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理论根基与建构路径
2021-11-03李玉静
李玉静
在迈向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国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主张,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在整个教育体系层面形成支持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社会层面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技能人才的高效利用,实现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力资本支撑价值。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范畴,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探寻技能型社会的理论遵循及建构路径。
在经济学视野下,新人力资本理论为技能型社会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技能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载体,教育和培训制度的质量及其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使用和进一步发展程度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国家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而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是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学视野下,技能形成理论为技能型社会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技能形成理论强调把技能发展放到更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要摆脱仅仅把正式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作为技能提供者的观点,主张采取整合性的技能开发路径,并特别强调政府、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与企业之间在技能开发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协作关系。
总体来看,虽然技能型社会的最终目的指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其是一个超越职业教育及教育体系的概念,其指向是教育制度的重构、新的社会文化的营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基于此,其建构路径可以从三方面展开。首先,重塑以终身学习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机制。技能型社会强调从一种更广泛的视角看待技能问题,即不能仅仅从正式的教育与培训及资格发展的视角进行技能人才培养,而要从学习者一生技能获得、利用、维持的视角来看待技能问题。据此,要对整个教育体系,对包括儿童早期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学习等不同教育阶段进行统筹协调设计,改革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评价机制,为所有学习者建构一个终身化的技能成长制度框架。其次,构建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治理体系。技能型社会构建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劳动力市场、行业企业等多个部门的复杂系统,其既要实现对于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还要在整个社会层面增强对于技能人才价值的认知,并在经济发展层面有效发挥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技能系统的复杂性要求不同部门间的政策协调一致,以一种系统性的路径把技能发展与更广泛的经济、企业和社会发展战略有效结和起来,实现对于技能系统的高效治理。第三,实现对于技能人才的高效利用,增强技能系统的响应性。建立并全面落实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相关制度,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落实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现技能人才人尽其材、尽展其才,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技能人才的潛能,使每个技能人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促进整个社会尊重技能人才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