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野王昆山后裔考
2021-11-04马一平
马一平
(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江苏 昆山 215300)
顾野王被誉为“江东孔子”“一代鸿儒”,他子孙繁盛,家族兴旺,后代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其中名人辈出。笔者在研究昆山的名门望族时,发现几支著名的顾氏家族竟均是顾野王的后裔。本文根据多部江南顾氏家谱,并在相关史书、方志、文集、墓志、传记等文献资料中钩沉蒐集,详细考证辨析,纠误补阙,对顾野王的三支昆山著名后裔家族进行了系统梳理。
一、顾阿瑛家族
溯源顾阿瑛家族,稽之宗谱,向上可溯至顾野王,是顾野王次子鸿南的次孙太和之后裔,故以顾野王为一世祖。见图1①承蒙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于燕青先生帮助绘制世系图,特此致谢!。
图1 昆山顾氏德辉支与远祖世系图
第一世 顾野王,原名体伦,因仰慕西汉冯野王而更名,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天监十七年八月初十(518年8月31日)生,陈太建十二年(580)正月卒②《陈书·顾野王》作:“(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姚思廉撰、陈苏镇等标点:《陈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227页)本文中“陈太建十二年正月卒”,依据顾氏家谱所载、虞世南撰《希冯公墓碑》。,终年六十二岁。南朝梁、陈之际官员,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唐至德二年(757)追赠右卫将军,宋熙宁年间(1068—1077)追封镇远侯。其墓在吴县石湖西岸楞伽山下越来溪畔下周村一都廿八图祸字圩(今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内)。子五,长子盛南,字以成,佐卫大将军,封安远侯,卒谥“庄”;次子鸿南;三子周南,字雅持,追封靖远侯;四子夏南,字玉清,追封平西侯;五子允南,字信符,封征西侯,卒谥“襄”。③参见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八《石函谱传》,佑启堂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第1—2页。
第二世 顾鸿南,字扶九,野王次子,南朝人。南朝陈太建九年(577),北周武帝灭北齐,率兵江上欲南侵陈,鸿南以侍御史出镇临淮,行荆、徐两州剌史事,号令严明,甲杖整肃,敌不敢犯,建有功勋。进封宁远侯,卒谥“穆”。子一,冕。①第二世顾鸿南至第二十六世顾元肃,参见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裕昆堂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卷二《统宗世系表上》,第1—2、6、11、20页;卷三《统宗世系表上》,第7页;卷四《统宗世系表中》,第26—28页。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五《大宗统图上卷》,第14—15、17—18、20—21、24、27、35—36页;卷六《大宗统图中卷》,第12—13页。
第三世 顾冕,字用宾,鸿南子,隋唐之际人。大业六年(610),为司隶(一作司议)大夫。义宁元年(617),从李密、翟让等起兵破洛口仓。后从秦王李世民入关,补为晋阳守。子二,铉、太和。
第四世 顾太和,字正始,冕次子,唐初人。子二,纪、纲。
第五世 顾纲,字伯纶,太和次子,唐代人。天册万岁元年(695),为右正言。子二,世愚、朝阳。
第六世 顾世愚,字道祖,纲长子,唐代人。天宝年间(742—756),为知枢密院事。子一,万里。
第七世 顾万里,字鹏程,世愚子,唐代人。子二,公麟、随。
第八世 顾公麟,万里长子,唐末人。性果骁,工骑射,通《左传》《战国策》。为折冲都尉,守松江,杨行密来侵,屡战击退。子二,鸾、鹄。
第九世 顾鸾,字文凤,公麟长子,五代人。子三,雩、辗、轘。
第十世 顾雩,字元方,鸾长子,五代北宋初人。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简”。后周显德五年(958),修顾氏家乘。子一,竿。
第十一世 顾竿,字仲弓,雩子,北宋人。淳化年间(990—994),官尚书令,晋加太傅。子二,崇、峰。
第十二世 顾峰,字山甫,竿次子,北宋人。子一,逸。
第十六世 顾铭,字又新,献子,北宋人。子三,骅、骐、驎。其后代分徙崇明、昆山、太仓、通州、常熟、吴江、嘉定、松江、无锡、南京等地。
第十七世 顾骅,字超甫,铭长子,北宋人。授国子博士,教育英才。子四,熙、区、臣、海。
第十八世 顾熙,字时阳,骅长子,行十三秀,北宋末南宋初人。子一,蜚。
第十九世 顾蜚,字翼之,熙子,北宋末南宋初人。年十六举进士,大观四年五月三日(1110年5月23日)敕授翰林学士。敕曰:“学士顾蜚器度凝远,资识明敏。宏才懿行,足以羽仪本朝;大册高文,足以鼓动当世。”①转引自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三《从传》,第42页。魏了翁赞曰:“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凤于高冈。”②同①,第43页。乾道九年(1173),辑顾氏家乘。子三,洽、深、滔。
第二十世 顾洽,字浃甫,蜚长子,行万廿六,南宋人。配吴氏,子二,煇、炎。
第二十一世 顾煇,字闇卿,洽长子,南宋人。率家由吴县光福徙居昆山县朱塘乡(娄江北部分今属昆山市巴城镇正仪街道)③多部顾氏家谱均作顾伯寿由吴县光福徙居昆山县雍里村,此据昆山绰墩遗址出土的《顾伯瑜墓志》所载。。隐德不仕。配张氏,子三,宗恺、宗幹、宗轩。
第二十二世 顾宗恺,字容德,煇长子,南宋人。入仕为武翼郎。配华氏,子一,文富。
第二十三世 顾文富,又名闻传,字训之,宗恺子,南宋末元初人。南宋末年,天下大乱,文富倾财招募兵士,保卫乡里。元伯颜大军攻打江南,文富又率先款附,屡立大功,累官至河南卫辉、怀孟等路打捕鹰房皮货总管,子孙世袭水军千户。元延祐元年(1314)卒,谕祭葬,谥“武惠”。配陈妙清(1239—1312),封安人。子五,长子文显,曾任敦武校尉、海道运粮副千户;次子伯瑜,曾任进义副尉管领海船百户、高良河规运都总管府副总管、大护国仁王寺规运都总管府副总管;三子伯祥,曾任江淮等处营田提举司同提举;四子伯寿;幼子龚留。[1]
