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21-11-03王亚飞

中国民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对策建议挑战

王亚飞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框架已成型,且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主要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挑战;对策建议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建立和发展起來的,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成员对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的追求,也是我国促进公正公平的重要制度体现。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有了重大的变革,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了较大的贡献。虽然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离完全成熟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一段距离,现有的基础设施还并不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主要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持续达到高峰,大规模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经济和国家治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让本就改革难度较大的养老保险制度变得难上加难。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统计的我国2013~2019年老龄人口比例情况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规模较庞大,且65岁老龄人口增速明显超过60岁老龄人口增速,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冲击,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人口老龄化不单单只是老年人口增加的问题,也是劳动力所占比例人口的降低的表现,这意味着更少的年轻人养活更多的老年人,年青一代的缴费负担和养老压力越来越重,资金开源就越发困难,那么保险基金收入也会随之相应减少,但基金支出压力却不断增大,进而导致基金收支不平衡。二是延迟退休与人口结构调整存在冲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迫于养老支付压力下,延迟退休成为了板上钉钉,促进生育和人口结构调整也是必然。但目前这两项政策之间存在冲突,主要表现为上一代退休时间的延迟会对下一代生育率产生负面影响,下一代往往会根据上一代退休时间来规划生育时间。三是激化了个人空账矛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实施了部分积累制的收支平衡模式,结合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将统筹账户用于现收现付,以此满足保险金的支付要求,个人账户也因此有了基金积累的作用。但实际上个人账户往往并没有起到基金积累的作用,而是长期处于“空账”的状态。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历史债务原因,改革前前的老人和改革后未退休但在旧制度下缴纳养老保险的中年人,他们的个人账户中并没有进行基金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模式,当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支付时,就会发生动用个人账户的现象,长期以往会使得个人账户空账运转,必然也会使得新制度信誉受损。

(二)资产保值增值问题

养老保险资产保值增值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一个挑战。一般而言,养老保险的缴费与领取均是以社会平均工资为标准,这也决定了一般资产的回报率以通货膨胀率为基准,养老保险则以平均工资的增速为基准。但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平均工资的增长要比同期通胀率增长要快,这一点程度上会使得养老保险资产增长压力增大。另外,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也不可忽视,养老保险资产的增幅是否能够抵抗通货膨胀,并给老年人退休后带来同等质量的生活,仍然是主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缴费意愿低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企业部门养老保险缴费率逐年下降,导致这一问题产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保缴纳不会随着工作地的变动而转移,一定程度上使得缴费意愿降低;二是养老保险缴纳的激励政策还不完善,而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选择最低标准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加之有的员工更倾向于现金流的工资支付方式,无形中也影响了企业与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在企业与个人缴费意愿较低的情况下,就会使得养老保险资金规模增速降低,相应对退休人员的惠及程度也就会随之下降。

(四)高缴费率与低替代率并存问题

目前我国社保的缴费率相对较高,将“五险”的缴费比例相加,其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可见缴费率之高。其中,就养老保险缴费率方面,我国个人和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总和是28%,远比其他发达国家要高出许多,可见图1。而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高,替代率却不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养老保险替代率达到70%时,才能够有效维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时期,养老保险替代率基本能够保持在70%以上,但之后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直到2018年,我国养老保险替代率仅44.65%。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养老金三支柱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问题,使得我国以现收现付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收支难以平衡、财政负担压力大的问题,建议以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模式为参考,建立起符合我国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养老金三支柱的比较可见表1所示。目前我国养老金以第一支柱为主,在养老金总资产中占80%,使得养老保险市场的活跃度并不足,后续可通过不断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方式,以此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延迟退休年龄,并解决与人口调整政策之间的矛盾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冲击,延迟退休年龄的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是基础养老保险部分实现均衡的方法之一,以平均工作标准的0.6、1.0和3.0这三个系数的基础养老金,对应退休后领取年限的均衡点分别是15年、20年和30年,而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便可通过延迟退休或者是调整缴费基准的方式来减轻养老金的压力。具体可通过加快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再就业市场机制的方式,来推动退休政策的落实,完善老年人的再就业市场机制,既能够满足老年人自愿性的要求,也能够减少年轻人就业的挤出效应。但需要注意延迟退休政策与人口结构调整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对这退休年龄的延迟,可能会使得生育年龄也随之推迟,这会冲销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因此为了化解这两项政策之间的矛盾,应在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下,加快托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此减少生育成本,鼓励生育。

(三)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管运营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得个人空账激化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解决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问题,要注意区分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二者的作用。统筹账户主要是用于现收现付满足养老保险金支付的要求,个人账户则主要用于基金积累。因此,应实现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分管运营,确保统筹账户公平保障作用发挥,个人账户则主要体现效率发挥激励作用,从根源上避免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而且随着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统筹账户无法依靠个人账户弥补资金缺口时,就需要国家财政发挥兜底作用,寻找更多资金融资的渠道,从而消除基金缺口问题。

(四)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

在养老保险无法与平均工资幅度同步增长时,就容易出现资金缺口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实现对其更加合理的投资,从而提高养老保险的投资回报率。比如,可借鉴国际经验扩宽投资范围,分享实體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另外,对于养老保险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问题,可充分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的作用,其与各地区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是不同的基金,是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与调剂,其基金组成除了银行存款与国债外,也包括企业债、金融债、投资基金等,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其资金的灵活性与资产配置方式,这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五) 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应当进一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改革。所谓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主要是为患病的老年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时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完善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是一项大工程,但一旦实现,能够有效解决老年失能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多方参与,建立起长期有效、合理的照护保险制度,构建完善的护理服务机构,建立合理的护理服务标准,并基于医养结合理念上,促进养老机构上门服务与医疗护理有机结合,真正地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

(六) 统筹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实现全国统筹推进,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养老待遇的不公平和不对等消除。为此,国家应统一制度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确保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同时,中央政府应对养老金进行集中收取、集中投资和集中支付,实现统一使用、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将待遇差异消除,确保全不同地区实现平衡分配。

三、结语

综上,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应当基于“公平”理念上,强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破解,找到更加合理正确的解决路径,以此不断完善和优化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其效益得以有效发挥,惠及更多老年人,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社保降费背景下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财政,2020(20):59-61.

[2]贾志科,罗志华.新时代完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人口与健康,2020(10):33-35.

[3]王皓田.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20(18):68-71.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制度对策建议挑战
当前高校养老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异地互动式旅游养老市场的SWOT分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