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 “会”劳动 “爱”劳动
2021-11-03佟立兵王大全
佟立兵 王大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了落实《意见》的相关要求,我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探索初级中学劳动教育途径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形成了有效的策略与做法。
一、在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理念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要让劳动教育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文化和理念的追求,构建劳动教育文化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理念和育人目标之中,使学校形成一致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我校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取决于师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自主发展需要劳动教育,从而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创造的素质与能力。自主发展需要打造劳动教育的文化与环境。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自强、品质高雅、主宰未来的优秀公民”。以劳自强、以劳树德、以劳育雅、以劳创造,我们的培养目标无一不需要劳动教育来实现。
(二)构建劳动教育的行为文化,使师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行为文化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让学生形成勤勉、刻苦的长期的劳动行为习惯,是我们始终如一追求的教育质量。我们有计划、有主题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形成勤勉、刻苦的班级风气,实现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与完善。
(三)建设劳动教育的制度文化,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学校制定了各项劳动教育制度,规范了劳动课程、活动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完善提升了劳动教育的管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引导师生转变意识行为,变外在规范为内在自觉,努力塑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价值观。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劳动最光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科教学是主渠道。我们在促进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寓“劳”于“训”
学校组织学科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经验介绍、教师公开课展示等形式,重视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
(二)寓“勞”于“教”
首先,学校编写校本劳动技术课程教材。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劳动技术课程,手把手向学生传受技能,培养劳动能力。其次,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体验。学校要求各学科在备课中发现提炼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下教材劳动育人的要点与素材。如文科中开展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理科中引导学生关注来源于生产劳动的定理、原理。
(三)寓“劳”于“法”
教师要学会丰富课堂劳动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讲解中弘扬劳动精神,在作业中融合劳动体验,在实验中清洁器材,在户外观察中体验搜集资料写作的辛苦,通过拓展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劳动活动中去。
(四)寓“劳”于“乐”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在文科教学中,选择相关的劳动素材进行竞赛,例如朗诵、画画、演讲、辩论等,重在强化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在理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的竞赛,如“废旧利用设计比赛”“实验设计比赛”“写机器人说明书赛”等,重在积累劳动的经验和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既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斟酌渗透,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育良好道德情操,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体验
附中始终坚持“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育人的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了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劳动教育的实践契机。为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其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我们搭建自主管理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一)校园庆典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要从尊重劳动者开始。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活动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邀请当地劳动模范、工艺匠人、先进人物参加并讲话,引领青年学生感受劳动意义和魅力,在他们心中播下崇尚热爱劳动的种子,将珍爱劳动成果这一修养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
(二)主题月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3月份主题是学习纪念雷锋,开展“做一个合格值日生”“送给同学一份温暖”等活动。围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自主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4月份开展“寻找手工匠人”活动,走进身边的能工巧匠,增强对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精神”的认识。5月份开展“劳动光荣、奉献快乐”志愿活动和“劳动之星”票选活动,表彰实践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的优秀学生。
(三)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开设十字绣、创客机器人、创客综合实践、创客航模社、创客3D打印、贝壳工艺、布艺手工、趣味纸艺、电器维修等社团课程,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一些劳动技能,享受智力角逐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实践
“自主管理”是附中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的平台。我们开发挖掘校园劳动实践资源平台,强化劳动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引导学生在校园日常运行中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在自主管理中渗透劳动教育,让校园生活里处处有劳动赞歌。
(一)创造校园日常劳动实践岗位
為了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我们在自主管理中开展学校、班级劳动岗位体验活动。例如,在值日班级制度下,我们设立了食堂帮厨岗:在阿姨的监护指导下,洗菜、切菜、翻炒、分菜、送饭;餐厅保洁岗:在食堂洗餐盘、饭桶、菜桶,擦饭桌;校门安保岗:站岗、学习使用对讲机、防暴盾牌、消防器材、防爆钢叉;清理垃圾岗:把垃圾箱的垃圾送到垃圾房;大厅养鱼岗:定期换鱼缸水、喂鱼食等。班级设立班务劳动岗:班级卫生保洁、班级担当区保洁、班级文化布置、班级图书管理、班级花卉饲养等。通过岗位劳动体验,学生逐渐提高了校园主人翁意识。
(二)建设校园内农耕劳动基地
我们把“农耕文化进校园”作为学校特色,常抓不懈。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我们在“雅正苑”南侧留出一块84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学校种植蔬菜劳动基地。学校平整改良土地,用栅栏围起,设计品种展牌,配套灌排设施,购置劳动工具。我们将20多个菜畦进行分班管理,责任到班,让学生在校园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动实践实验活动,亲自参与种植、松土、施肥、浇水、除草、采摘,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各种蔬菜。
(三)利用校园主题景观园开展园林劳动
我们以“自主教育”为基点设置了校园文化主题景观,核心主题景观有雅正苑、日新园和自主园。“一苑二园”里种植了乔木、灌木与花草,石桌石凳错落有致,鸟语花香,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一苑二园”成了学生劳动基地,每一棵树、每一片草与花、每一段石路,都由学生承包管理进行栽树剪草、浇水施肥、剪枝护绿。校内园林景观,不但自然巧妙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精神,而且成了孩子们体验劳动乐趣的基地。
五、在家庭中强化劳动习惯
我们非常重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让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影响学生,让家长督促学生自觉参与,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提高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让家长充分了解家务劳动的育人作用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平台,让家长明白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家长要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在做家务劳动过程中体验自身价值,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强化学生家务劳动评价
我们在《附中自主教育手册》中增加了“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把家务劳动分为自理、服务两个岗位,要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填好这张表。一个学期要学会几样生活自理劳动技能,并能形成习惯;还要学做几件家务活。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栏内“打分”签字。
(三)开展“小鬼当家”活动
家长可让孩子掌管部分家庭财政,如定期组织家庭会议,管理一段期间内的家庭开支;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给出建议;拟定一次家庭出游计划攻略等。
六、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劳动精神
社会实践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措施。社会实践不仅对学生自身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基于此,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展劳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实践。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葫芦岛市博物馆、葫芦岛市科技馆实践基地、“葫芦山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在此基础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实践场所延伸到交通岗上,让孩子们体验交通警察这一职业的艰辛与成就;把实践场所延伸到孤寡老人的家庭,为他们出一份力,让老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把实践场所延伸到马路边,与环卫工人一起给公路做保洁,感受保洁工作的辛苦;把实践场所延伸到兴城园林,听工人讲解园林知识,看工人师傅打草剪枝,感受他们默默无闻的劳作,体验绿色城市建设的不易;把实践场所延伸到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让孩子们体验工人师傅的劳动技能。
除此之外,学校团委还依托社区居委会,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开展“附中假日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宣传环保、分类垃圾等活动,培养学生绿色低碳、环保健康意识,提升学习劳动技能。我们与农村中学开展手拉手活动,让他们与农村孩子交朋友,参与农田劳动的实践,让学生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感恩与信任,学会了担当与责任。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