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教研模式的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途径

2021-11-03于越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专业化教研

于越

我校始建于1910年,是锦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模范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强烈,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创新教研模式助推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以高质量的教研体系支撑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一)管理体系

我校成立了教科研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教研管理与督导,并依托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研管理机制,形成具有国和特色的规范、科学、高效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二)制度体系

制度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制定了《教研组长教研工作制度》《教师教研工作制度》《教研实施方案》《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研组课例研究制度》《青年教师结对子制度》《优质课评比制度》《领导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堂听课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等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富有个性的制度,让管理既有理性约束又有生命活力。例如,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备课组长轮换制,教师人人都有机会做备课组长,以此激发每名教师的潜能;教研组每学期进行两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展示主题在本学期集体备课内容中随机抽取。通过这些制度,调动所有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改变了原来一名教师主备课其余教师参与度不高、走过场等现象。

在制定管理中,我校注重“四个结合”,即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研究与个人设计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教师总体提高相结合;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三)评价体系

我校每学期根据教师在教研中的发言情况、上交材料及取得的成绩,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和先进教研个人;把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突出表现作为其他评选的重要依据,如优先派出表现突出的教师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将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相结合,教研工作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被评为“优”,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我校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约束,促使教研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以高质量的教研模式驱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名师引领式”教研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在129名任课教师中,51岁以上的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7人;41岁以上的教师5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有17人;36~40岁的教师39人;35岁以下的教师15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主要集中在46岁以上教师中,因此学校通过名师引领来发挥这些年龄偏大的骨干教师的作用。我校在语文教师郑立凡的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又开拓了三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并以数学、思政、美术学科的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了多个名师团队,集中发挥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二) “课题牵动式”教研

我校引导教师要加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教研,并确立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走进课堂,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做真研究,出真成果。同时,将研究成果回归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教师申报的课题牵动着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三)“及时式”教研

2020年,在锦州市中小学“脱颖杯”“智慧杯”教学大赛中,我校围绕参赛的精彩课例,开展以“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相关学科教研员的引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等六个学科都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及时式”教研活动,利用教学观察引领教师提高教研能力。以语文学科“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主题教研为例,教研前每名教师都要反复收看获得“脱颖杯”特等奖的两节课,同时研读这两节课的教材、课标,以课标为基准,结合课堂教学找出教研方向。问题面对面,研讨实打实,教师队伍专业化正是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下逐步得以形成。

(四)“主题牵引式”教研

因为学校各个学科教材编排体系不同,所以教研主题也不同。以部编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季节”为例。此单元有包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管弦乐)在内的五首曲目,有“感受与鉴赏(聆听)”“表现(演唱)”“实践活动(活动)”三种课程形式。我校的音乐课程不是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技能为体系,按课时结构来编写的;而是以人文主题为模块的单元结构。基于教材编排特点,第一单元的教研主题为如何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和如何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这样的“主题牵引式”教研效果明显。教师从“教唱歌”“教音符”“教节奏”的知识技能体系里走出来,重视整合、欣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还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以高质量的教研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研活动生动高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习主动,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才会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

1.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转为课程的设计者,以学生为发展主体,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教学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宽松。

3.课程观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文本,而是根据教材,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体现了科学、开放的新课程观。

(三)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逐步形成

高质量教研使每一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師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促进教师在教研中得到成长;使教研工作更扎实、有效,“研”有方向,“研”有内容,并随时随地发生。

总之,学校教研工作是教学工作的起点,学校发展的支点,建设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关键点。学校要厘清教研在建设高质量教师专业化队伍工作中的意义,搭建教研体系,创新教研模式,把握教研的关键点,帮助教师形成和具备自主教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助推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研组专业化教研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