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岛”时期的《每日译报》社

2021-11-03朱少伟

上海工运 2021年9期
关键词:租界新四军抗战

朱少伟

1937年11 月,上海沦陷,租界变成“孤岛”,原先在申城出版的许多报纸均因环境险恶而停刊或迁离。中共江苏省委决定设立文化界运动委员会(简称“文委”),坚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当年,“文委”创办的《每日译报》社积极出版报刊和书籍,为上海工人群众开辟了一个认识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窗口。

报刊史上的一项“创举”

1937年12 月9 日,“文委”创办的《译报》在沪问世,每天出版,系四开小报。它的新闻全部译自上海出版的外文报刊,约占四分之一篇幅;其余四分之三篇幅登载译自各国报刊的通讯、言论等,有些介绍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广大人民抗战和进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情况,有些报道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那时,这被视为报刊史上的一项“创举”。该报由夏衍、梅益和姜椿芳出面发起,梅益具体负责,内容充实,编排新颖,得到了读者好评。然而,到12 月20 日,出至第十二期,因“它向读者透露了一些像南京大屠杀一类的重大消息”,遭到了日伪势力破坏而被迫停刊。

在此情况下,梅益等请示党组织后,利用外国报刊在上海租界的合法地位,着手借用洋商名义办报。经短期的紧张筹备,《译报》更名《每日译报》,以英商大学图书公司(香港注册)名义出版,由与上海租界巡捕房有联系的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担任发行人,他们只领干薪,不过问具体办报事务。

《每日译报》于1938年1 月21 日在沪印行,系上海租界内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第一家“洋旗报”,发刊词中英文并列,为了迷惑敌人未公开办报的真实意图。日本侵略者虽蛮横地强令上海租界内华人办的报刊接受“新闻检查”,但对挂上洋商招牌的《每日译报》社却无法钳制。

根据团结抗战形势的需要,《每日译报》以统一战线面目出现,它实际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先后设于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70 号和160号。该报聘请原《申报》编辑钱纳水为主笔,又聘请王纪华为经理,由张宗麟担任董事长;编辑部由梅益、王任叔、韦悫等负责,钱杏邨、于伶、钟望阳、陈望道等主持副刊或专刊,姜椿芳、林淡秋、胡仲持等参加翻译工作。

《每日译报》初为4 开小报,后扩成对开大报。该报的新闻、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起初博采自上海租界内出版的俄文《消息报》、英文《字林西报》、法文《上海日报》、德文《远东新闻报》以及当地能看到的许多外国刊物,后也综合各方电讯(主要根据塔斯社电讯)报道中日战事新闻,并从内地《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报纸转载文章。该报及时地向广大民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如从1938年8 月23 日起连续12 天译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全文(9 月4 日出版单行本);11 月27 日译载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国共两党同志书》等。

《每日译报》始终坚持选择有利于抗敌的稿件,如1938年6 月3 日译载美国记者斯诺的文章《在日军后方的八路军》,叙述八路军同日寇交战数月后,已成为中国最强的一支军队;8 月23日译载斯诺夫人的文章《东战场上的新四军》,报道新四军英勇作战,在敌后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每日译报》对于汪精卫等叛国投敌的行径予以严厉谴责,如1939年4 月6 日发表《声讨汪精卫及其奸党》,呼吁对汪精卫及其党羽都以叛国通敌罪论处,而且肃清与之遥相呼应的内奸。该报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迅速予以揭露,如1938年6 月15日报道,日机狂轰滥炸广州平民区,炸死炸伤8000 多人;同年5月11 日报道,日军在大同成群结队闯进当地居民住宅抢劫,强奸妇女;1939年4 月13 日发表社论,指出日军在华北采取毒化政策,将鸦片像蔬菜、鱼肉一样放在市场公开出售,欲诱使人们吸毒,这比武力侵略更为恶毒。

《每日译报》还译载了国际著名人士杜威、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和罗素等所发表的联合声明:“因为看到对于东方文化的狂暴的摧残,为了人道,为了和平和民主,我们提议:所有国家和人民都起来自动地抵制日货,不卖和禁运军火原料给日本,并与日本停止一切有利于日本侵略的政策合作;同时并尽可能援助中国从事救济与自卫,直到日本从中国撤退所有军队和放弃其侵略政策为止。”

《每日译报》的“特讯”“专电”,常报道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和前线战况,这些都是在上海租界别的中文报纸上难以看到的。随着时局的进一步恶化,上海租界当局限制言论和新闻的通知频频发给报馆,编辑部巧妙地进行周旋:不准出现“抗战”便以“奋战”代替,不让提及“汉奸”便以“歹徒”代指,用各种方法使之不能抓把柄查禁。

《每日译报》因特色鲜明,消息准确,栏目丰富,颇受各界欢迎,每期发行量曾达三万份,有时上市不到一个小时便被读者抢购一空。它的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孤岛”时期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也犹如直刺日伪心脏的锋利匕首。尤其值得一提,该报曾首倡“节约救难”捐款活动,得到近八万市民响应;还曾向工商界募集龙头细布七千匹、胶鞋四万余双,组织两批上海民众慰劳团赴皖南慰问新四军。

黑暗中“小小的火炬”