第二十四世 顾伯寿,字眉子,自号玉山处士,文富四子,行千十二,元代人。隐居不仕。因孙元臣官职,诰赠为武略将军、水军正千户、飞骑尉、钱塘县男。卒葬朱塘乡第三保绰墩(今昆山市巴城镇绰墩村绰墩山)之阳祖茔。配陶氏,子四,德辉、德华、德章、德美。
第二十五世 顾德辉(谱名),又名阿瑛,字仲瑛,又字道彰,号金粟道人,伯寿长子,元末人,元至大三年(1310)生。十六岁即承父志,打理家族产业,成江南巨富。少年豪宕,轻财结客。三十岁又折节学习,博通文史,工画善诗,擅长书法,精于音律。广购博搜古书名画,彝鼎秘玩,以会海内文士为乐,集录鉴赏无虚日。年甫四十,即将田业、家产全部交给子婿辈打理,专志于文艺,在界溪旧宅之西修筑大型私家园林“玉山佳处”,甲于天下。遍邀天下名人雅士,举行“玉山雅集”数十次,诗酒酬唱,文采风流,又将酬唱吟咏诗篇汇刻成《玉山草堂雅集》和《玉山名胜集》。因子元臣官职,被封为武略将军、水军正千户、飞骑尉、钱塘县男。明洪武元年(1368),以长子元臣为元朝官故,全家按例被迁徙流放至临濠(今安徽凤阳)。次年三月十四日(1369年4月20日),阿瑛卒于临濠编管地。同年归葬昆山绰墩顾氏祖茔寿藏,同里挚友殷奎撰墓志铭、同里卢熊书并篆盖。著有诗集《玉山璞稿》20卷。配王氏,封钱塘县君。子五④数部家谱均作子八。此据殷奎《故武略将军钱唐(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所载,参见顾瑛:《玉山名胜集》下册,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第654—656页。,元臣、元礼、元弼、元宪、元肃;女三。[2-3]
第二十六世 顾元臣,字国衡,阿瑛长子,行福一,元末明初人。元水军都府副都万户,改奉议大夫、湖广行省理问,诗笔俊爽。
顾元礼,阿瑛次子,行福二,元末明初人。元正千户。
顾元弼,阿瑛三子,行福三,元末明初人。
顾元宪,阿瑛四子,行福四。元末明初人。
顾元肃,阿瑛幼子,行福五。元末明初人。
二、顾鼎臣家族
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的《雍里顾氏族谱》记载,顾鼎臣家族以顾阿瑛之父顾千十二公为一世祖,记述至清乾隆年间第二十世。《顾氏大宗世谱》和《顾氏重修宗谱》均记载顾德辉之父为顾伯寿,行千十二,故千十二公即顾伯寿,应为无疑。所以,顾鼎臣家族实是顾阿瑛的后代。这个家族科第非常显赫,有九人考中进士,其中二人为状元、探花,十四人考中举人。以下简介该家族一些著名人物,以始迁居积善乡雍里村(大致在今昆山生态森林公园西部)的顾元肃为一世祖。见图2。
图2 昆山顾氏雍里支世系图
第一世 顾元肃,又名士恭,行福五,顾阿瑛第五子①数部家谱均作第八子。,元末明初人,元至顺三年(1332)生。由昆山县朱塘乡迁居积善乡雍里村,潜隐不仕,孝义勤俭,乡闾推服。相传卒葬二保白塔港小叔字圩。配董氏(安一娘),子三,大本、大立、大成;女一。②第一世顾元肃至第十世顾锡畴,参见《雍里顾氏族谱》,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卷四《世系考》,第2—5页;卷五《城居世系考上》,第1—5、10—13、20、23—24、28—30、33—34、36—37、60—61页;卷十三《传志考上》,第6—18、23—27、31—32、38—47、60—72、93—102、105—110页;卷十四《传志考下》,第11—18、31—48、56—65、78—83页。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七《大宗统图下卷上》,第25、27—28页。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卷四《统宗世系表中》,第28—29页。
第二世 顾大本,字道中,号颐庵,元肃长子,元末明初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生。因曾孙鼎臣官职屡赠官如例(同鼎臣官)。配蔡氏(福四娘),屡赠一品夫人,合葬二保东汤村随字圩墓。子二,贤、良;女一。
第三世 顾良,字士良,号耕乐,又号呆庵,大本次子,明洪武二十年六月初六(1387年6月21日)生。读书明礼,天性孝友,父丧让遗产于兄贤,退居别处,勤俭自励,资产日盛。又热心公益,饥荒之年尽出其资以济民困。曾为万石长,举乡饮宾。成化十四年十一月初八(1478年12月1日)卒,享年九十二岁。因孙鼎臣官职屡赠官如例(同鼎臣官)。配吴氏,屡赠一品夫人,合葬二保西汤村昆字圩(雍里村广浦)墓主穴。子四,睿、恺、恂、忆;女七。
第四世 顾恂,字惟诚,号桂轩,良三子,明永乐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1418年7月28日)生。幼好学,稍长益勤励举子业。宣德十年(1435),被父好友、礼部主事吴凯(邑人)招为赘婿,由雍里村迁居昆山城中吴家。后吴凯晚年生三子,且季子吴愈(陆绅、文徵明、王银的岳父)中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故顾恂归宗。成化七年(1471),岳父吴凯去世后,顾恂迁出吴家,营第昆山城内鳌峰里以居。为人谦和,常以忠孝教诲子孙,后家虽丰裕,然俭朴如旧。常与夏㫤、沈愚等名流诗酒酬唱,有《鳌峰稿》五卷,《啖蔗余甘》《西湖纪游》各一卷传世。弘治十三年(1500)举乡饮宾。晚岁得闻幼子鼎臣科举状元及第不久,即于弘治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1505年6月27日)卒,享年八十八岁。因子鼎臣官职屡赠官如例(同鼎臣官)。入祀乡贤祠。配吴氏,屡赠一品夫人;侧室杨氏,屡赠一品夫人。恂与吴氏合葬县治西南隅里拱字圩(县儒学北齐礼坊圩状元泾右),杨氏葬吴县十九都潭山赐茔。子三,式(吴氏出),杭州府经历;宜之(吴氏出),封监察御史;鼎臣(杨氏出)。
第五世 顾式,字正夫,号有斋,恂长子,明正统三年六月二十三日(1438年7月14日)生。以岁贡授浙江杭州府经历。正德四年三月初六(1509年3月26日)卒。配许氏,侧室张氏、凌氏。合葬父墓昭第一穴。子二,起元、邦石(均张氏出);女二。
顾宜之,初名左,号自如,恂次子,明正统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1448年9月19日)生。以子潜官职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正德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1521年8月26日)卒。元配周氏,继配南京李氏,妾阮氏、包氏,合葬父墓昭第二穴。子二,潜(周氏出)、澡(包氏出);女六。
