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一”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02李文龙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李文龙

摘要:信息化时代给人们不仅带来了快捷高效的信息交互,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软件技术是信息化实施和应用的基础,促使相关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爆发式上升。高校作为培养软件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不断地对市场发展需求进行探索,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下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让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的质量,针对当前“校企合一”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合一”;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引言:

软件信息化应用的普及,还有相关专业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利好,促使更多企业都认识到软件技术专业应用的优势。因而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此类学科人才的选拔。但是很多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应用时与实际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人才无法发挥出其专业水平,也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一”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相关要求。为后续的毕业、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可见“校企合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

一、关于“校企合一”

(一)采取“2+1”的培养方式

“2+1”的教学培养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内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第三年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身份和认知的转变,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但是仍存在实践应用的脱节问题。主要是前两年的学习,企业并不参与。而后续的一年实习期也仅是学生的单打独斗。企业接收这样的学生,不仅管理难度大,而且其技术应用水平也无法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导致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改变现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一”的方式来强化校企结合的程度。前期由学校作为主导后一年由企业进行主导,由学校统一给学生安排学习和实习,进行项目的实际训练和学习,企业则会安排相应的工程师进行指导,除了必要的专业化知识学习之外,还会逐步渗透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职业认知意识。

(二)课程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将企业先行的实际项目案例作为开展教学和实训的内容,结合软件课程教学和开发等软件核心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做-学-教”的一体化的模式。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融合方式结合企业的项目开发经验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利用这种方式,让课程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让企业的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企业的模拟实训联系来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

二、关于“校企合一”模式的应用

(一)結合企业的案例进行教学

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时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教研主任作为项目的主管,而其他老师则分别担任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责,让学生们承担项目中的程序编写和测试工作。从而对项目进行分析和分解,将项目中出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工作充分融合进案例,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应用中更好地了解知识内容并掌握关键知识点,不仅能够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具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一”的工作模式中,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核心内容。但是从知识转化到技能的传统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技能发展需求。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常常在毕业之后从事的岗位多为界面设计、项目编程、软件测试、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校企结合之后要更加充分地了解市场对于岗位人才的应用需求和对应的能力要求,结合现阶段在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软件技术性专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规律,逐步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强化岗位核心应用水平以及综合应用实践能力,通过不同层级的需求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在建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要将相关的专业认证证书以及企业的资格认定内容与教学课程相融合。通过将双证书教学与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专业化的资格评定。

(三)校企共建过程中的评估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一”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应用不仅要注重学校在教学质量的应用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还需要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方面的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估。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这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反馈工作不仅能够改变教学方向,提升教学应用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校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当然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除了学生在校内的成绩考核之外,还有职业技能水平的测评。通过包括座谈会、企业评价以及督导评教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实践应用水平。当然学校在后期还要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满意度,从而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后续的教学体系的调整提供参考。

三、结束语

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工作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软件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软件人才是高校不要不断研究和提升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一”的方式让这种供需关系以及能力应用进行转化,让学生学的对口、让企业用得放心,才是教学模式转变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露,宁方美,牟晋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5):112-114.

[2]张晓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1):75-78.

[3]张琳琳.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研究[J].职业技术,2012(10):6.

[4]王德山,邵剑平,徐汇音,李洁.构建高职“校企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08):35-36.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析
Thinking Through Visual Communication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