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创新思维培育浅谈

2021-11-03陈代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0期
关键词:新颖性创新能力创设

陈代英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尽可能地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动且独立地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新事物等都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将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一、“个性化”阅读,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而且由始至终,阅读的方式要学生去运用,阅读的任务要学生去完成,阅读的目的和效果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独创精神,应肯定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的个性。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这样做:第一步,围绕目标,自主提问。鼓励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发问质疑;第二步,围绕问题自主阅读。师生一起筛选探究价值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和阅读内容,选择阅读的方式,或重点读或通读,或默读或朗读,或思考或勾画等;第三步,自主交流、评价,检验并催化阅读效果。让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尝试着进行评价。

二、重视阅读教学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重视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问题解答的有序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個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创设问题要有序,分步设置,循序渐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级而上,步步登高。

其次,创设问题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也是学生智力的敏锐程度,其集中表现为能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另外,它还表现在个体进行思维活动时根据客观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所设问题切忌千篇一律,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

第三,创设问题的新颖性,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只有注意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激发其思维的与众不同。

三、“想象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述,通过想象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努力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大致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激活其想象力,第一步是揣摩;第二步是各种形式的朗读;第三步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认识课文。从而使之深入意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体会作品的艺术技巧,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有效地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畅想、畅言,在精神处于自由、活跃的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各种想法涌动交汇,撞击出创造的火花,切实培养学生阅读之创新思维,让学生成长为个性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新颖性创新能力创设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日本计划将新颖性宽限期延长至12个月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新颖性推定规则
例谈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设计技巧
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