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罗振亚
2021-11-04
主持人简介:罗振亚,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编委,《南开诗学》杂志主编。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中国先锋诗人论》《中国新诗的文化与历史透视》等著作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出版《一株麦子的幸福》《挥手浪漫》诗集两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多项;成果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星星》年度诗评家奖、扬子江诗学奖、建安文学奖评论奖、草堂诗评家奖等多种奖励;主持的课程“现代中国文学”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持人语:苏州的自然环境以平原、水乡为主要构架,这种地理风貌与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它们在诗人心里的投影和情感反馈等因素聚合,促成了苏州诗魂始终不绝如缕,一直是新诗发展的重镇,走出过诸多优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州诗人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其诗歌理念和精神为诗歌界所瞩目,值得探究。基于此,《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经与相关领域专家商讨,特开设“苏州新诗研究”栏目。栏目首先关注到苏州诗人群落中有代表性的优秀诗人,其中,小海堪称领军式人物,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其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为学术界普遍首肯。为深入研讨小海的诗歌创作,从中把握苏州新诗文化的脉络和走向,进而促进苏州地方文化建设,挖掘江南文化的传统内涵资源,提升当代江南文化研究的学术品质,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与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协办)联合,于2021年4月29—30日在苏州市职业大学举办了“吴文化视野中的苏州新诗暨小海诗歌学术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的近三十位新诗研究专家,围绕小海诗歌的精神建构、美学范式、传统影响、与江南吴地文化的关系以及苏州新诗的特质和走向等议题,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姚黄魏紫,精彩各异。本刊特从与会专家提交的论文中,选出三篇,作为本栏的开栏之作予以刊发,以飨读者。其他专家的论文拟于明年以专刊形式推出,敬请关注。
罗振亚的《小海与新时期江苏诗歌》先从日常化选择、艺术品位坚守与优雅灵动的风格等方面,指认小海诗歌的“江南”痕迹,再从本体观念拓展、“反诗”方式与沉静睿智的个性等视角,断定小海对江苏诗歌有所超越,又从沉潜的写作态度与处理诗歌内外因素经验等维度出发评判小海诗歌的价值,文章视野宏阔,高屋建瓴,辩证从容。刘波的《时空漫游者的体验诗学—小海诗歌审美的几个阶段及其写作伦理》历时性辨析研究对象的写作过程、不同时段的特征,发掘其背后的发生动因,对小海诗歌的审美嬗变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其中有关乡村书写、经验叙事的阐释颇具学术深度,文章线索清明,论从史出,思维严谨,说服力强。罗小凤的《从“天问”到“心问”—论小海对传统诗歌精神的再发现与重启》攫取小海与传统诗歌的关系点深入开掘,在“天问”精神、历史之问和“心问”三个点上进行对位论述,最终阐明小海诗歌乃“天问”精神在现代最具深度、厚度与高度的回响,文章切入巧妙,见解新鲜,论证缜密。三篇文章问题、角度、方法和结论迥异,却均言之成理,不就事论事,而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更能在诗人“个案”分析中提出有规律性的学术命题,有一定的启发性。
从本期开始,“苏州新诗研究”栏目即宣告开张,期盼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能够不吝赐稿、献策,以利于推进苏州诗歌、江苏诗歌的繁荣与江南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