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字”的碰撞
2021-11-03蒋琪
蒋琪
摘 要:“立象尽意·赋韵达情”,通过探究中华汉字的形象、意境,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画字”是将汉字与美术相结合,表现最具美术意味的汉字,在“画字”教学中进行创新,以形式多样的美术表现出来,学生将更全面、深入、趣味的了解汉字。
关键词:“画字”绘画 文化传承 实践创新
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来源于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个汉字也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笔者从汉字的源头图画进行研究,通过文字与美术相结合的“画字”教学,表现最具美术意味的文字,最终学生将更全面、深入、趣味的了解汉字,进而弘扬中华文化。那么如何提升“画字”的绘画效果,丰富小学生“画字”的表现形式呢?笔者认为要在继承中国汉字字艺术的基础上,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把独具我国特色汉字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感悟“画字”文化
从远古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到几千年东方艺术的核心建构,处处都有文字绘画的身影,最初阶段文字完全是图形样子画出来的。“画字”绘画教学,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源流,展现中国古文字的魅力。
(一)因今溯古,文化符号
汉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更是符号化文化的显示。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符号相继在波涛澎湃的历史长河中被洗涤而去,但中国的汉字符号,虽经过几千多年的世事沧桑却岿然而存,其光芒随着我国地位的提高而越发耀眼
(二)主题探究,文化更替
汉字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更是文化更替,文明的传承,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文化更替,使文字绘画的意蕴与主题设计达到高度的一致,例如在牛年主题活动中,结合书法和童诗文化,开展主题“画字”教学。
二、创新“画字”造型
让传统文字在继承中创新,创新是“画字”绘画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笔者以汉字的意形结合特点创作,突显汉字字中的象形和意境,彰显汉字造型,让学生快速打开创意之门,同时也能使文字绘画作品更加直观有趣。
(一)因象造字,大胆创新
汉字造型中饱含着浓浓的象征意义,笔者根据汉字的本义或引申义,将文字与某种或多种形象(人物、动物、植物、节日、地名、影视、文化、文明等)巧妙的组合而形成一个含有图形的有趣字体。
(二)因形会意,明辨悟新
汉字字具有字形之外的意境和故事,在我国丽江玉湖村的墙上有一种活着的文字——东巴文,这是一种兼备表意象形文字,被称为是“活化石”,古人将画与字之间互相转换,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在“画字”绘画教学,像古人学习将文字与画相结合,根据字来绘画字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三、拓展“画字”素材
“画字”绘画教学的绘画工具不再是简单的用笔在纸上描绘,将拓展素材、多媒体等融于一体,尝试多种素材,展现更多的画面绘画效果,开拓学生的思路。
(一)器具创新,触类旁通
用发散性思维突出“画字”绘画教学中的器具,可以是多种材质(泥、铁、砖石,铜器、树叶等)代替纸,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水墨、版画、陶艺、剪纸、拼贴等),学生亲身体验,萌发对“画字”绘画的兴趣。
(二)媒体聚神,直观激趣
通过电脑媒体突破传统教学受制于画纸、一次性、量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巧用电脑数字化图形,经过复制、粘贴、推拉、变形等电脑绘制工具画图,创作出有趣直观的“画字”效果。
四、展现“画字”视角
“画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发观美、追求美、探索美中享受美,培养正确的审美态度、多元的审美方法,以不同视角欣赏的“画字”的不同美感。
(一)独特视角,丰富表现
全知视角 ——《甲骨文》的故事
学生聆听甲骨文的故事,知道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字,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全面的分析解读甲骨文的前世今生,学生在甲骨文理解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
五、抒发“画字”情怀
美术课堂将“画字”和生活相结合,碰撞出不少创意和美的火花,让不少學生对原本枯燥的文字学习思路改变了,变参与者为实践者,变单纯实践者为研究实践者,再现生活的意向,更启迪人生智慧,抒发学生纯真的情怀。
(一)生活实践,再现童年
“画字”绘画教学中深深地渗透着画者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培养学生绘画用心、用情,敢于突破陈规,不拘泥章法,直抒胸臆的创作精神。
具体实践 :六年级学生创作了青春系列的文化衫,将“画字”绘画印于文化恤衫上。
a.感受:六年的小学生活、童年的时光给你印象深刻的场景画面。
b.思考:最想说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将字与画面相结合。
c.创作:将字与画结合印于文化衫恤衫上,穿在身上并拍摄毕业照。
d.生活:文化衫是同学们梦想的展望,也是对母校的感怀,对生活美好的回忆。
(二)动静转换,惊叹变化
“画字”不论是其起源还是其造型审美,更是映射出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像瓦当文字“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都表达出人们对长寿、永生的向往,尤其是我国的传统吉祥语“福”“寿”“蘸”等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希望多子多福多寿的心理不言而喻,是对生命崇拜的真是写照,这也是我们求福纳吉的根本。这了解到中国古人的审美观融入到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真、善、美审美意蕴。
六、结语
本文通过“画字”的绘画教学,绘画美术意味的文字,立足于汉字本身的含义与演变,又拓展性地全面介绍了汉字的文化底蕴,用美术形式力求表现所选字的形象和意境,将汉字置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之中,将汉字世界与真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画字教学成果具有知识性、绘画性、趣味性、可读性,是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美术教学实践,学生将更全面、深入、趣味的了解汉字,创作只属于我们本名族优秀的汉字效果。
参考文献:
[1]季铁,汉字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廖文豪,汉字树:第一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