顾鼎臣,初名仝,字九如,号未斋,恂幼子,明成化九年二月二十五日(1473年3月23日)生。弘治十八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累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傅,阶光禄大夫,勋柱国。嘉靖十八年(1539),明世宗朱厚熜出巡,特命顾鼎臣留守京师,辅太子监国三月。次年十月初六(1540年11月4日)病死任上,赠太保衔,谥“文康”,谕祭九坛,赐葬吴县十九都潭山。嘉靖初年,鼎臣曾奏请东南滨海诸邑营筑砖城以拒倭寇,唯昆山首应之。后倭寇大侵,横行吴越间,附近诸邑城均损失惨重,独昆山官民据城坚守数十日,大大减少了伤亡,贡献殊大。巡抚都御史张景贤奏请于马鞍山阳慧聚寺法华堂遗址建祠祭祀,嘉靖帝诏可,赐“崇功”额,并撰祝文,春秋祭祀,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成顾文康公崇功祠。昆山民众为顾鼎臣修建“起凤坊”“宫谕坊”“状元宰相坊”“尚书坊”。鼎臣平素精书法,善馆阁体。著有《未斋集》二十二卷、《文康公集》二十四卷等。配朱氏,累封一品夫人,卒谕祭二坛,合葬潭山;侧室薛氏、高氏、京师张氏。子四,履方(朱氏出)、履祥(薛氏出)、履贞(高氏出)、履吉(张氏出);女二。
第六世 顾潜,字孔昭,号桴斋,又号西岩,宜之长子,明成化七年八月初八(1471年8月23日)生。早慧能文,年十四即为邑庠生。弘治九年(1496)举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四川马湖府知府(未任,罢归)。以子梦圭官职,加封中宪大夫。工诗文,俱平正朴实,不事修饰,著述颇丰,著有《静观堂集》十四卷与《读史新知》《林下纪闻》《惇史》《梦林》《玉峰文献录》等。家居时纂辑《昆山志》十四卷,文字简洁,取材精严,有些记载不见于史籍,比较珍贵。嘉靖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1534年5月8日)卒。元配龚氏,继配杨氏,妾刁氏,合葬三保巴城福重字圩。子三,梦圭、梦川、梦榖;女三。
顾澡,字孔修,号东岩,宜之次子,明成化二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486年4月19日)生。国学生,授浙江布政司都事。嘉靖十六年二月初一(1537年3月11日)卒。元配沈氏,继配朱氏,合葬二保律字圩其母包氏墓昭位。生子二,梦熊、梦羽;女六。
第七世 顾梦圭,字武祥,号雍里,潜长子,明弘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1500年8月21日)生。幼英敏不群,十岁即能写文章。嘉靖二年(1523),考中进士,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中奉大夫)仕归。为官时不依违阿曲,以国家大事为己任,颇有政绩。为人敦重,孝友恭逊,自奉如寒素,人称其厚德。凡所著述,多前辈学者未探究过者。诗文俊丽古雅,直抒胸臆,卓然有魏晋风格。著有《疣赘录》九卷、《续录》二卷(同里好友归有光作序)与《入蜀集》《北海集》《齐梁集》《武平集》《还山集》。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559年1月30日)卒。配长洲皇甫氏,合葬元和县唯亭港东乎字圩,归有光铭墓。子二,允默、允焘;女一。
顾梦羽,字舜祥,号寅斋,澡次子,明正德十一年五月十四日(1516年6月13日)生。由国子生任湖广蕲州同知,廉而好施,常常假贷以应。万历二十一年闰十一月二十日(1594年1月11日)卒。以曾孙锡畴官职,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祀乡贤祠。配金氏,赠一品夫人,合葬二保洪区十九图渡桥村青墩庙律字圩墓主穴。子二,允元、允谐;女四。
第八世 顾允默,字茂仁(一作懋仁),号鑑阁,梦圭长子,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日(1528年12月31日)生。从归有光游,为文宏赡赅博,历试不举,中年为国子监生。常以己未中进士为憾,卒前闻子高中探花,索笔赋诗,作罢即逝。万历二十年六月十一日(1592年7月19日)卒,葬吴县秉字圩墓主穴。以子天埈官职,累赠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配张氏,子一,天埈;女四。
顾允元,字懋善,号凤山,梦羽长子,明嘉靖二十年八月十二日(1541年9月1日)生。万历十四年(1586)年成进士,任福建建宁府瓯宁县知县。任内抗大疫,严执法,禁陋俗,颇有政绩。丁内艰归,以暴疾于万历十九年二月十九日(1591年3月14日)卒。以孙锡畴官职,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祀昆山乡贤祠和瓯宁名宦祠。配王氏,累赠一品夫人,合葬吴县十九都二十六图陆家坞墓主穴。子一,天叙;女二。
以下三人是同胞兄弟,亦第八世,为四川马湖府同知顾谦服之子,谦服为鼎臣第四子履吉的第三子,故三人为鼎臣曾孙,皆以文名与气节享誉天下。
顾咸正,字端木,号弃庵,谦服长子,明万历十九年八月初九(1591年9月25日)生。崇祯六年(1633)中应天府举人,授陕西延安府推官,颇多政绩。南明永历元年九月十九日(1646年10月16日)被清军杀害于南京。入祀乡贤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获赐谥“节愍”。配本邑张氏(张振德之女),子二,天逵(岁贡生)、天遴(府庠生),二人因掩藏江南著名抗清英雄陈子龙之故,永历元年遇难于松江秀野桥;女二。
顾咸建,字汉石,号如心,谦服次子,明万历二十二年三月十五日(1594年5月4日)生。崇祯十六年(1643)成进士,任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知县,任内政绩显著。南明隆武元年闰六月初一(1645年7月23日)被清军杀害于杭州。闽中南明皇朝闻噩耗后赠太仆少卿,谥“忠节”。入祀乡贤祠,清乾隆四十一年,获赐谥“忠节”。配长洲张氏,妾朱氏,合葬吴县潭山赐茔。子二,震修、震省;女二。
顾咸受,字幼疏,谦服三子,明万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1597年6月10日)生。天启四年(1624)中应天府举人。隆武元年七月初六(1645年8月26日),昆山城破遇难。清乾隆四十一年,奉旨入祀忠节祠。配吴县金氏,妾曹氏、朱氏,合葬吴县潭山赐茔。子三,震恪、震恭、震武;女四。
