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蝇蛆病1例及文献复习

2021-11-02赵海燕吴秀萍李巍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皮下包块入院

赵海燕 吴秀萍 李巍

摘要:目的 提高对儿童蝇蛆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儿童蝇蛆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研究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复习我国其他医院报道的皮肤蝇蛆病病例报道,总结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总结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例患儿为4岁,男孩,临床表现为左侧腹股沟区、右侧季肋区、右侧腹股沟区皮肤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包块,包块周围皮温略高,包块处触痛明显,虫体钻出后的皮肤损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其中右侧髂前上棘处包块破溃后有白色圆柱状半透明活虫爬出,经鉴定为牛皮蝇,给予头孢他啶、西替利嗪、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及外科切除包块的治疗,共治疗13 d后出院,出院1月、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痊愈。从相关文献检索的皮肤蝇蛆病可见,蝇蛆病是蝇类幼虫侵入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组织而引起的一种害虫,人类蝇蛆病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国皮肤蝇蛆病发病率仅次于眼蝇蛆病,主要致病蝇种为牛皮蝇和纹皮蝇;好发于畜牧区,主要高发地为四川省西北地区,其次为青海省;以儿童多见。发热、游走性疼痛性皮下结节、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虫体钻出后的皮肤损害是皮肤蝇蛆病的典型表现,可并发心脏、  肺、胃肠道和大脑等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典型患者可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丹毒、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   和腮腺炎等其他疾病。检出蝇蛆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據。皮肤蝇蛆病无特异性治疗,多采用去除蝇蛆和对症治疗。阿苯达唑片、氯喹片或甲硝唑片等驱虫剂用于治疗有内脏器官损害患者。结论 皮肤蝇蛆病多见于儿童。对不明原因发热、游走性疼痛性皮下结节、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有虫体钻出的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皮肤蝇蛆病。诊断皮肤蝇蛆病主要依据为检出蝇蛆,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关键词:幼虫;儿童蝇蛆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2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进入皮肤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极大。尽管我国经济水平已经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但皮肤蝇蛆病仍然存在并且容易被误诊。本研究对本院2019年10月确诊的1例儿童蝇蛆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9年10月9日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蝇蛆病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研究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病史采集 患儿4岁,藏族,长期居住于青海省玉树市,牧民,因“发现全身皮肤散在包块15天”于2019年10月9日收入本院。患儿于入院前15 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大小约0.3cm * 0.5cm ,当时无红肿热痛,活动度可,无压痛,家属未予以重视,未进行任何治疗,入院前10 d,发现右侧季肋区出现一1.0 cm *2.0cm的皮肤包块,包块处有肿痛,伴低热,皮下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前往当地社区门诊就诊,当时诊断“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感染”,予以“头孢噻肟”等药物静点治疗7天后,腹部包块较前缩小,停静点药物治疗。入院前2 d患儿右侧髂前上棘处出现3个大小约2.0cm *3.0cm的包块,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患儿父母及兄妹无类似症状。查体:T 37.3℃,P 107次/分,R 28次/分,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腹股沟区、右侧季肋区、右侧髂前上棘区皮肤可见散在皮肤包块,其余无异常。

1.2.2 入院后检查 入院后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及X射线胸片、体表肿物彩超及头颅CT检查。

1.2.3 诊断方法 入院后 2 d, 患儿右侧髂前上棘处的1处包块破溃,经诱导后有一长约1.0 cm 的白色半透明活虫爬出,立即送微生物检验室后明确诊断为牛皮蝇幼虫,最终确诊蝇蛆病请微生物室会诊后明确诊断。

2 结果

门诊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4.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2.3%,嗜酸粒细胞计数为8.12*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3.65*109/L,血小板计数411*109/L。胸部正位片示:两肺支气管炎。体表肿物彩超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软组织探及1.9 mm X 4.1 mm的高回声包块,周边回声略凸,较高处可见5.2 mm X 1.5 mm 的不规则低回声影。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2 诊断结果

