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1-11-02李秀庚岳中屹王高翔贺德栋
李秀庚,岳中屹,王高翔,贺德栋,赫 鹏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河南新乡 453100
结直肠癌(CRC)是全世界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最常见原因,每年诊断出CRC患者有140万,并且有70万人死于CRC[1]。目前,CRC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预测主要根据TNM分期:局部肿瘤扩散、淋巴结扩散和转移。但是,具有相同TNM分期的CRC患者预后常常并不相同[2]。因此,需要探寻更准确、有效地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指标。
炎症标志物与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炎性反应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HU等[3]研究发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可以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SII是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出的综合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其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的预后有关[4-6]。目前,关于SII 与CRC 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将探讨 SII 与CRC预后的关系,以期为CRC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1 月至2019 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CRC的患者 212例。病理检查结果由2 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同时进行判断。肿瘤TNM 分期依据第 8 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直肠癌TNM分期标准。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证实为CRC;(2)术前未行抗肿瘤治疗;(3)未出现严重感染或出血;(4)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原发肿瘤;(2)存在影响炎性指标的其他疾病;(3)存在影响炎性指标的药物;(4)因其他疾病死亡。此项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手术方式、并发症、术前血常规结果等一般临床资料。其中血常规检测为患者入院后手术前采集首次空腹静脉血后进行。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CRC患者手术到死亡时间)。SII=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 K-S 检验以确定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一般临床病理特征患者术前SII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CRC患者212例,其中男121例(57.08%),女91例(42.92%),年龄27~88岁,中位年龄61岁。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I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远处转移及不同TNM分期患者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一般临床病理特征术前SII比较[M(P25,P75),×109/L]
续表1 不同一般临床病理特征术前SII比较[M(P25,P75),×109/L]
2.2不同术后并发症表现患者术前SII比较 212例患者中,共有7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同术后并发症(腹胀、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出血)发生率患者术前SI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术后并发症表现患者术前SII比较[M(P25,P75),×109/L]
2.3不同预后患者术前SII比较 212例CRC患者在随访1年内死亡11例(5.19%),生存201例(94.81%)。生存患者术前SII为[516.24(365.72,645.81)]×109/L,死亡患者术前SII为[1 166.18(842.19,1 589.40)]×109/L。死亡患者术前SII明显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II是一项新定义的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廉价、客观的优点,它所包含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宿主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中性粒细胞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发生、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血管生成。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活性氧(ROS)、活性氮(RNS)或蛋白酶等促进肿瘤的发生[7]。CD8+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可被中性粒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刺激下释放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或精氨酸酶 1(ARG1)抑制[8-9]。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转移至肿瘤细胞可降解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1)和激活PI3K信号通路,从而导致癌细胞的增殖[10]。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耗竭或阻断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CXCR2)使血管形成减少,还可以通过抑制自然杀伤功能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外渗来促进癌细胞的转移[7]。血小板与血小板α颗粒富含有丝分裂原和生长因子,如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表皮生成因子(VEGF)通过 VEGF-R 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在多种肿瘤包括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肝细胞癌、肺癌和胰腺癌中均证实了TGF-β的过表达,其与肿瘤进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PDGF可促进转移性乳腺肿瘤的生长,其与乳腺癌转移程度和生存期有关[11]。淋巴细胞在宿主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使肿瘤细胞逃离免疫系统,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增加可提示肿瘤加重,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表明对肿瘤的抵抗力下降。因此,高SII可能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
在本研究中,在术后1年内死亡的CRC患者术前SII更高,表明术前高SII的CRC患者预后较差,同既往的研究结果类似[12]。SII作为预测CRC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优势在于其是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计算得出的,这些数据很容易获得。但是,SII通常无法重现,因为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会随着患者的炎症状况而变化。因此,SII的最佳计算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SII可以作为预测CRC原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指标,具有灵敏、简单、无创的优点。但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当前结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受原发性肿瘤切除的患者,尚未对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