第九世 顾天埈,字升伯,号开雍,梦圭孙、允默子,明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初六(1559年4月13日)生。自幼笃志好学,万历二十年(1592)探花及第,累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阶奉直大夫)。万历三十年(1602),曾奉旨出使朝鲜国,妥然完成使命归国,受到万历帝褒奖①此据《雍里顾氏族谱》卷五《城居世系考上·顾天埈传》所述,然《明实录·明神宗实录》卷367—379“万历三十年”(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年出版)中,均无出使记载,特注备考。。后因是昆党首领,被弹劾罢官归乡。天埈敏秀通理,读书具独特见解。最初与王肯堂一起提倡沉博绝艳之文风,力求独诣。谢政归乡后,每日读书、圈点卷籍累至万余卷。诗词歌赋,怡然自得,文风转为老成。尤潜心于藏书、刻书。著有《顾太史集》八卷、《毁余集》二卷、《四书说意》等。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七日(1625年4月4日)卒,入祀乡贤祠。配长洲刘氏,妾薛氏,合葬本县八保吴桥镇网字圩新阡。子三,锡永、循、舒;女三。
顾天叙,字礼初,号筍洲,梦羽孙、允元子,明嘉靖四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565年9月19日)生。万历十六年(1588)中应天府举人,历任江西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辞官后隐居吴县邓尉山三十年,郡举乡饮宾。以子锡畴官职,累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弘光元年(1645),闻南都(今南京)陷,遂绝食,至闰六月十三日(1645年8月4日)而逝。入祀乡贤祠。配周氏,加赠一品夫人,合葬吴县十九都聚峰山主穴。子二,锡畴、锡眉;女一。
第十世 顾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恂六世孙,天叙之子,万历十三年九月十三日(1585年10月5日)生。十三岁赴南京乡试,魏国公(中山王徐达九世孙)一见惊异,即有东床之选。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中进士,天启四年授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天启六年(1626),因得罪阉党魏忠贤,被削籍。崇祯初年,魏党败,朝廷召回谴逐诸臣,锡畴逐级晋升为国子监祭酒,阶朝议大夫。既而得受封诰,省亲归乞在籍终养。与父天叙悠游邓尉,时或迎养于昆山马鞍山东麓“乐彼之园”,娱侍父亲六年。父以国事蜩螗,促令入都。锡畴返京陛见后,上疏切中时务,崇祯帝眷遇殷渥,擢礼部左侍郎、充经筵日讲官,代理尚书事务。后因抗疏得罪大学士杨嗣昌,遭罢官。崇祯十五年(1642),廷臣交荐,锡畴起用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南明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锡畴升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张慎言去职,帝命锡畴兼管,加太子太保,晋勋阶上柱国、光禄大夫,并覃封三代。时权臣马士英当国政,锡畴与其道不同不相谋,乃乞祭南海,归不复出。弘光元年五月,南都陷,昆山城也被清军攻破,闰六月父天叙绝食亡。同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隆武。遵遗命,锡畴赴闽。隆武帝诏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保、太子太师、礼兵两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丧坚辞。旋奉命联络浙、直(南直隶)抗清士人,并督师温州。次年,锡畴寓居温州江心寺。恰值温州总兵贺君尧因征军饷事挞辱甚至屠杀诸生,温州人士奔诉锡畴,将疏劾之,五月十六日(6月9日)夜,贺君尧遣朱姓杀手潜入寓所,刀刺其胸杀之,并投尸于江。温州人士寻觅三日乃得,棺殓寺中,驰报其家,迎柩以归,葬于吴县十九都二十六图陆家坞祖父允元墓侧穆位。清顺治十一年(1654),浙江兵备副使陈圣治建祠立碑于信国寺,康熙五十八年(1719)入祀乡贤祠,乾隆四十一年追谥“节愍”。锡畴忠孝双全,与人相处恭敬谦逊,入仕后居官自守,正气凛然,不畏得罪阉党与权贵,屡遭夺职,气节不屈。生平被收入《明史·列传》。著作有《纲鉴正史约》三十六卷、《秦汉鸿文》二十五卷、《尚书讲意》等多种。配南京徐氏,累封恭人,加赠一品夫人;妾张氏。子四;女十,一女嫁昆山叶方蔼。
三、顾炎武家族
(一)昆山顾氏千墩支远祖世系
顾炎武曾辑编简明扼要的《顾氏谱系考》(仅数页),认为其家族本出吴郡,五代之际或徙于滁,宋南渡时有讳“庆”者,又自滁徙海门县姚刘沙(后属崇明),为该支一世祖,在《与卢某书》中又称顾野王为“寒宗始祖”[4]。经考,顾炎武家族乃顾野王次子鸿南的长孙顾铉之后裔。笔者参阅多部江南顾氏家谱,对各谱之间及与方志等文献有抵牾者,经考辨后将本人认为较准确的纳入世系,并以页下注方式说明与文献相异的内容。下面先简介其家族的远祖世系。见图3。
图3 昆山顾氏千墩支远祖世系图
第一世 顾野王,见前。
第二世 顾鸿南,见前。
第三世 顾冕,见前。
第四世 顾铉,字尔调,冕长子,唐初人。唐永徽年间(650—655)为谏议大夫。贞观二十三年(649)辑《顾氏世系考》。子一,奎。①第四世顾铉至第二十九世顾鑑,参见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卷二《统宗世系表上》,第1—2、5—6、10—11、18—19页;卷三《统宗世系表上》,第5—6页;卷四《统宗世系表中》,第3—4页。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三《从传》,第45、46—47页;卷五《大宗统图上卷》,第17、20、23、26—27、34页;卷六《大宗统图中卷》,第1页。
第五世 顾奎,字文葆,铉子,唐代人。乾封年间(666—668)为河源军经略副使。吐蕃进攻河源,奎大破之,升任兵部尚书令。子一,淦。
第六世 顾淦,字子滢,奎子,唐代人。永淳元年(682)为监察御史。子一,承祯。