入院后患儿右侧髂前上棘处包块破溃后爬出1条长约1 cm 的白色半透明圆柱状虫体,立即送微生物检验室后明确诊断为牛皮蝇幼虫,确定该虫体为牛皮蝇幼虫,最终确诊为儿童蝇蛆病。

2.3 治疗结果与转归

入院后给予患儿静点“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西替利嗪”抗过敏、“阿苯达唑片驱虫治疗7 d 后,患儿皮肤包块缩小,病情平稳,联系腔镜外科将患儿其余包块进行切开取虫,术中共切除包块4枚,切开后未见虫卵及蠕动虫体,术后6 d 出院。出院2周后随访,复查血常规和胸部X射线片均正常,皮肤无新出包块。

3 讨论

蝇蛆病是由双翅目环裂亚目昆虫幼虫(主要为蝇类幼虫-蛆)寄生于人体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根据蝇蛆寄生的部位不同,将蝇蛆病分为胃肠道蝇蛆病、尿道蝇蛆病、眼蝇蛆病、耳鼻咽蝇蛆病、创伤性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

皮肤蝇蛆病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1],分布地区较广,主要是四川、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的畜牧区[2]。在畜牧区工作和生活的人,只要与牛羊接触后均可能发病。报道地区居于首位的是四川省西北地区,尤其是甘孜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这些地区是牛皮蝇和纹皮蝇的主要流行区,牛感染蝇蛆比例高。

皮膚蝇蛆病就诊的时间一般集中在6月~9月,夏秋季,与蝇类繁殖活跃期一致。本病见于各个年龄阶段,但是以儿童居多,甚至包括新生儿,这可能与当地卫生条件差、接触牲畜和蝇类几率大及饮食习惯有关。皮肤蝇蛆病的感染途径包括蝇产卵在牛羊身上、牧草叶背面、人的毛发、衣物、创伤处[3]以及蚊虫吮吸人血时将卵带到皮肤上等。 蝇卵在人体皮下寄生(4~6)d孵化出第Ⅰ期幼虫,幼虫沿毛囊及受损的伤口进入皮下组织继续生长、移行而逐渐出现临床表现。

由于人是蝇蛆的非正常寄生宿主,故多停留于Ⅰ龄幼虫,仅个别发育到Ⅱ龄甚至Ⅲ龄幼虫。当幼虫侵入人体后,蝇蛆可继续侵犯人体多个部位,主要是背部,其次为胸部、头面和下肢,亦见于肩部、头皮、眼眶、颈部、腰背、大腿或小腿,甚至大阴唇和肛门[4]。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游走性疼痛性皮下肿块,有时出现匍行疹和疖肿;很少为单个幼虫感染,多为数个幼虫感染。蝇蛆异种蛋白作用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不规则低热、烦躁、失眠、疲乏、食欲不振、荨麻疹、神经痛等症状,个别病例表现为心悸、嗜睡、遗尿,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突出;也有报道伴随全身变态反应,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关节痛或腹痛、胸部X射线摄片显示肺炎改变和胸膜反应。蝇蛆病的诊断通常很容易,然而幼虫并不总是通过皮肤上的洞可见,如果没有皮肤溃烂或发现蝇蛆,皮肤蝇蛆病可能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丹毒、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和腮腺炎[5]。由于蝇蛆具有皮下移行的特征,或者蝇卵进入胃肠后未被消化液杀灭,往往经门静脉随血循环扩散至全身不同部位,侵犯肺、胸膜、心脏、心包、胃肠和大脑等器官而产生继发内脏器官病变,并发嗜酸粒细胞性肺炎[6]、胸膜炎、胸腔积液[7]、脓胸[8]、心包积液、心脏损害[9]、化脓性脑膜炎[10]等。

