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个课堂” 助推汉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11-02杨守奎
杨守奎
近年来,汉中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深化“三个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汉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积极创新“第一课堂”常规管理
强队伍打基础。大力推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实施党员教师“双培养”工程,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学校党建“一抓两促三提升”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实施意见》《汉中市“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大力培养省市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
建机制重管理。出台《汉中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指导意见》,从教学组织管理、课程管理、过程管理、研究管理等4个部分18个方面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今年,出台《汉中市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基地)实施方案》,建成1个市级初中学科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13个市级初中学科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每个学科确定2名基地负责人、1名学科负责人,遴选专家团队40人、市域内外学科领军团队成员74名。通过开展高质量常规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破解课改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着力打造学科育人的“讲台”、学科教研的“平台”、教师成长的“舞台”。
不断提升“第二课堂”服务水平
加强社团建设。结合本地特色课程资源优势,探索实施艺术教师学区内走教制度,艺术师资资源共享,保证中小学校能够按课程大纲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社团活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教师依据自己的特长申报社团自行选择搭档,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由选报,学校根据申报情况组织实施。师资方面,校内以有专长的教师为基础,拓展外聘专业教师和家长义工为校外资源。
规范课后服务。全市全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着力破解学生放学后的看管难问题,凸显“教育温度”。
努力拓宽“第三课堂”育人功能
统筹全市各类优质社会资源,梳理现有的2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去粗取精,建立“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企业+”等类型的劳动实践基地,形成以市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中心,布局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等四大类劳动实践基地的“一体四翼”格局。围繞“感知汉文化、研学游汉中”的部署,开发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建成34个中省市研学实践基地和1个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一批研学旅行课程,培养一批研学旅行辅导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今后,汉中市将围绕 “三个课堂”的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不断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育打造一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切实发挥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基地)作用。计划到今年年底,各县(区)完成各学段、各学科指导基地建设任务。通过搭建市县两级学科教育教研平台,建好、管好、用好学科指导中心(基地),使学科朝着利于学生发展、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质量提升等方向发展。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一批代表汉中市基础教育学科建设水平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水平的示范学校,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指导,打好课后服务组合拳,和学生睡眠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合起来,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组建程序、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活动要求、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社团建设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持“五育并举”,潜心研究不同学段教育新内涵,注重因材施教,利用校内各种功能部室、校外活动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让更多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第三课堂”教育活动。
(作者系陕西省汉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