第七世 顾承祯,字体应,淦子,唐代人。开元年间(713—741)考中进士①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五《大宗统图上卷》记载顾承祯为“贞元(785—805)科进士”,一与其年龄不符,二其长子士雅于贞元年间举五经博士。今据该谱卷一《先世科甲》记载:顾承祯为“开元科进士”。,为武阳令,以宽大为政,民不知劳,擢为大司马参军,仕至司农卿。告归后,迁居海州之沭阳。年七十余卒。子二,士雅、士服。②顾锦廷、顾文江等重修:《顾氏大宗世谱》卷二《英贤纪略·别传五·唐司农卿承贞传》(顾雍二十九世孙顾彦成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撰),承贞的生平与此承祯基本相同,但承贞字起元,为三国吴丞相顾雍五世孙顾恺之(雍三子穆之后)之裔孙(恺之幼子顾玄之后),而按该谱卷五《大宗统图上卷》载承祯又为顾雍十二世孙顾野王(雍次子济之后)之裔孙,顾承祯究竟是顾雍次子还是三子的后裔,待考。
第八世 顾士雅,字君诗,承祯长子,唐代人。贞元年间(785—804)举五经博士。子一,文龙。
第九世 顾文龙,字应惕(一作暘),士雅子,唐代人。宝历年间(825—827)以擅画闻名于世。曾遍游诸侯之门。宝历元年(825),修顾氏世谱。年八十二卒。子一,慈。
第十世 顾慈,字彦晖,文龙子,唐末人,为东川节度使。乾宁四年(897),王建(后为前蜀开国皇帝)攻打东川节度使驻节地梓州,城陷顾慈自刎死,举家罹难,唯幼子忻挈母侥幸逃离,历尽艰辛,跋涉万里东归到家。配钱氏,几子失考,幼子忻。
第十一世 顾忻,慈幼子,行十六节干,五代人。居泰州。十岁时父殉难,母钱氏仓猝遇变,震惊致疾。忻不茹荤十年,率妻尽心尽力侍奉,五十年如一日,至诚至孝,母寿至九十余无疾而终。子三,德敷、德闻、德施。
第十二世 顾德闻,忻次子,北宋人。至道年间(995—997)以武举登第,后任武略将军,仕至昭义将军。西夏入侵,攻打天顺城,德闻率其属将赵明、长子震之为先锋力拒,俱战死,追赠龙虎将军、上护国。子二,震之、巽之。
第十三世 顾巽之,字顺义,德闻次子,北宋人。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为兖州州判。子二,瑢玉、瑶玉。
第十四世 顾瑢玉,字良甫,巽之长子,北宋人。宝元年间(1038—1040)由太学生擢为延州州判。子二,严、敬。
第十五世 顾敬,字庄里,瑢玉次子,北宋人。家居升州句容县,乐善好义。皇祐元年(1049),京东大水,流民就食升州者以万计,敬竭帑岁以给之,欢声笑若雷。地方官具表以闻,拜为扬州别驾,不就而卒。子一,宪。
第十六世 顾宪,字仲仁,敬子,北宋末人。熙宁二年(1069)为汴州剌史。靖康之变时与子兴、孙彦洪随驾南迁,卜居崇明镇西沙道安乡顾殊符。绍兴三年(1133)卒于家,享年九十六岁。为迁崇明始祖。子一,兴。
第十七世 顾兴,字尚谷,宪子,北宋末南宋初人。赋性淳谨,博涉史书,舟楫贸易,南北往来,敦睦里闾,乡人感德,咸称长者。与父和子同居崇明道安乡顾殊符。子一,彦洪。③第十七世顾兴至第二十九世顾鑑,参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民国(编年不详)稿本,第6册,第31页(第四十六世至五十世世系考·宪宗支)、第43—44页(第五十一世至五十五世世系考·宪宗支荣二派);第14册,第20—22页(第五十六世至六十世世系考·天佐支暹派)。
第十八世 顾彦洪,又名洪,字八纮,兴子,北宋末南宋初人。靖康之变时,与堂弟顾彦福一路护驾宋康王(即宋高宗)南渡至杭州。后与彦福一起移居崇明。筑居艺圃,开垦种植不倦,遂以富厚甲于乡里,亲戚故旧及乡里贫困者,凡有患难莫不周恤,里中称为宽量公。子一,庆。
第十九世 顾庆,字文仲,彦洪子,行四十九秀,南宋初人。教子读书习礼,鼎新门阀,与人交愈久愈敬。为昆山顾氏炎武支一世祖。配陈氏,子四,清山(字伯林)、福山(字伯善)、寿山(字伯纪)、名失考(字伯纯)。
第二十世 顾福山,字伯善,庆次子,行万六,南宋人。由崇明镇西沙迁居昆山县东北隅新安乡二十四保(明弘治十年[1497]后属太仓州六都)花蒲村(今属太仓市浮桥镇牌楼街道),为迁昆山始祖。子三,子敬、子安、子宁。
第二十一世 顾子安,福山次子。南宋末人。配陈氏,子二,长子名佚,次子荣二。
第二十二世 顾荣二①《顾氏大宗世谱》卷五《大宗统图上卷》作“荣中”,此据顾炎武《顾氏谱系考》、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卷三《统宗世系表上》第5页、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顾氏分宗图·宪宗》所载。,字若华,子安次子,元代人。任元东海市舶司②《太仓县志·大事记》载:“至正二年(1342)在太仓(武陵桥北)设庆元(宁波)市舶提举分司,检查出入港口船舶、征收商税等。”参见太仓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太仓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1页。此据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卷三《统宗世系表上》第5页所载。司正,以抚绥课裕功绩,晋授怀远将军,佩金虎符。曾筑昆山泗安桥。配虞氏(水军都万户虞棠之女,名闰一娘),子一,观。
第二十三世 顾观,又名文昌,字孟容(一作孟颙),时称官一秀,荣二子,元代人。袭父职,为东海市舶司司正。为接待四方客商,自刘家河至南薰关筑长堤三十余里,建怀远、寅宾、春云、秋月、歌风、咏德等十四楼于其间,美酒佳肴,笙歌艳舞,海外商贾云集而至。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召集各国巨商在颁春馆举办珍宝观赏交易会,海外奇珍异宝荟萃竞秀,贸易兴旺,繁华异常。太仓海市至是极盛,江南之富甲于诸路。巨舶商帆,歌楼舞榭,财货堆积如山,市廛鳞次栉比。至正二十四年(1364),方国珍军队入侵后,船舶与街市俱被付之一炬,观伏剑殉职。配陆氏(贵一娘),子三,天佐、天佑、天荫。
第二十四世 顾天佐,晚号觉信,观长子,行真一,元末明初人。元末大乱,与弟奉母避乱迁居江阴白鹿乡彭湾,乱定后复归昆山。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推行粮长制,天佐即为粮长③明洪武四年规定:浙江、直隶(南直隶,今江苏、安徽等地)、江西、湖广、福建等地,纳粮一万石左右的地方为一区,指派田多大户充粮长,负责征收和解运税粮。参见《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八,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年出版,第1279页。,民颂其德。谨于礼佛。配陶氏,子九,恭、宽、惠、敬、宏、寰、宁、洪成、洪德。
