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运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11-04李娇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丁苯变性国药准字

李娇健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常称为遗传变性病,可累及神经系统各部分,作为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和不断进行的神经元损害。神经系统变性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可累及神经系统各部分,常见疾病有帕金森疾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阿尔茨海默症(AD)疾病等,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相关[1,2]。临床通常采用改善患者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如维生素B、多巴胺替代剂、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但疗效欠佳,而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可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选取本院自2014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46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6 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经过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各种检查资料完整;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存在严重疾病者;②严重药物过敏休克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意识障碍性疾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严重违背试验方案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3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1 例,年龄17~45 岁,平均年龄(52.14±11.72)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5.83±2.17)年。研究组男11 例,女12 例;年龄18~46 岁,平均年龄(53.16±11.72)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5.17±2.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B1(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97)、维生素B2[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619]、维生素B6(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05),10 mg/次。维生素C(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96)、维生素E(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493),0.1 g/次。叶酸(上海裕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36)5 mg/次,甲钴胺500 μg/次。研究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0.1 g/次,2 次/d。两组连续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有效性、ICARS 各项评分。有效标准:患者的血凝指标、肝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生活可自理。采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scale,ICARS)评分判定患者语言障碍、动态功能、眼球运动障碍、步态姿势障碍,分数0~20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有效性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性比较[n(%)]

2.2 两组ICARS 各项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语言障碍、动态功能、眼球运动障碍、步态姿势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ARS 各项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ICARS 各项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为轴突、神经元及髓鞘的消失现象为主[3]。已有研究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关,两者线粒体均存在异常[4]。在扩增突变的poly Q 蛋白的作用下,肌萎缩症、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都会产生损伤线粒体功能的毒性,患者常常感觉到四肢肌肉萎缩无力,且存在肢体发凉、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5]。肌萎缩症神经变性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异常等[6]。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损伤患者脑干、小脑及脊髓[7]。

当前,临床对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多数患者认为改善患者线粒体功能是治疗原则[8,9]。刘建国等[10]通过选取4 例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丁苯酞治疗6 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效,证实了丁苯酞可保护和改善线粒体功能。丁苯酞的主要成份为丁苯酞,可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稳定患者线粒体膜,提高线粒体的活性,最终增加神经细胞线粒体腺苷三磷酸的活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1,12]。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有效性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语言障碍、动态功能、眼球运动障碍、步态姿势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在今后研究中,应扩充研究样本,将不良反应纳入到研究范围中,进一步提高研究安全性,丁苯酞有望成为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语言障碍、动态功能、眼球运动障碍、步态姿势障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丁苯变性国药准字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更正声明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征兵“惊艳”
更 正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