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整校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2021-11-03朱锋魏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发展

朱锋 魏勇

摘要:进入21世纪,技术与人类生活的不断交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推动着教育朝着信息化应用的方向不断发展,由此诞生了线上教学、网络教育等,打造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如此教育背景之下,自然也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以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提升整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教师;发展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都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手段不断科技化、教学理念不断人性化、教学内容不断多元化,更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也被赋予了更高、更新的时代使命。教师在具备以往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信息意识和能力,即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使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时代使命。

一、巧用在线平台,打造教师教学新方式

疫情期间,很多地区的学校无法正常开学,只能组织学生们线上上课,这让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化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线学习平台,只需要一个电脑或手机,不同地方的学生、教师就能够“聚集”在一起,参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交流。然而,在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遇到了难题,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使得上课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启迪学校管理者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方面,教师使用比较广泛的有钉钉平台,借助它发起“视频会议”的功能,选择参会成员,支持300人同时在线进行学习,在“课堂”之中一起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日常培訓中,我们就要组织教师去熟悉相关的平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平台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和功能讲解,提高教师对教学平台的运用能力。

技术熟悉之后,我们还要加强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无论是教学的空间,还是互动方式,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直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是无法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的。那么,为了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增强对于课堂互动的把控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的电子大屏幕对学生们进行提问、笔记展示等,打造一个更“沉浸”的学习氛围,从而便于学生们找到学习的仪式感,也能够互相了解情况,跟上教学进度。信息技术打造的在线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学习空间、时间的束缚,也给了学生们更多的选择权、自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提高自身对于新教学方式的把握能力。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课堂之中,借助这种新的教育手段,教师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联系学科知识的特点,来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支撑有效的信息化课堂的开展。

例如:随着科技辅助教学技术的愈发成熟,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成为一个新的教育探索。让“微课”进入课堂,借助微课的价值和作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帮助教师增长见识,提高技能。学校可以在学科组推行微课教学,鼓励教师们参与微课制作,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去学习微课如何开展教学、动作技术示范、拍摄与编辑,只有掌握了这三大能力,教师才能把握住微课教学模式的核心。在微课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教师们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借助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攻克课程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条理清晰、有针对性地学习。

在传统课堂上,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教授某一模块的知识,只能在课堂上快速讲述,很多知识无法深入进去。学生们可能当场记住了,但没有多久就可能忘记了。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它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线下。教师在微视频中全方位展示某一知识点的内容,加入课外的学习资料,设计巩固的题目;学生们则可以自由选择观看,之后还可以定期复习,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最终牢固掌握知识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使教师不仅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探索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拓宽教研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新时期,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者”,而是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主动创设教研空间,拓宽教研渠道,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教育科研工作,在切实的科研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学术和研究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完成“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数字化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很多学校都将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在科研的选题方面,可以更加侧重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研究。

第一,我们要促进教师与行业同事的科研交流。行业交流是当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但是也是被很多人所忽视的一个方式。同行之间的经验探索,密切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环境也更为轻松、民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应该每一个学期开展1~3次的同行交流经验会,组织在校的教师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同行交流,特别是了解信息化教学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开拓本校教师的眼界。

第二,在学校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鼓励本校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互相听课、评课,了解其他教师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以得到关于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启发和提升。观摩课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我校很多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们的感官被调动,学生们感受到了课堂的有趣和互动,在切实的情景中就会更加主动、高效地学习知识。

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省、市、区及学校的课题征集活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普遍性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参与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仅是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对教学环节进行抽象思考,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更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优化的方案,不断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四、不断完善硬件,建设智慧校园和课堂

在硬件建设上,城关镇第一小学大同校区总投资460万元的智能化校园,经过3个月施工,将广播系统、录播系统、监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场景随时再现、教学过程有效监控、学生安全适时管控;利用优质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安防。

在使用培训上,一方面,学校升级校园网络设备,每个教室和校园各处均安装无线AP,互联网信息节点遍及全校,连通了全校各个区域,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学校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触摸屏一体机和智慧课堂“超脑”,实现网络优质资源“班班通”。另一方面,注重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六安市教育云平台、六安市智慧学校的使用。为满足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学校与部分网络资源网站和平台沟通,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于备课和教学。利用平台和学校智能化校园系统,将教学、教务、考勤、家校沟通、校园管理全部采用信息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激活了课堂教学,赋予了其无限的发展活力。学校管理者必须要看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巧用在线平台打造教师教学新方式、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拓宽教研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罗桂英.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

[2]张欢钰,陈庆胜.青年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大赛带来的思考[J].才智,2019(32).

[3]李文敏.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感想[J].科技风,2014(24).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发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