第二十五世 顾宽,字叔裕,天佐次子,元末明初人。配张氏,子一,良。
第二十六世 顾良,字以能,宽子,明初人。配闻氏,子三,昊、暹、暟。
第二十七世 顾暹,字彦昇,号遯庵,良次子,明代人。子五,玉、珩、瑜、珂、珵。
第二十八世 顾珩,字德润,号耕云,暹次子,明代人。弘治元年(1488)撰《追远记》(顾氏家族)。子二,钦、鑑。
第二十九世 顾鑑,珩次子。明代人。
(二)昆山顾氏千墩支世系
本支迁昆山始祖顾福山(伯善)的九世孙顾鑑,晚年又率家迁居昆山县㳌川乡千墩镇,为迁千墩始祖。兹将昆山顾氏千墩支世系简介于下。见图4。
图4 昆山顾氏千墩支世系图
第一世 顾鑑,字仲明,号默庵,珩次子,明景泰元年九月十二日(1450年10月17日)生。少而克家,事双亲至孝,待兄弟友爱。喜阅经史,为人正直,体恤贫穷,歉收之年例免佃农一半田租,又谢绝官府发放的灾粮,以让与贫民。曾建祠堂以祀先祖,立义塾以诲乡里子弟,设粥摊以济饥民。嘉靖三年(1524)率家从太仓州六都花蒲迁居昆山县千墩镇,购范仲淹裔孙范氏旧宅与田亩以居。因子济官职,封徵士郎、刑科给事中。嘉靖九年八月二十五日(1530年9月16日)卒,葬尚书浦东八保号区空字圩(今昆山市千灯镇境内),南京太常寺少卿同邑方鹏撰墓志铭。配王氏(1453—1532),夙禀贞懿,孝奉公婆,敬顺亲族,相夫教子,以得八秩高寿,封孺人。子一,济;女一。①第一世顾鑑至第八世顾世榕,参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14册,第20—22页(第五十六世至六十世世系考·天佐支暹派);第16册,第24—28页(第六十一世至六十五世世系考·天佐支枞派、章志派)。
第二世 顾济,字舟卿,号思轩,又号少山(一作少峰),鑑子,明成化十八年(1482)生。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刑科给事中。临朝敢于直言,后乞养归。嘉靖四年(1525)卒,先于父母,年仅四十四岁,祔葬父茔,光禄寺寺丞同邑陆鳌撰墓志。后因次子章志官职,赠中宪大夫、江西饶州府知府。配陆氏,累封太恭人,高寿至八十三岁②《淞南志》作“八十二岁”,此据方鹏《封刑科给事中顾公合葬墓志铭》记载。。子二,枞、章志;女一。③第二世顾济至第六世顾炎武,合参顾殿材等续修:《顾氏重修宗谱》卷四《统宗世系表下》,第9—11页。
第三世 顾枞,字子绳,号玉阳,济长子。明弘治十六年(1503)生。太学生。屡试未第。嘉靖三十一年(1552)卒,祔葬空字圩祖茔。天性孝友,内行修备。配周氏,子一,绍夔;女三。
顾章志,原名乐,字子行,又字行之,号观海,济次子。嘉靖二年四月十一日(1523年4月26日)生。少孤,三岁丧父,母陆氏辛勤哺育,艰苦万状。稍长依兄枞读书,克自砥砺,又负笈山中,坚苦无与。嘉靖三十二年(1553)成进士。入朝为官三十余年,仕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嘉议大夫)。履职之所,均清正廉洁。天性淳厚,忠信至孝。以少年历经磨难故,平生自奉甚俭,然周济亲友宗族无微不至。万历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586年9月25日)疾病发作卒于南京兵部任上,年六十四岁。明神宗赠都察院右都御使,赐葬昆山县六保五图尚书浦西鸣字圩(今千灯镇南端蒋泾西南顾炎武故居内),礼部尚书嘉定徐学谟撰墓志。元配王氏(1524—1556),卒于京师官邸,贤孝睦亲,累赠淑人,十八岁嫁章志,生子六,唯绍芳长成,余均幼殇;继配孙氏(?—1603),累封淑人,生子二,绍芾、绍芬;女一。[5]
第四世 顾绍芳,字实甫,号学海,又号宝庵,章志长子。明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1548年1月18日)生。弱冠补州庠生。万历五年(1577)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七年(1579)授翰林院检讨。万历九年(1581)经请病假同意后,家居三年。万历十二年(1584)复以原官起用,参与修纂《大明会典》。万历十四年父卒,回乡丁忧。万历十六年(1588)前后在昆山县城马鞍山南柴巷建筑新宅,内有遗清堂、背山楼等建筑。万历十七年(1589)服阕返京,晋经筵日讲官,又升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大学士太仓王锡爵对其很是器重。万历十九年(1591)请假归乡。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593年3月24日)竟以疾卒①周可真《顾炎武年谱》作绍芳卒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周可真:《顾炎武年谱》,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页),此乃舛误,系未见王锡爵《宫赞学海顾君墓志铭》和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之故。,年仅四十七岁(其出生23天过农历新年,即为二岁)。明神宗特命守臣致祭,赠左春坊左庶子。祔葬父赐茔,王锡爵撰墓志铭。绍芳孝友廉介,虽清贫,独好行义,曾设义学以教族人,甚至借贷而应戚党急需,故卒之日,私囊如洗,几无以为殓。尤善诗,工五律,朱彝尊称其风格近孟襄阳,又精弈棋。著有《宝庵文集》二十卷、《宝庵诗集》二十卷(今存《宝庵集》二十四卷)。元配太仓周氏(伯母周氏侄女,1545—1573),二十岁嫁绍芳,二十九岁死于难产,端慧明淑,勤俭持家,赠孺人,生子二,长同德,一子夭亡;女一。继配陆氏,封孺人,生子一,同应;女二。②王锡爵:《宫赞学海顾君墓志铭》,《王文肃公文集》中失载,参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8册,第60—62页。
顾绍夔,字和甫,号二怀,又号恬庵,枞子,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三岁丧父,由叔父章志扶养长大。万历十六年考取举人,选授海州学正,升四川成都府郫县知县,仅一载即政绩斐然。旋病殁于任上,子同文、同玄扶柩归葬尚书浦东杨巷能字圩。著有《恬庵集》《朐山唱和》。配王氏(叔母王氏侄女),子二,同文、同玄。
