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02杨华露莫蓓蓉颜巧元黄珍珍杜思旋

全科护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智症正确率医务人员

杨华露,莫蓓蓉,颜巧元,刘 萍,黄珍珍,杜思旋

失智症也称痴呆症,是因为脑部渐进性退化而影响人体认知功能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失智症的主要表现为记忆、学习、认知、语言、定向力、情感及社会行为的退化或改变,最终导致生活无法自理[2]。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失智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失智症病人已达5 000万例,预计到2050将增长3倍[3]。绝大部分失智症病人分布于低中收入国家,中国失智症病人约占世界失智症病人总人数的20%,居全球第1位[4]。失智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发现,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照顾能够有效预防失智症病人的相关功能丧失,并减少其并发症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为失智症病人提供规范的社区健康服务[5]。然而,边立立等[6]的研究发现我国社区提供的失智症指导和管理尚无法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求。还有研究表明,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是影响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7]。深圳市南山区为全国经济大区,为尽快提高全区医疗服务水平,组建了区域医疗集团,对辖区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旨在实现辖区居民的“大健康”目标[8]。基于区域内移民老年人及“候鸟”老年人的逐年增加,详细了解辖区内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为精准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现实依据。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7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岗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非医务人员岗位。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量为360人。

1.2 调查方法 在深圳南山区下设的2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发布招募广告,有兴趣参与研究者与研究人员联系。所有参与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样本。所有问卷提前录入问卷星,生成二维码。由调查人员在现场为参与者解释问卷调查目的,并协助其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经调查人员确认后,提交问卷。

1.3 研究工具 ①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由研究人员通过查阅文献后自行编制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职业、职称、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②阿尔兹海默症知识量表:是由Brain等编制的30个条目的量表,用来评价阿尔兹海默症知识的掌握情况[9]。该量表包含阿尔兹海默症知识的7个维度:对生活的影响(条目1、条目11、条目28)、危险因素(条目2、条目13、条目18、条目25、条目26、条目27)、病程发展(条目3、条目8、条目14、条目17)、评估和诊断(条目4、条目10、条目20、条目21)、治疗和管理(条目9、条目12、条目24、条目29)、症状(条目19、条目22、条目23、条目30)以及对病人的日常照料(条目5、条目6、条目7、条目15、条目16)。量表所有条目均为判断题,每题答对得1分,所有计分均为正向计分,总分为30分[9]。本研究使用贺润莲等[10]翻译的中文版量表,该量表信效度良好,重测信度0.732~0.879,Cronbach′s α系数为0.756。

1.4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开展预调查,规范问卷解释语,确保问卷填写顺利。所有参与人员在手机问卷星上填写问卷,数据无须录入,保证数据的准确。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60份,排除1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1.5 伦理问题 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审核通过。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知情同意,自愿参与退出研究。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348名社区医务人员中女327人,占94%;护士246人,占70.7%;医生84人,占17.2%;81%的社区医务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25~45岁276人(79.3%),>45岁72人(20.7%);工作年限<5年24人(6.9%),5~10年33人(9.5%),11~20年171人(49.1%),>20年120人(34.5%);204人为聘用人员(58.6%),144人为在编人员(41.4%);85.3%(297人)的社区医务人员未参加过任何关于失智症的培训,11.2%(39人)的社区医务人员家人或亲友患有失智症,90.5%(315人)的社区医务人员未照顾过失智症病人。

2.2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得分为(21.15±4.30)分,正确率为70.50%。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疾病的危险因素(4.57±1.13)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对生活的影响,(1.25±0.85)分,详见表1。部分条目回答情况较好:超过96%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随着病情加重,失智症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可能日益下滑”。95.7%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当失智症病人病情还不严重时,心理疗法有益于治疗焦虑和抑郁”。94.0%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营养不良可以使失智症病人的症状加重”。部分条目回答较差:只有11.2%的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只要车里一直有人陪,失智症病人开车是安全的”的回答是正确的。只有37.1%的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当病人失智症时,用便利贴提醒会使病人的病情恶化”的回答正确。36.2%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处方药可预防失智症。50.0%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失智症病人近期记忆清楚,远期记忆较差。详见表2。

