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探究

2021-11-02李仁玉

黑河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素养小学语文

李仁玉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的地位无可撼动。近年来,新课改将语言文字学习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关注对“雅言美字”的探究,这就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已经不再局限于引导学生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效益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雅言美字”的构造方法和深刻内涵。同时,借助积累展示、诵读训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雅言美字;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要突出实践性、运用性、感知性,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文字,构建知识系统,提高语文素养。”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内涵和独特性能。汉字的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多元的设计方向。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特性,掌握语言文字书写方法,进而主动学习语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探析“雅言美字”构造方法

要想对汉字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学生必须从汉字产生的源头进行学习探究,这是语言文字学习的规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重心就是感知汉字,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知,只有精准把握小学低段教学目标,将识字教学放在首位,才不会出现“低段教学高段化”的现象。在对汉字进行学习探究时,选准切入视角显得格外重要,切入视角选取得好,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敏感度就会更高,投入的精力自然更多。与其它语言文字不同,汉字有其独特的构造形式,这可以作为汉字教学的切入点。理清汉字的构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形、字义,切实提升语文课堂的人文特性和趣味性。

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时,教师首先对本节课出现的字词进行梳理,然后以“保”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能够从结构上展开分析:“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呆。”学生的表述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不能理解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教师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进行点拨,展示甲骨文中“保”的字形。“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个大人,他的手臂向后抱着一个小儿。”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再次观察这个字时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借助对汉字构造方法的解读,学生不仅快速掌握了汉字的字形,还对汉字的起源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汉字造字主要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方法。造字方法相对抽象,如果教师单纯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从汉字本身构造特点出发,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唯有如此,才能拉近汉字与学生的距离,让语言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二、挖掘“雅言美字”深刻内涵

对汉字的构造特点进行研究只是揭开其神秘面纱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把握和运用汉字,必须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内涵挖掘是汉字学习的更深层级。在对语言文字内涵进行挖掘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语言文字的表层含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工具进行含义探索。只有掌握了字词的内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其次是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这是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表层含义是最主要的任务。

教学《棉花姑娘生病了》一文时,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里面的许多字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对字词进行解释时,教师先让学生表述自己理解的词语内涵,接着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再次确认,最后将字词放在句子中进行理解。明晰了学习的方法后,学生进行实地操练。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可恶”这个词,存在认知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可恶”是因为蚜虫长得丑,还有的学生认为“可恶”是令人非常讨厌的意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明确含义,再将其放到句子中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对难度系数较大的字词就会有透彻的理解。

汉字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对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格外关注挖掘词组内涵。汉字与汉字之间的集合功能丰富,不同汉字的组合产生的含义不尽相同,教师要进行多维度引导,在拓展学生知识维度的同时,增加词语积累。

三、注重“雅言美字”积累展示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习活动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量后,自然会形成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这段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语言学习中积累是重要的环节,没有积累,语文知识学习就不可能生成。语文学习活动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知识积累、输出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雅言美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认知有自身的规律,如何才能完成量的积累,顺利完成知识内化,这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小学生能力有限,在引导学生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任务要适中,要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讲授《静夜思》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从诗歌中蕴含的意象着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着很多意象,其中月是最常见的,你知道哪些和月有关的诗句吗?”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检索,很快完成了梳理,将积累的关于“月”的诗句写到黑板上。学生的学习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些诗句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诗句展示结束后,教师没有从正确度上进行评判,而是从书写上进行评价。学生有了正面的榜样,自然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感知。通过积累语言文字,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开启“雅言美字”诵读训练

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过多地干预,要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用声音诠释文本内涵,释放自身情感。朗读是感知“雅言美字”最高效的教学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将词语、句子、篇章熟读成诵的过程。既然要读,必须发声。在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布设趣味化、系统性的诵读训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和个性的平台。在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朗读形式是自由读、齐读,这样的朗读形式不够新颖,难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教师要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丰盈诵读形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趣味化的诵读中有感情地朗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疾苦的感人故事。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感知,教师布设趣味化的诵读活动,即任选一段课文进行诵读,形式不限,可以个读、合作表演读等。对小学生而言,小组合作诵读更能激发情感,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组合诵读。五分钟过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纷纷到讲台前表演、展示。在诵读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文本蕴含的情感,理解了题目的内涵。

经过诵读训练,学生不仅准确掌握了字词的读音,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在竞赛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锻炼,思想得到启迪。小学生理解能力、语言感知能力有限,但经过诵读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义,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情感得到升华。

無论是何种形式的“雅言美字”教学方法,都需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汉字的构造特点出发,对文本中出现的关键性语言文字展开探究,在整体把握汉字特性的基础上了解其深刻内涵。当学生的认知与汉字本身有更多契合点后,教师要注重对“雅言美字”进行积累和展示,并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加深学生的语言感知,彰显语言文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俞雯.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学苑教育,2017,(05).

[2]方志玲.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J].语言天地,2018,(09).

[3]周琴.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养人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J].教师,2019,(05).

猜你喜欢

素养小学语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