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又号梦庵,章志次子,嘉靖四十二年(1563)生。邑庠生,遵例入国子监。苦志力学不怠,然数试未举。五十岁弃科举,悉心研究朝章国典、地形、兵法、盐铁、户口等经世之学,尤注重心节义行。工诗,所作歌行古体得李白遗意,而奇奥秀拔绝类李贺。又善书法,大书画家董其昌曾赞之:“见德甫笔墨,令人怀退舍之想。”③转引自陈元模:《淞南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④》,上海书店1992年出版,第835页。有《梦庵集》《庭闻纪述》行世。崇祯十四年(1641)卒,年七十九岁,祔葬父赐茔穆位。元配周氏,早卒;继配李氏(?—1618);妾黄氏(?—1646)。子一,同吉(李氏出),早卒。抚侄同应次子绛(后改名炎武)为嗣孙,精心教诲。
顾绍芬,字昌甫,号鵌源,又号敏庵,章志三子,约嘉靖四十四年(1565)生。幼游邑庠,洁身自爱。研究典籍学问之余,钻研岐黄术,以治病济人为己任。平素热心公益,次兄绍芾曾修葺千墩延福寺塔,绍芬不甘落后,决心造桥便民。临殁前还嘱两子在千墩浦上筑桥。次年桥成,遂取名“证愿”。崇祯十年(1637)卒,葬吴县凤凰山。配叶氏,子二,叶墅、兰服。
第五世 顾同德,字伯念,号存拙,绍芳长子,明末人,年长弟同应近二十岁。少年即成邑庠生。为人坦直和易,笃于孝友。以父官,当得荫,让与弟同应。堂弟同吉病殁无子,家产颇饶,当以同德子为后,谢勿立,让弟同应次子绛(炎武)嗣其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修顾氏东墙门世谱。晚年超然物外,自号无念居士。举乡饮宾。配周氏,子三,缉(苏州府廪生),维(邑庠生),绲。
顾同文,字宇宣,号华渚,绍夔长子,明末清初人。邑庠生。以耆德著称,两荐乡饮宾。清顺治六年(1649)重修顾氏东墙门世谱。八十四岁卒,葬千墩浦西六保昆字圩(俗称下百亩)。元配王氏,继配金氏,子三,孝宏(岁贡,浙江温州府泰顺县训导)、孝延、孝开(邑廪生)。
顾同玄,字景初,绍夔次子,明末清初人。邑庠生。配吕氏,妾王氏,子二,绩、纬,均州庠生。
顾同应,字仲从,号宾瑶,绍芳次子,明万历十二年生①此据明冯梦祯撰《快雪堂日记》卷五十三“乙未年四月初八日”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齐鲁书社1997出版,第742页。。十岁丧父,然颖敏好学,稍长文才出众,交多时望,萃三吴俊彦,结遗清堂文社,享誉东南。少即为府学廪生,然屡困乡试,七试不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四十六年(1618)两中副榜,后以父官恩荫入国子监。其丰神淡荡,幼孤让产,为宗党所称。与人交重然诺,敦行谊。性豁达,家虽贫,犹重义轻财好施予。工诗文,其《两京赋》盛传天下。惜英年早逝,天启六年(1626)卒,仅四十三岁②《淞南志》作“四十二岁”,误;此据《快雪堂日记》记载和对其生卒年推算及道光《昆新两县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所载。。其墓在昆山县西绰墩光逊圩(今巴城镇正仪街道境内)。著有《遗清堂文集》《秋啸诗草》《药房诗草》等。湖广学政同学友王志坚为之作传。[6]配何氏,性严肃,少言语,独喜读书,颇耽经史;妾黄氏。子五,缃、绛(改名炎武,出嗣堂叔同吉③有学者说炎武过嗣给堂伯父同吉,误。《淞南志·顾同应传》和《顾氏重汇宗谱·宾瑶公传》中均有“次子绛(改名炎武)出嗣从叔同吉”的记载,同吉比同应小一岁。)、纾、缵、绳,除纾为黄氏出外④钱邦彦《校补顾亭林先生年谱》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条作“同母弟纾生”(张穆等撰,黄坤、徐德明校点:《顾炎武年谱:外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111页);周可真《顾炎武年谱》作生炎武后“何氏又生三子一女”,均误。此据朱用纯《处士顾纾墓志铭》。,余均为何氏出;女四。
顾同吉,字仲逢,绍芾子。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万历三十年卒,十八岁未婚而病亡。为炎武嗣父(原堂叔)。聘妻王氏(1586—1645),辽东行太仆寺少卿邑人王宇孙女、太学生王述女。未婚守节,侍奉公婆,抚亡夫堂兄同应次子绛(明亡后改名炎武)为嗣子,爱如己出,悉心教导。曾断指疗姑,崇祯九年(1636)朝廷建坊旌表贞孝。弘光元年七月十四日(1645年9月3日)闻清军攻陷两京,绝食殉国,至三十日而谢世,事载《明史》。夫妻合葬祖赐茔东六步五尺处。
顾叶墅,字季皋,号又昙,绍芬长子,明末清初人。少为邑庠生。崇祯十四年二伯绍芾去世后,与堂侄顾维一起构家难,指使人焚毁炎武家室庐,欲夺家产。明亡后入山为僧。配浦氏,子三,宗眉(昆庠生)、宗麟(昆庠生)、宗衮。
顾兰服,字国馨,号穆庵,绍芬次子,明万历四十三年生。幼聪颖,善读书,弱冠补太仓州学生员,又援贡为监生。多才绩学,肆力于诗文,好作长歌。与堂侄炎武极亲善,与归庄、朱用纯辈为笃义之交。崇祯十年冬秉承其父遗志,捐千金在千墩浦建“证愿桥”⑤该桥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改名“凝薰桥”,俗称“混堂桥”,1991年11月拆去,后重建新桥。。明亡后屏居田野,精究医理以济人。清康熙十二年二月十四日(1673年3月31日)卒,葬㳌川乡七保东里浜空字圩新茔。元配浦氏,继配朱氏、陈氏,妾钱氏。子一,岩(太学生);女三。
第六世 顾缃,字遐篆,同应长子,明末清初人。天才俊逸,曾授业于长洲探花陈仁锡⑥陈仁锡(1579—1634),著名学者,仕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崇祯六年中顺天府举人。因天下动荡不安,遂研究兵书。平生好义重诺,世传其时务诸策。崇祯十五年,年未四十,赍志以殁,祔葬父墓。配王氏,嗣子一,洪善(弟缵长子)。
顾炎武,乳名藩汉,谱名绛,庠名继坤,字忠清,又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又曾名圭年,学者称亭林先生,同吉嗣子,同应次子。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襁褓中出嗣叔祖绍芾为孙、已故堂叔同吉为子。十四岁成昆山县学生员。毕生精究经世致用之学,四十五岁起离乡远游鲁、苏、浙、京城、冀、秦、晋等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精勤考察,发愤著书,在经学、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石学、文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清代朴学开山祖,终成一代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一生著作宏富,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六十多种。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1682年2月15日),病逝于山西曲沃,由当地友人与知县经纪丧事,遗柩暂置秦氏室,当年三月由专程前往的堂弟岩、堂侄洪慎偕嗣子衍生扶柩归葬于曾祖赐茔东偏、嗣父母墓之昭位。翰林院检讨门人吴江潘耒撰墓表,著名学者鄞县全祖望撰神道表。配王氏(?—1680),系嗣母王氏侄女,未生育;妾四,韩氏、戴氏、某氏、山西静乐某氏。子二,诒榖,韩氏出,四岁殇;某,何氏出不详,康熙四年(1665)殇。嗣子一,衍生。又抚堂侄(本三侄)洪慎长子世枢(后改名宏佐)为嗣孙。
