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

2021-11-02惠强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育人课程

惠强

“三个课堂”首次将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教育场域,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明了“陕西路径”。

一、认识和体会

首先,“三个课堂”构建了全面育人的新生态。通过打造“三个课堂”,构建起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外教育环环相扣的完整育人链条,实现学生、教师和社会知识提供者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共同构成立德树人“大课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实践。

其次,“三个课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三个课堂”以大教育理念为主导,突破学科壁垒,按校内校外、层次类别、属性侧重点等不同,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社会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构,统筹为一个整体,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提供了抓手。“三个课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课程、文化、活动、管理、实践、协同“六个育人”真正协调统一。特别是“第三课堂”引领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各种场所,打开了育人空间,革新了教育观念,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方法路徑。

最后,“三个课堂”是振兴陕西教育的行动指南。今年,陕西省教育厅印发了“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向中小学延伸的实施方案,拉开了陕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帷幕。“三个课堂”的提出,既是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度实践,也是今后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三个课堂”突破传统课堂限制,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抓手、新动能和新阵地。

二、思考和行动

一是持续优化教育管理。“三个课堂”拓宽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空间,是对作业、手机、睡眠、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的有力保障,是对提升“四点半”课堂质量的重要支撑,更是对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有效实践。我们将以打造“三个课堂”为抓手,全面梳理教育改革举措,深化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德育课程化、系列化、体验化、实践化,大力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等要求,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2020年,宝鸡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开展“作业管理”和“成志教育”推广应用,吹响了“作业革命”的号角。我们将以“作业革命”这个“小切口”,作为撬动中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支点,进一步深化拓展“高效课堂”教改成果,打造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有机会进入“第三课堂”。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提升统筹能力,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做强“第一课堂”,做活“第二课堂”,做大“第三课堂”,努力实现“三个课堂”融会贯通,努力创造新的教育生产力。

三是着力推进协同育人。近几年,宝鸡通过“新时代·新教育”系列行动、“大思政+新德育”育人品牌培育等活动,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立体育人的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将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三个课堂”大学习、大研讨、大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和理解“三个课堂”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构建深化“三个课堂”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教育行政、科研及各级各类学校在建设“三个课堂”中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围绕建设“三个课堂”,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化文化、生态、阳光、健康、安全“五个校园”建设,创新发展学生社团,优化课后服务质量,拓展社会实践场所,着力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四是积极搭建社会平台。如何打破教育围墙,让学生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走向更加广阔的“第三课堂”,我们一直在实践探索。今年上半年,我们持续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认定了一批市级研学基地,随后将认定一批研学资质单位和精品线路,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支撑。我们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求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个县(区)级基地,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我们将积极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争取,力争让全市所有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化艺术场馆等全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为上好“第三课堂”提供一流条件。我们还将积极挖掘革命、乡土、民俗、农耕、工业等文化资源,加快开发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第三课堂”。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育人课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与三个课堂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