1994年首次使用超声诊断蝇蛆病[11],此后,它被用于一些人蝇蛆病的诊断[12],高频超声是一种简单、快速、无创和廉价的评估许多皮肤病变的方法,特别是,它可以帮助鉴定幼虫,区分蝇蛆病与囊肿和脓肿,超声波也可以帮助指导寄生虫的取出,并确保它已被正确地取出。此外,多普勒超声可以实时、高清晰度地检测蛆体的自发运动。经过训练的人也可以探测到幼虫阶段,能够推测幼虫穿过皮肤前几天的情况[14]。

本例患儿来自牧区,有与牛马等牲畜接触史,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包块破溃后有活虫爬出,结合各项检查,最终确诊为皮肤蝇蛆病。检出蝇蛆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有条件时,应进行特殊染色,根据口勾、前气门和后气门形态,进一步明确蝇蛆的种属。皮肤蝇蛆病要以预防为主,根本措施是灭蝇,灭蝇药物首推溴氰菊酯。

目前本病治疗尚无特效药,多采用去除蝇蛆和对症治疗。一般待幼虫自行排出,一旦蝇蛆从皮下排出,病人即获痊愈。采用局部切开取虫或肿块顶端出现小孔时用手挤压肿块可挤出蝇蛆,常规消毒处理伤口即可。对于蝇蛆移行引起明显瘙痒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以缓解症状。内脏受损时,可口服阿苯达唑片(商品名:肠虫清)、氯喹片或甲硝唑片[4],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例患儿采用静点抗感染、抗过敏、驱虫药物治疗,结合外科治疗后出院,出院1月及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痊愈。

参考文献:

[1]Robbins K, Khachemoune A. Cutaneous myiasis: A review of the common types of myiasis[J]. Int J Dermatol, 2010,49(10):1092-1098.

[2]Liu XH. One case of children myiasis with eosinophilic pneumonia [J].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2010,28(2): 107.

[3]Zhang XW, Xue ZL, Zhao Q. One case of a large area of head wound infected by maggots [J]. Chin J Misdiagn,2008,8(28).

[4]Xie PY, Liu P. Three cases of children myiasis[J]. Acta Paeasitol Med Infect Dis, 2010,8(4):227.

[5]Ma ZH. Lesson from misdiagnosis of cutaneous myiasis due to careless physical examination: Case report of cutaneous myiasis [J]. New Chin Med, 2008,39(9):610.

[6]Liu XH. One case of children myiasis with eosinophilic pneumonia [J].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2010,28(2): 107.

[7]Zhang C, She JS, Zhang WQ. One case of cutaneous myiasis with pleural effusion as the first manifestation[J]. Guide Chin Med, 2011,(17):299.

[8]Wei XJ. One cese of cutaneous myiasis associated with empyema [J].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2002,20(1):7.

[9]Wang Y, Tao ZB, Wang J, et al. One child with heart damage caused by cutaneous myiasis [J]. J Pedatr Tradit Chin Med, 2008,4(3):39.

[10]Wang YQ. One case of purulent meningitis caused by myiasis [J]. Clin Focus, 2009,24(15):1369.

[11]3.Szczurko C, Dompmartin A, Moreau A, Belloy F, Remond B, Leroy

[12]D. Ultrasonography of furuncular cutaneous myiasis: detec- tion of Dermatobia hominis larvae and treatment. Int J Dermatol. 1994;33:282-283.

[14]4.Bowry R, Cottingham RL. Use of ultrasound to aid management of late presentation of Dermatobia hominis larva infestation. J Accid Emerg Med. 1997;14:177-186.

[15]11.Bovino P, Cole J, Scheatzle M. Ultrasound visualization of atyp- ical abscess ultimately containing bot fly larva. J Emerg Med. 2016;51:144-146.

猜你喜欢

皮下包块入院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香油消肿化瘀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超声对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的鉴别诊断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
面颈有包块 不痛也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