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1-11-03尚晋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如今应当担负起的使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
1.弘扬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发展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历经先秦的灿烂辉煌、唐宋的群星闪耀、明清的封闭僵化,最终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实现了国家的新生和文化的嬗变。毋庸置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传统文化毕竟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其中不少思想观念到了今天已面临新的考验, 因而难免同当今我们所要建立与弘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抵牾, 若想继续发挥传统文化的現代价值, 难免要对其进行创新性改造,使之在现代再立新功。
2.树立文化自信应对外来挑战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共同体,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的全球化[1]。在文化的传播交流过程中,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冲击,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便是各国文化的竞争。所以说,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凝聚力和创新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举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2]的国际社会中,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3],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
1.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延续性和绵亘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和一脉传承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必须科学地、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回顾中华传统文化千年来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的便是“民本”思想。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中华文化倡导爱民、重民,强调民意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历代理论与实践的升华,民本思想逐渐成为了一套系统的治国方略,并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传承至今。如今我国继承发展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深入贯彻于实践,并不断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让优秀传统文化带领人民朝着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
从古至今,环境保护一直都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中华传统文化在千年前就已萌生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古时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便是中华传统文化早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倡导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思想也传承至今。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清晰,从植树节的确立,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成为社会共识,再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成为新时代生态发展理念,这正是对传统文化中环境保护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
“崇仁爱之德,求天下大同”这句话高度浓缩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自觉,由此为发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崇仁爱、求大同的思想理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把扶危济困、厚往薄来、宽容慈爱的优良传统与国际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为那些没有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无私的援助。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民族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而作出的时代抉择,更是对崇仁爱、求大同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我们应该激发传统思想的时代活力,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地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起点。从土地革命到全民族抗战再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铸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
早在1940年,我党便提出新中国的文化纲领,即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这为新时期的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国家层面便确立了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方针[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批示,这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体现我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5]。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基础上建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国外文化有益成果,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与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6]。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国的红色文化,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与今天的时代环境相结合,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我们更应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与风采。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在千年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众多领先世界并令世人惊叹的宝贵财富:农耕经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中华文明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史进程。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与交流,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国际文明互鉴[7]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从古至今,我们都一直秉承着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确立和平外交路线,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8]、中国方案。百年来,我们继承和发扬和平外交之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其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营造和平发展环境,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今,我们的中国智慧依然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解决上大放异彩:“一带一路”把亚洲东西两端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经济合作、文化融合,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奠定了新的基础,这是实现共赢的需要,更是时代与和平的要求。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9],我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传播,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展现了制度优势。同时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仅为本国而战,还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大量支持和帮助,比如新冠疫苗、药物和设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当代世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回望历史,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带出去的不仅有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更有灿烂的中华文化,展示了泱泱大国的实力与自信。着眼当下,我们共同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所以我们更应该在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后加上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必然选择,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年来的发展中,我们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生发中华思想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10]与文化自信的树立,使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跨越时空的传承与弘扬。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我们要立足当代实际,对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传统文化精华保持自信、耐力和定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思考——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21(04):142.
[2]刘春兰,刘芷茵.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15):110-111+115
[3]黄钊,刘社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85-88.
[4]潘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内容及其生成的历史逻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20(04):92-94+99.
[5]余卫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再探讨[J].中原文化研究,2021,9(04):5-12.
[6]欧阳恩良,赵志阳.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7):51-57.
[7]贾锦涛.从文明互鉴角度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路径选择[J].延边党校学报,2020,36(06):73-78.
[8]王莹,秦真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08):88-91.
[9]王芳.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构建——以抗疫外宣翻译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4):122-128.
[10]李林罡.创新创造引领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意义、现状与策略[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9-10.
作者简介:尚晋( 2001.12-), 女,漢族,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传统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