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公共治理路径探索

2021-11-03张玉梅龚昕羽张宁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非政府吉林省公共服务

张玉梅 龚昕羽 张宁

1.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吉林省城市与乡村都已获得长足发展,但城乡之间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公共服务市场发育不健全(尤指乡村地区市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新时代大背景下的政府、市场、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2.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现状

2.1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区域间差异显著

早期受国家政策影响,在汲取农村资源的基础上,吉林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猛,随着工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转移,吉林省经济增长乏力、下行压力大,2014年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这让吉林省农村地区本就受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整体观念落后影响而发展缓慢的公共服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2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供需的均衡性差

从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来看,城市各类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有省级和市级财政拨款较多,且有大量的优惠政策向城市倾斜;而乡村地区资金相对匮乏、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各类资源相对短缺。这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

吉林省城乡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根据2020年4月吉林省统计部门对九市州的6个城区、11个县市和长白山管委会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的问卷调研,研究团队从官方公布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吉林省目前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吉林省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着无效供给的情况;例如有44.31%的受访居民认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没有提升;另一方面,省内存在部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空白的现象。例如有69.6%的受访居民认为居住地附近需要但没有社区文体活动中心。

第三,受传统思维影响,吉林省乡村发展政策一直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所主导,大量有实际需求的农民反而被排斥在参政议政以及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政策制定之外。

3.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公共治理路径

3.1深化行政改革,发挥好在吉林省各级政府城乡公共服务中的引导职能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农业人口对公共服务有着更加多层次的需求,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未来吉林省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发展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这要求吉林省将城乡各类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放在未来人力资本投资的首要位置,为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培养出一批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要善于培养基层骨干,对于活跃的公共服务参与分子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以提升其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工作技巧。同时还要对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妇女教育这四大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

第二,未来吉林省各级政府在深化城乡公共服务领域的行政改革过程中要做好放权工作,除了向市场放权外,更重要的是向公民自治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放权。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在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中的关系。

第三,未来吉林省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引导职能,将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的“输血工程”转化为“造血工程”。扩大产业帮扶的力度,深挖吉林省各地特色资源,例如特色农产品加工、红色文化、冰雪经济等。形成以本地资源为立足点,以产业聚集为依托,以国家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的城乡公共服务公共治理新格局。

3.2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

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起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吉林省公共服务建设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广泛的联系探索出一种多中心参与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公共治理模式。

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发挥好吉林省的各级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在城乡公共服务治理中的作用,降低吉林省各级政府的投资成本和财政压力、减轻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统治负荷,以大幅度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

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建设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着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群众克服“两部门模式”思想,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城乡公共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规范吉林省公共服务的立法,明确规定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让他们在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第三,密切非政府组织与吉林省各级政府的合作,形成通力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但在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要时刻保持自身的相對独立性,时刻谨记始终将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升自身实力使之成为政府真正的“合作伙伴”而非政府的代理机构、买办机构或利益集团用以寻租的特殊工具。

3.3鼓励吉林省各级基层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治理的全过程

未来要加快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建设。一方面要按照“小政府”的客观要求,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各级政府应着力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入城乡公共服务的“放管服”改革中,另一方面要按照“大社会”的标准改革公共服务治理体系。第一,要从源头入手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能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打通各类公共管理主体参与公共治理的途径,建立起第三方组织对吉林省城乡公共服务的公平参与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第三,要加强基层自治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居民解决好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共服务问题的社会意识,发挥好吉林省基层群众的潜能,满足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获得感。

3.4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公共治理能力的革新

用智能化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文化、体育健身、医疗卫生和公共交通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5G技术等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满足人民的公共需求,建设智能化小区、智能化乡村、智能化社会。

综上,吉林省在城乡公共服务公共治理方面上下齐心,多角度发力,定会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实现由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华丽转变,造福吉林城乡居民。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04):637-650.

[2]卫桂玲.战后英国振兴乡村价值观理念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4):14-17.

[3]韩超.杨洁.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20(1):63-68.

[4]石运达.特色小镇理念下城乡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59.

[5]刘珊珊,于莉.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村改居”村民的社区意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9):263-266+26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项目号:JJKH20200298SK。

猜你喜欢

非政府吉林省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奔跑的小浪花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反腐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