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2021-11-03黄蔚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深度文本素养

黄蔚

阅读,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浅层次的、碎片化的阅读,这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均是弊大于利的。

一、初中语文深度阅读面对的困境

很大一部分老师长期以来受应试观念的影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于所谓的对应对考试更有帮助的课外阅读试题的训练上,于是对教材上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选择采用粗暴的“短、平、快”的方式,匆匆开始,草草收场。没有下沉式的研读,没有深入的体味,没有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沟通,有的只是老师套路式的分析,学生机械式的记录,如此的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有部分老师为了增加课堂的容量,提升课堂所谓的深度,认为课本教学无法使自己的课堂出新、出奇,无法彰显新课改的特色,于是对课本教材只是肤浅的讲解,而把课堂的侧重点放在了“拓展延伸”环节。他们自认为,这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闪光,这才是有深度的教学,这才能体现出教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更丰厚的知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这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教师根本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学情根本没有思考、分析,甚至连关注都无从谈起。教师苍白的讲解、学生蜻蜓点水式的对文本的浅尝辄止,怎么可能对文本深刻的意蕴有深入的、通透的理解、感悟,怎么可能与作者共情?建立在这虚华阅读基础上的“拓展延伸”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又有多大的益处?

对于学生而言,紧张的学习时间、功利而浮躁的学习心态致使他们宁愿多做几道数学题,能瞬时得到成功的快感,也难以静下心来拿出充裕的时间沉浸到文本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也许只有到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由于阅读的不通透、理解的不彻底而栽跟头时,才意识到语文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吧。

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为了真正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我们为师者必须将深度阅读贯彻、落实到日常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深度思考、深度探索,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对文章深刻的主旨有自己真实的理解、感悟,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挖掘、提升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深度阅读带来的效益是无穷的,其中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一)深度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也谈到:“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而要让学生能全面、深刻地体验、领悟作者的丰富情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沉入到文本中,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

以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此文中无一处直接明了地高歌母亲的爱,但无一处不在细腻地、声泪俱下地诉说着母爱,从母亲在我痛苦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到“当一切恢复沉寂,又眼边红红的悄悄走进来”的“悄悄”、“躲”、“偷偷”等词的运用;从她小心翼翼的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到昏迷前还放不下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同时母亲的爱也深深地融入在她的“敏感”中:敏感于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必是得挡在窗前,怕此景又勾起儿子悲苦的心绪;回忆儿子童年往事时,“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的爱更体现在她的坚强之中,这一点若没有学生融入文本的深度阅读是无法真切地体会到的:文中没有具体地描写母亲的病因以及病情,“我”也是在她去世后,通过妹妹之口才得知“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是因为在“我”面前出现的她永远是脸含笑意的,她总是忍着自己的病痛与不幸,只为了使儿子得到一点点欢乐与安慰,还是因为被残疾烧灼的“我”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不幸,早已看不到、感知不到身边人的痛苦或是异样?不管是哪种原因,“爱”让这位弱小的母亲变得如此坚强而伟大。

这份浓浓的母爱,爱得细腻而深沉,爱得卑微而伟大,学生只有深入地、字斟句酌地,动用自己全部情感细胞,倾心地细细体味、深度阅读,才能真切地感悟到作者平凡言语中倾诉的字字血泪的情感,才能与作者在共情的同时,回首自己身边或是被忽视,或是被伤害的,与史铁生母亲一样细腻、深沉、卑微而伟大的爱、亲情!毕竟这些从襁褓开始便是用爱浇灌成长的孩子,有多少心灵已麻木、已缺乏或是失去了爱与感受爱的功能,粗砺到近乎荒漠一片。通过对本文的深度阅读,学生在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感染的同时,唤醒了他们沉睡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学会感知爱、理解爱、学会爱、回报爱,那也便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唯有深度阅读方能达到啊!

(二)深度阅读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每一位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又要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生活世界是精彩的,于学生精彩的生活世界而言,除了学习生活世界,还有家庭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世界、自然生活世界。只有让学生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才能让语文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打下基础。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比较重视与强调的是,成功的写作一定要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一些生活素材的积累。事实上,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无论是写作、口语交际,还是阅读,均强调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体认。而要让学生在文本中能真正深刻地思考生活、领悟生活、认识生活,还是需要深度阅读的引导。

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为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学生关注亲情的主题,感受其中的温情。同时通过文中的一些描写,学生基本上均能轻松地把握这个主题。但若文章只读到这个层次,那太过粗浅,这不是初中生应该达到的思维深度。在课后练习中编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品味‘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显然,这个设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联系上文的细节,结合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生活所见,对“我背上的”、“她背上的”、“整个世界”进行深刻地思考、感悟、认识。其中传达的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学生平时不加关注的,他们从未正视、体察过父母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好好抚养下一代的那份不易与艰辛。抓住此文学习的契机,通过细致、耐心地深度阅读,让学生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很重要。

要让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关键是要让学生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步入精彩的生活世界,就应该有自己對于生活的感悟、体认。而深度阅读则是能引导学生真正重视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有效途径。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也有职责帮助学生树立深度阅读的意识,从而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猜你喜欢

深度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