠注射剂中进行用药。其中,根据患者患病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阻滞。头面部患病的予以药物阻滞颏神经、眶上神经痛、眶下神经各注射3 ml的药物,腰部患病者予以阻滞椎旁神经或者给予阻滞肋间神经3 ml 药物联合皮下浸润2~5 ml 药物,1 次/周,持续治疗4 周。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782)10 mg,口服,1 次/d;甲钴胺400 μg,肌内注射,2 次/d。
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18)治疗,500 mg/次,3 次/d。治疗4 周。
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62)。150 mg/次,第1 天服用1 次,第2 天服用2 次,第3 天服用3 次,最后根据患者病情每间隔1~2 d 增加剂量150 mg/d,最高剂量为2400 mg/d,以达到缓解神经痛药量为标准。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视觉模拟评分、机体疼痛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血浆P 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偶有轻微疼痛;无效:疼痛没有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时间(4.24±1.24)周短于对照组的(6.54±2.2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机体疼痛应激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血清皮质醇、血浆P 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血清皮质醇、血浆P 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2.01±0.12)分、血清皮质醇(54.12±3.26)μg/L、血浆P 物质(41.12±8.20)μg/L、去甲肾上腺素(32.12±2.35)μg/L、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6.65±1.35)分低于对照组的(3.41±0.56) 分、(84.55±10.24)μg/L、(49.56±12.51)μg/L、(45.21±2.55)μg/L、(8.89±2.56) 分,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机体疼痛应激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机体疼痛应激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其中,观察组显效12 例,有效10 例,无效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7 例,有效9 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眩晕有2 例,嗜睡2 例,厌食2 例,乏力2 例;观察组仅发生1 例乏力。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调查显示,60 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很高,约为50%[3]。带状疱疹病毒涉及皮肤和神经。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神经营养性作用,病毒沿神经向脊髓背根神经节迁移,并潜伏于脊髓后根节。假如病毒携带者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痛。长时间的神经痛会影响生活质量。恰当的药物能减轻神经痛[4,5]。在疾病早期,从周围神经末梢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胶原沉积减少、脊髓后角变性瘢痕形成等神经生理和病理改变,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早期、综合、积极的治疗是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6,7]。
抗病毒药物是带状疱疹的基本药物,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皮肤症状,缓解急性神经痛,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而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好的方法是尽早控制疼痛。研究显示,早期应用神经性镇痛药能有效缓解疼痛[8,9]。加巴喷丁作为一线抗癫痫药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其主要机制包括:①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②抑制-氨基丁酸渗透途径;③拮抗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钙通道;④促进-氨基丁酸在体内的合成和降解。其中,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拮抗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钙通道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加巴喷丁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可明显抑制异常放电中枢和外周神经,减轻疼痛。人们认为这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首选。且研究证实加巴喷丁与其他药物无临床交互作用,经肾排泄,不经肝代谢,临床应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10-12]。
综上所述,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血清学指标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