顾纾,字子严,号介庵,同应三子,生母黄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生。自幼天资过人,少负经济才。居丧期间,因悲恸哭泣过度而致目盲,故弃举子业。然经史诸子百家之书,令人口诵,即一过不忘,且历久而问之,必数千言不错一字,令人惊叹。隐居千墩旧庐,时值兵荒,遗产殆尽,然能自立,殚苦耐劳,稍稍逾其先业。迨嫡母何氏殁,诸兄弟均已早逝,二兄炎武出嗣,乃独执丧事。炎武久游在外,留其元配王氏于千墩家中,待嫂事事甚恭。家族中一切事务均独肩承担,井井有条。炎武出游秦晋间,屡征不赴,其寄书益相砥砺,以完其节。炎武亡,命子洪慎奔赴三千里前往扶柩归里安葬。徐乾学诸甥位列高官,势隆一时,而能修养自重,终身未曾轻访其庭。念叔祖绍芾自幼抚育之恩,以长孙宏佐嗣炎武亡子诒榖后,以承嗣叔祖一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葬昆邑夜区光圩,同邑朱用纯撰墓志铭。配王氏①朱用纯《墓志铭》作“黄氏”,误;此据徐秉义《恭祝舅母王孺人七十寿序》记载。(1621—?),寿至七十岁,勤劳持家,敦睦亲族。子一,洪慎。
顾缵,字子叟,号南式,同应四子,明天启元年(1621)生。南明隆武元年七月,清军攻打昆山城时,缵誓以身许国,持檄守城,白衣指麾,奋不顾家,城破被戮,时二十五岁②《淞南志》作“二十六岁”,误;此据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天启元年”条记载(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和徐乾学《舅母朱太孺人寿序》推算。,天炎尸腐,莫知死所,衣冠祔葬父茔侧。康熙年间,因长子洪善官职,赠征仕郎、内阁中书舍人。配朱氏(1621—1694),端正和顺。清军攻打昆山城时,朱氏引刀刺喉自刎,僵卧瓦砾中,何氏守媳尸不离,被清兵游骑砍伤右臂,许久朱氏苏醒,发现婆婆臂被折损,二人相抱匿藏于破屋中,得以幸免。越日扶掖乘舟出城,逃生荒村。朱氏教子有方,后长子洪善成进士,因其官职封孺人。子二,洪善(出嗣大伯缃)、洪泰。
顾绳,字子武,同应五子,明末人,生年未详。南明隆武元年七月初六(1645年8月26日),与兄缵一起殉难于清军攻陷昆山城之役。
第七世 顾洪善,字达夫,号柏亭,缃嗣子,缵长子,明崇祯十五年生。少补县学生员,康熙十五年(1676)成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舍人。天资敏捷,淹贯经史,文章纯正,议论卓然。时朝廷制诰、高文大册,多半出其手。又通晓满文,精翻译。参决机务,颇能符合上峰旨意,诸大臣咸爱重之,拟荐大用。康熙二十年(1681),遽以疾卒于京师,年仅四十。由堂弟(本胞弟)洪泰扶柩归葬绰墩光逊圩祖茔。配钱氏,子一,世楷。
顾洪泰,字来白,缵次子,明崇祯十六年生。邑庠生。资性机警,具经纬才。表亲徐乾学聘至京中管理家事,颇能胜任。徐氏罢官家居,洪泰亦杜门绝迹,囊橐萧然,然吟诵不废。配王氏,子一,世栋(又名梁)。
顾诒榖,又名林元,炎武长子。清顺治七年正月初五(1650年2月5日)生,顺治十年(1653)四岁殇。嗣子一,宏佐。
顾洪慎,字汝嘉,号学圃,纾子,清顺治九年六月十九日(1652年7月24日)生。弱冠游京师,补国子监生,屡试太学名列第一,以资授州同知职。时表戚徐乾学、徐元文兄弟为当朝高官,谓可超擢,而洪慎不愿也,以亲老辞归。性伉爽拔尘,喜结宾客,倾家弗顾。于淞南汤墩房舍西隙地数亩,结屋三楹,治为园圃,以娱老母,并与诸名士分韵拈毫,觞咏竟日。后家益困、气益豪,耕读诗酒以终。有《学圃诗草》若干卷。康熙三十九年(1700)卒,与妻合葬光圩祖茔。配赵氏,子七,宏佐(出嗣堂伯诒榖①《顾氏重汇宗谱》作“出嗣洪瑞”,但顾炎武致弟顾纾信中提出将侄孙世枢(后改名宏佐)为亡儿诒榖嗣子,并得到顾纾同意。)、世棠、王槐、梦颀、世桂、世业、世榕。
顾衍生,谱名洪瑞,字茂引(一作茂应),炎武嗣子,炎武吴江族弟鼎文(字闇公)子。清康熙五年(1666)生,卒年未详。配山西曲沃县靳氏②《顾氏重汇宗谱·世系考》作“王氏”,未知孰是。,为炎武六十九岁时请媒四人与衍生议婚者。后代失传。
第八世 顾世楷,字允伯,洪善子,清初人。十七岁补府庠生,自以簪缨世胄,立志科举,益奋力于学,早夜淬厉,足不出户,然屡踬省闱,遽病瘵卒。配邵氏,子一,炯绵。
顾世栋,又名梁,字直方,洪泰子,清初人。庠武生。迁居千墩谷家村。配盛氏,子二,鹤林、祖衡。
顾宏佐,原名世枢,字复吕,改名宏佐,字荣绪(由嗣祖炎武命名),诒榖嗣子,洪慎长子,清康熙十五年生。天姿英爽,风度凝然,十三岁补松江府学增广生。长洲名儒何焯颇赞其文,惜年未二十患肺病卒,葬昆山县六保香字圩。配周氏,嗣子一,炯诗。
顾世棠,字思召,号甘园,洪慎次子,清康熙十六年(1677)生。幼颖敏,十三岁游庠,以太仓州庠生入国子监。喜搜罗先世文稿,抄录以藏。长兄宏佐早逝,析产予长子炯诗嗣兄后。在原址重筑遗清堂,储藏堂伯祖炎武部分遗稿,以俾世守。建别宅二,一为邻雪轩,供先贤祀事,纳石刻碑记于壁,以志旧德;一为学为圃,植四时花卉,时与知交寄怀诗酒,觞吟其中,四壁多书先人诗,告诫子孙勿忘。书法秀劲绝伦。著有《甘园诗集》四卷。乾隆五年(1740)卒,葬昆山县为区五图积字圩新阡。配陈氏,子四,炯诗(出嗣大伯宏佐,太学生)、炯书(太学生)、炯礼(太学生)、炯易(太学生);女四。
顾王槐,字三佑,洪慎三子,清初人。太学生。配支氏,子几未详。
顾梦颀,字兆硕,洪慎四子,清初人。配徐氏,继配范氏,子二,炯忠、炯恕(出嗣五叔世桂)。
顾世桂,字钧五,洪慎五子,清初人。配张氏,继配祁氏,嗣子一,炯恕。
顾世业,字刘授,洪慎六子,清初人。配支氏,子三,炯义(出嗣七叔世榕)、炯碧(出嗣再堂叔世果)、炯续。
顾世榕,字敷公,洪慎七子。清初人。迁居千墩吴家堰。配古氏,嗣子一,炯义。
后世从略。
综上,昆山顾阿瑛、顾鼎臣、顾炎武三个家族均为顾野王后裔,由此可见江南顾氏家族的枝繁叶茂、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