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交流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21-11-03步丹月
步丹月
当前高中校园里,语文学科在学生当中不受重视,作为一个语文学科的从教者,是何等震惊与汗颜。
在高一下学期开学之初,接到镇江市教研室的通知,要求我校开一节关于“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语文教学观摩课。教研组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首先就是为学生布置新的读书任务。主要是文质兼美的篇章,中外古今,来源不限,其中包括中学生必读的名著。学生用一周的时间阅读、思考、整理、成文,最后在课堂上演讲交流。
按照一直以来的思路,接下来的读书内容该是对《雷雨》的阅读交流。当我把任务布置下去,将观摩课大致向学生加以说明之后,学生个个兴奋异常,摩拳擦掌,争取自己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
接下来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讨论、搜集资料。当课代表把她整理之后的较为成熟的上课方案交给我的时候,我再进行最后的调整、安排。最后,整个读书交流课堂定位为“读《雷雨》,说蘩漪”,如期地开展了教学观摩课。
整个读书交流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在对蘩漪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上,学生基本分成了两派,一方肯定与理解,一方否定与批判。鉴于此,在第一个环节上,我把学生写好的最具思想性的文章选出两篇,分别代表一方的看法,在课堂上分别演讲,达成思想的交锋。在这两名同学上台交流之后,进一步展开同学之间的讨论、质疑,从而完成对蘩漪这个人物的全面理解。在此基础上,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即选出两名同学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陈述,从蘩漪的作为上,展开关于人性与道德孰重孰轻的讨论。作为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是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引导的。最后一个环节,选出了一名自然人身份的同学,去观察蘩漪、怜悯繁漪,没有任何的道德上的指摘與辩护,她只是真心地希望蘩漪能够自己打破束缚她的牢笼,找到自由,而不是依靠周萍。最后,我以这名同学的演讲内容为契机,通过拓展对“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必然性的认定,让学生认识到,即使对蘩漪心怀怜悯,但,靠她自己打破牢笼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她身边的牢笼是重叠复杂的,是整个封建社会。
这次的教学观摩课,让我收获很大,更加坚定了我在学生当中深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决心。我们的课堂必须做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为中心,如果我们送给他们的是充满智慧与活力的语文课,那么,何愁他们不主动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在开展这样的读书交流之后,学生的思想、心得,便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交流碰撞的结晶。在不断的交流、碰撞甚至辩论之后,学生的思想会互为补充,认识会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