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育人”理念下创生“求真微课程”的校本实践探索

2021-11-03高月亮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立德树人

高月亮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体现更高的育人质量和水平,必须以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关键环节,学校立足实际创生校本课程,是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的智慧校本实践,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课程育人;立德树人;创生;求真微课程

进入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成为了教育的时代强音。常熟市义庄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进入“十三五”后,秉承“求真弘义”校训和践行“追求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以课程建设为突破,以课题“促核心素养落地的‘求真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为抓手,寻求办高品质学校的“突围”之路。学校精心构建“求真教育、乐雅童年”的课程理念,全面建构“拓真知基础性课程、练真能拓展性课程、践真行研究性课程”体系,在做优做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生校本“求真微课程”,以多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体验,以多元的选择孕育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一、“求真微课程”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任何一项教改实践,都必须回答“为了谁”和“为什么”的价值追问。义庄小学开展“求真微课程”的创生实践,毫无疑问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育“真人”、真“育人”。这个“人”就是每一个学生,就是每个活泼泼的生命。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才强国的时代呼唤,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人才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站在今天看未来,站在未来全面审视今天的教育,唯有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和学习的动力,唯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开发个性潜能,唯有在实践体验、探究创新中建立和世界的联系,当下的学校教育方可不负这些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一方面我们严格规范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探索实践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同时,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生发、拓展、创生校本化的“求真微课程”群。这些微课程既基于学生当下的需要、兴趣,也引领学生面向未来去探究、实践,内容上体现“五育并举”,实践中落实“融合育人”。一句话,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二、“求真微课程”的内容选择:基于多元发展的有效统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的“求真微课程”开发,围绕促进学生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内容的选择、建构和统整。

(一)学校的传统和特色

义庄小学位于常熟城南,曾经七易校名,五度整合。学校历经百年办学实践,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诸多个性化的实践项目和特色品牌。这些宝贵的财富,对于今天的办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学校专门组建课题组,努力挖掘学校传统和特色宝藏,打造校本化、品质化的校本课程,这既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传承和尊重,更是找寻能为当下教育服务的优质资源和载体。珠心算、JA中国课程、EPD课程、国际理解教育、科技教育等学校传统特色,生发出了诸多微课程。以科技教育为例,这是义庄小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实践至今的传统特色品牌。学校是全国科技特色学校、全国環境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科普示范基地、首批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单位,400多平米的“小星宇”科技馆至今仍是常熟市的一处重要科普基地。学校因势利导,积极打造“小星宇”课程基地,开发“小星宇”系列微课程:《学科中的科技》《机器人课程》《我和发明有个约会》……这些课程内容,指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动手实践、培育科学素养,是学生非常喜欢并乐于实践的课程领域。

(二)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我校对教师业务的要求除了立足本职提升学科素养能力外,还要求人人必须开设“第二课程”。这既是对教师培育自身爱好、特长的要求,也是希望将其自身的特长优势转化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势。当然,这个转化需要过程,需要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逻辑化及育人目标的统整化,但是,学校对此从未放松要求,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教师的第二课程,有的基于所教学科的拓展,如语文的《古诗分类选读》、数学的《生活中的数学》、科学的《二十四节气》等;有的是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如周老师的《巧手编织》、汪老师的《纸趣不凡》、叶老师的《创意软陶》课程等。这些微课程呈现出丰富性、实践性、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成为学生“菜单式”选择的“课程资源库”。

(三)地域的环境和文化

义庄小学位于常熟“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是常熟城区商贸最繁华的区域。这里地名背后故事多:五老峰、永宁巷、竹行街……这里百年商贸老字号多:得意楼、五芳斋、浴春池……这里名人及文化资源丰富:翁同龢和彩衣堂,言子和言子宅邸,曾朴和曾赵园……这里文化资源丰富,博物馆、美术馆、文庙……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常熟招商城,几乎云集了全国所有的品牌服装和优秀创业者。丰富的地域资源,为创生校本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学校以此为契机,构建了“城南故事”系列课程;和博物馆合作,创生了馆校合作《遇见文博》课程;利用服博馆资源编写了服博课程《虞衣风裳》。其中,正在开发的有商贸遗风、市井风情、名人故事等。此外,我们积极和常熟博物馆研发学生研学系列课程,《常熟考古遗址研学课程》《常熟名人遗址研学课程》等已经编写完毕,未来将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精品研学课程,在市内推广。