表1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情况(n=348)

表2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情况(n=348)

2.3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职称、不同职业(医生、护士、药师)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参加失智症的相关培训对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病程发展的认知有影响(P<0.05);是否有家人或亲友患有失智症对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症状、危险因素的认知有影响(P<0.05),不同聘用形式对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症状、对病人日常照料的认知有影响(P<0.05)。详见表3。

表3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4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是否有家人或亲友患病是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危险因素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是对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病程发展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聘用形式是社区医务人员对病人日常照料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4。

表4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现状 本研究中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得分为(21.15±4.30)分,正确率为70.50%,略高于Wang等[11]对中国长沙地区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19.7分(正确率66%),以及日本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正确率65%)[12]。这可能与深圳市实行“院办院管”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有关,该模式通过医院的支持和培训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13]。然而,与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相比[9,14],社区医务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仍不足。与罗艳等[15]关于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相似。本次调查发现,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危险因素维度的得分最高;然而仍有20%左右的社区医务人员不清楚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能够增加失智症的风险。中年时期发生的高血压能够持续增加老年人发生失智症的风险,任何年龄阶段的抑郁病史都会增加失智症患病风险的2倍,肥胖、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均能增加失智症发生风险,而躯体和大脑认知的锻炼仅能延缓失智症的发生[16]。有效控制失智症的风险因素能够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延缓失智症的进展。本次调查发现,疾病评估和诊断维度的回答正确率为83.25%,其中20%的参与者对抑郁症和失智症区分不清楚。研究发现,部分失智症病人经常缺乏情感的回应,而逐渐发展为冷漠,这与抑郁症比较容易混淆[17]。本次调查发现,对生活的影响维度的正确率为41.67%;对于病人开车的行为,将近90%的社区医务人员选择是错误的。研究证实失智症病人在家属陪伴下,开车是安全的。除非病人出现视力下降、腿部或背部疼痛等,将不能再继续开车。国外研究一致认为,当失智症病人发展到晚期,应该选择在养老院或护理院,由专业人员进行照顾,包括用药、生活护理等。这可能与我国现有情况不相符,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相对不足,医疗保险仅支付部分项目,这使得失智症病人更多地会选择住在家里。本次调查发现,对病人的日常照料维度正确率为65.20%。对失智症病人,照顾者应该尽可能让病人自己完成每天的日常活动,不要过早给予干预,这样可以减缓失智症进展速度,例如穿衣、个人卫生、做饭等。本次调查发现,疾病治疗与管理维度正确率为74.25%;其中将近30%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失智症是可以治愈的。失智症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以慢性、进行性为特点,出现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其中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的障碍,但其意识是清晰的。目前,失智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而无法彻底治愈[18]。

3.2 社区医务人员失智症认知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培训经历和照顾经历影响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1]。因此,对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关于失智症相关知识的培训应该考虑以上因素。本研究中85.3%的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任何关于失智症的培训,该结果低于日本的一项调查(接受过失智症培训的医务人员达59%)[12]。澳大利亚的研究证明提高医务人员的失智症认知能够较好地提高其治疗和管理失智症病人的能力[19]。在国内,医务人员获取失智症相关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继续教育课程获得,并没有系统的课程学习。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则由专业学会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慕课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大家对于失智症评估、诊断及管理的认知。当社区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后,可以尽早辨别和确认失智症病人的类型、发展阶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同时也可为照顾者提供培训,做好病人的管理,达到较好的疗效。另外,研究发现聘用形式也是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认知的独立因素。聘用人员对疾病的认知明显好于在编人员,这可能与聘用人员年龄相对较小,且有职业危机感有关。随着国内医疗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一现象也会逐渐消失[19]。

4 小结

目前,失智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的诊断和评估是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的认知不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为社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失智症病人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病人入院率,节约医疗资源,减缓疾病进展,减轻病人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本研究的样本仅在深圳地区选取,代表性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大调查范围。

猜你喜欢

智症正确率医务人员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远离失智症,让晚年更幸福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中年太瘦,将来失智风险增加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