1938年10 月10 日,为了加强研究、论证、阐释,《每日译报》社又创办《译报周刊》,每周三出版,由冯宾符主编。其发刊词这样说:“从血泊里创造出更辉煌更值得庆祝的新双十节,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在辛亥革命纪念中必不可忘却的任务。就在这种意义下,我们这个小小的火炬……点亮了,愿它在大时代中发生一点微薄的照明作用!愿它在爱好光明的伟大一群中燃燃不息!”该刊开辟“小言”“一周战局”“每周瞭望”“知识讲座”“战争知识辞典”“时事问题讨论大纲”“人物介绍”“生活漫谈”“各地通讯”“读书顾问”“读书信箱”等栏目。该刊译载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全面反映抗战局势,生动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及陕甘宁边区情况。

《译报周刊》第一卷第五期,推出《转战江南的新四军》特辑,编者按中说:“新四军成立已经一年了,但是他们开入沦陷区作战还是半年前的事。这半年里,他们在叶挺、项英两军长的领导下,深入日军后方,转战江南,曾经建立了不少的殊勋。”该特辑译载的外国记者通讯,以《新四军印象记》最为详尽,其中介绍:“新四军成立一个月后,它的部队就在成千上万的地方民众和伤兵们的欢迎下,从岩寺挨次出发了”“二个月后,捷报就像雪片一样飞到它的军部里去”“三个月内,已经和敌人作战过一百多次。可是,因为他们和外界的消息不能灵通,所以在上海的人们就很不容易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捷报”“新四军是在服从政治的战略上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所以它的战术也一天天的坚强起来了”“‘变敌人后方为前方,打破敌人统治江南的美梦’,发展广大的游击战争,争取最后胜利,是抗战口号,也是新四军的主要任务”。这使上海人民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就活跃在申城周边,增强了胜利的信念。

《译报周刊》的第一卷第十一期,发表《欢迎“上海民众慰劳团”大会》,报道了皖南新四军军部欢迎上海民众慰劳团的盛况,曾摘录项英的讲话:“我们今天欢迎上海民众慰劳团的代表们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上海沦陷已有一年,他们在敌人铁蹄压迫下,进行了艰苦英勇的斗争,配合着全国人民的抗战”;也曾摘录上海民众慰劳团负责人讲话:“今天看到诸位同志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我们很惭愧,上海因为环境关系,不能够大大的开展工作……希望今后上海的救亡工作与你们的斗争联系起来”。这激励了上海人民尽力支援抗战的热情,此后又开展了对新四军的慰劳和物资援助。

《译报周刊》第二卷第九期,登出《今日的江南游击区》,指出:新四军“在卫岗,在新丰车站,在句容,在高资车站,在丹阳,连续不断的袭击,接连不断的胜利……在今天,谁掌握了江南,是很清楚的”。这等于是明确宣告:江南早已由新四军控制。

《译报周刊》注重图文并茂,以增强阅读效果。它的封面别具一格,如第一卷第三期的封面有漫画《死亡之门》,揭露有的国家采取“绥靖”政策,那种姑息养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一卷第四期的封面有画作《中国唯团结可以致胜》,动员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御外敌,争取最终的胜利;第一卷第五期(《转战江南的新四军》特辑)的封面有新四军军长叶挺照片,体现了抗战将领的豪迈气概;第一卷第七期封面有木刻画《温情封入棉被里,雪中战士尚单衣》,号召人们尽力援助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抗战官兵;第一卷第十期封面有画作《去吧!祖国在叫唤你》,呼吁有志青年奔赴前线,为祖国而英勇战斗。这些放在《译报周刊》封面的美术、摄影作品,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有真切的感召力。由于该刊设计考究、内容精彩,受到了读者称赞。

丛书和丛刊“策划精到”

《每日译报》社除了出版一报一刊,还推出了“每日译报丛书”和“每日译报时论丛刊”。当年,“每日译报丛书出版预告”申明:“每旬出书一册,每册约四万字至六万字;以下各书,即将陆续出版”;同时,列出了14 种书籍,其中有《国际妇女动态》《女战士丁玲》《西北特区特写》《中国抗战战略检讨》《国际名人评介》《战时日本的经济危机》《日苏日英军力比较》等。“每日译报时论丛刊”则推出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论著,其中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有专家经研究认为,它们“策划精到,特色鲜明”。

1939年5 月18 日,上海租界当局屈服于日军的压力,迫令《每日译报》社暂停业务;第二天,《申报》发布关于《每日译报》的启事:“顷接英领事馆通知,称奉英大使馆谕令,自今日起停刊两星期”。然而,此后《每日译报》却复刊无期,终被扼杀。《译报周刊》则坚持到6 月22 日,出版了第二卷第十、十一期“特大号”(实为抗战两周年纪念特辑),编者在《告别读者》中说:“亲爱的读者们,切莫为我们这个小小的挫折而灰心,中国的文化事业一定要蓬勃起来的,这同中国抗战一样,必然得到最后胜利。我们自然要更坚决地更沉痛地奋斗下去……”

《每日译报》社虽存在时间不算太长,但它们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孤岛”时期上海各界联合起来英勇地同日伪进行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租界新四军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天津租界史研究现状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