三、“求真微课程”的实施策略:核心素养导向的智慧实践

“求真微课程”的创生,并非率性而为,相反,皆有其诞生的“因缘”。

(一)学科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学科,即国家课程的开设是一项刚性的政治任务,体现国家意志,任何学校都必须严格遵守。然而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各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内容的重组、学时的整合甚至知识的融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地方资源、拓展学习领域,这就是上级倡导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比如我校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基于《科学》学科,又自然拓展,自成课程体系,科学教师可以在常规课堂上拓展,也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社团等时间进行系统化探究学习。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无教材、无教参,赋予了学校及教师极大的创生空间。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长线、短线相结合,融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主题,在本市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求真微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提供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主题。

(三)社团课程

我校的社团课程活动,师生全员参与,以年级为单位,学生每周五下午走班选择喜欢的社团。学生在小学共有六次参与不同社团的机会,在异质群体中交流、实践、互动。校内教师、校外专家、特长家长组成导师团,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素养、科学探究、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生活实践等五大领域。“求真微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社团课程内容,也打造和成就了不少精品社团课程。如学校和民生银行合作的《小小银行家课程》,从走进银行开始,开设了“认识货币”“生活中的理财”“税收与生活”等12个主题,累积了融视频、图片、实物为一体的课程资源。学生经历这样的课程体验,加上学校不少孩子成长于经商者家庭,“小小银行家”的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以上的课程实践,其样态鲜明地导向了: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发展,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育人,在内容的重组中综合育人,在团队群体中合作育人。

四、求真微课程的有效评价:重过程实践探究的个性体验

校本求真微课程区别于国家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离学生的生活更近,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其选择性、实践性、拓展性等特性,要求我们评价的出发点必须立足学生的发展,评价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

(一)评价思路:过程性评价为主

评价的思路必须关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中的过程性表现,分为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我们设定的占比为70%,结果的呈现作为终结性评价,仅占30%。

(二)评价主体:自评和他评结合

每次参与微课程实践,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张积分评价卡,上面有自评,有学生互评,有教师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期末按照分值比例进行累加,自评30%+互评40%+师评30%作为总成绩。

(三)评价形式:展评和展演融合

学生参与“求真微课程”实践,其成果都有机会参与展示、演出。學校在行政楼银色大厅专门创设展示大厅,呈现“每一个”的精彩。有版面、实物展台等,作品分区域展示。学生可展示自己的作品,可用照片呈现实践过程,也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成长轨迹。学校还结合缤纷艺术节、成长仪式等节庆活动,把学生成果搬上舞台,努力成就每一个学生不一样的精彩。

(四)评价结果:规范基础上的提升

学期末,学校就求真微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范围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综合反馈结果,学校组织课程审议,对部分微课程开设情况进行问诊把脉,提出完善建议,努力促进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五、求真微课程的创生主体:课程领导力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学生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课程学习实践实现的,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低则必须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整合、实施、评价等具体实践环节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科的课程领导者。因此,结合求真微课程的创生开发,学校提出了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育人的大视野、学科的大概念、素养的大路径,通过扎实的研训,努力提升每个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一)学习跟进

学习是最有效的提升手段。学校以课程、课标、素养等作为核心关键词,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相关内容,以自学为主,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学习相辅,结合教师素养大赛等适时组织有关内容测试。一轮又一轮的学习、研讨、测试,使教师对课程价值的认识有了高度,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了深度。教师对“课程,也是教师自己”的角色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二)实践创新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需要在实践反思中呈现并不断提升。实践围绕着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展开,涉及:立足学科的内容整合、资源拓展;基于素养提升的活动设计、课程创生;促进发展的课程审议、课程评价等。学校鼓励并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实践,鼓励个性化的课堂探索,培植特色化的“师本课程”,生成实践智慧,形成教育成果,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三)团队协作

创生“求真微课程”,需要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只有形成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校园内教改的活力才会充分激发。学校积极发挥备课组平台的功能,以年级为单位,立足学科开展每周一次的集体研讨,每次活动时间均在2小时以上。围绕课程、课堂、教材、教学等主题,主持人精心准备,每个发言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反思交流,形成要点,需要完善的课例案例、课程内容等落实专人分工完成。集中团队的力量,整合团队的智慧,每一个教师融入其中,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步伐坚实而有力。

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关键环节,它承载着育人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义庄小学的“求真微课程”建设,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实践着“求真弘义”百年校训所传递的育人理念。

课程的力量无限,在追求更高育人质量的实践中,学校将继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傅兴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课程育人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6(03).

(责任编辑:吕冉)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立德树人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扎实推进课程育人研究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