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多音字读音辨析
2021-11-03肖颖松
肖颖松
摘要:我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不朽的历史。不论是文学、医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学科,都记载着前人丰富的实践经验。睿智的祖先们,把他们的经验都记载在了史书古迹里。怎样才能与祖先们对话?怎样才能领会先辈的精神?文言文的学习为我们找到了捷径。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汉语言体系的复杂,这种对话始终存在着微小的误差。因此,能做到精准的辨析是减小误差的关键。笔者以文言文教学中的多音字为例,阐述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 读音 辨析
文言文教学中多音字读音辨析的现实意义
多音字的辨析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准确的诵读,让学生在诗文诵读、识记和检测中迅速领会文言字词内涵;其二,能够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领会前人精神;其三,有利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规范统一,实现全民普通话的标准化。
文言文教学中长见的多音字类型
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有19个。分别为: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对“为”、“与”字的读音把握不准,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中的“为”字读音;“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中的“与”字读音。
实词
在文言文中,也有某些实词根据意思两者翻译都可,而读音却难以把握,如“着我旧时裳”(《木兰诗》),“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中的“裳”。
习惯性误读
这些词虽然不出现在文言文教学里面,却是当今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经常误读的词。如“太监”的“监”(读“jiàn”),“飞来横祸”的“横”(读“ hèng”)。
存在争议的读音
在《咏雪》中有这样一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中的“差”字的读音在各种参考资料中争议较大。在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里,“差”只有chā、chāi、cī三个读音。其中读“chā”时,有三个义项①差别。②差错,错误。③稍微,比较的。而在《新华字典》里“差”有四个读音。分别是“chā、chà、chāi、cī”。读“chā”时,有四个义项,分别是①不同,不同之点。②大致还可以。③错误。④差数,减法运算的得数。读“chà”时,也有四个义项。①错误。②不相当,不相合。③缺、欠。④不好,不够标准。根据释义,这句话可翻译为“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能与之相比”,如果顺应“差不多”的读音,那“差”应读“chà”。但是如果顺应字的释义,“差”解释成“大致还可以”这个意思,就成“chā”。此两种争议一直让学生难以断定,直到2016年人教版语文改7月第1版,才在课文的注释标明拼音“chā”。
文言文中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根据词义辨析
此法常见于文言文中大多数多音字的辨析。根据上文课本中对“差”的读音判断,字音首先应当遵循字的释义这一原则。再如上文所举“为”字,有两个读音:“wéi”和“wèi”。而这个词有十几种解释:读“wéi”时,可解释为①制,造,做,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擔任,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读“wèi”时一般作为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如若让学生识记文言词语的意思,那么就很容易辨析出读音。
遵循押韵原则
《三峡》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前一句是“巴东三峡巫峡长”,“裳”字的读音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仍存在分歧可以用押韵的方法辨析,自然读“cháng”就更显得通顺。
根据词性辨析
文言文教学中,根据词性来辨析读音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将”:作动词(带领)和副词(将要)时,读“jiāng”;作名词(将帅),读“jiàng”;作动词(愿,请求)时,读“qiāng”,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将进酒”。
语体不同,读音不同
通过语体区别读音,如:“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中的“血”,有“xuè”和“xiĕ ”两个读音,我们只需记住书面语都读“xuè”,口语音读“xiĕ ”,就能快速地分辨出来。而上文所提及的“裳”,一般情况下,只有口语“衣裳”才读“shang”音。
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身为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发扬咬文嚼字的精神,深入研究,才能给学生明确的答案。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更应当培养学生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以至于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都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9-40
[1]俞民. 文言文教学中古今同义双音词辨析[J]. 文学教育(上), 2007, 000(003):26-27.[1]俞民. 文言文教学中古今同义双音词辨析[J]. 文学教育(上), 2007, 000(0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