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02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安徽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文献资源

文/叶 帆(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加需要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在此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愈发重要。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共中央重要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满足新阶段科技创新的文献资源需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开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新格局,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基础保障。

一、 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

1.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在于抓住创新主体,解决由谁来做、如何去做的问题。目前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创新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这些机构不仅具备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还能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利于在科技创新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录取率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更高质量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丰富内涵除了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外,文献资源建设也是重中之重。如何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提升文献资源保障的完整性、专业性、针对性,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终极目标。

2.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图书情报事业建设的重要标志

文献资源一旦薄弱,将对支撑高层次科技创新的文献资源保障产生不利影响,会严重阻碍高等教育和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图书情报事业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国对文献资源保障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 世纪末期,资源共享思想逐渐被中国所接受并在图书情报领域付诸实践,经过长期的努力,建成了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为代表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形成较强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情报事业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笔者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为例,通过调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归纳展示我国文献资源保障的建设现状(表1)。

表1 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除上述三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外,图书馆也担任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责任。根据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的特点与需求,图书馆提供智库服务、应急情报服务等面向机构的新型知识服务。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提供政策解读、科技普及和应急文献信息等新型智库知识服务,这类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头脑风暴、焦点小组、专家调查等方法,加强智库服务馆员、情报人员与相关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在知识服务过程中主动创新,提高知识服务的嵌入度、效能和不可替代性。

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1.缺乏前瞻性的理论视野,资源获取困难

随着各类新信息技术的涌现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科技创新、商业创新、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公共文化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各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能迅速适应新时代发展,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迫切需要提高适应新时代的文献资源理论视野,指导我国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受当前文献资源传播方式、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仅采用购买方式获取的文献资源难以全面覆盖科技发展、学术研究的需求,再加上文献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平台搭建问题,使得文献资源的采购又出现了新的困难。

2.建设主体单一,研究主体固定

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主体至今仍为图书情报机构,如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科研机构、图书情报相关企业等。从建设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所占比重较大,其余各机构研究较少,各个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交流联系并不紧密,存在大量文献资源重复冗余、侧重点不清晰、经费投入差异较大等现象。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完整覆盖各系统、各行业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众多领域的文献资源难以共建共享发挥其应有价值。除此之外,从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学者多为图书馆员。他们对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较多,但因所处岗位环境固定、研究范围有限,缺乏对不同行业文献资源建设前沿信息的认知,在涉及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研究规模和研究深度尚有欠缺。

3.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实证性研究不足[7]

有关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众多,其评价标准不同专家的看法并不一致,尚未形成权威且全面的统一意见。很多评价性研究专注于纸质文献和数字电子资源本身的建设,而涉及制度建设、保障措施、实施情况、特色资源库建设、应急处理预案等开展的评价性研究较少,缺乏统一评价标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至今,已成功建设了一些具有成效的文献体系保障平台,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等。我们应该对这些已经建成的文献资源保障平台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评价,统一评价标准,分析三者优势、劣势之处,推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

从研究方法来看,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证性研究方法使用较少,专家学者在对其研究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重理论而轻实践。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时侧重于总体的建设研究,经常从理性的角度提出一般性措施,很少针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进行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研究,找出行业特殊问题。

4.文献资源建设不均衡,利用效率低

当前文献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图书、报纸、期刊为主的纸质文献资源、数字电子资源、外文期刊资源、行业统计数据等,对于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年鉴、古籍资源研究报告、专利技术、新型实用发明等其他类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不仅如此,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文献资源建设差距悬殊,难以形成跨学科跨行业共建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和图书馆已经购买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中国知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道琼斯 全 球 资 讯 数 据 库、ERIC、SSCI、PQDD、EBSCO-host 等,这些数据库为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创造了优异的科研支持环境。环境虽然提供了,但使用频率不高,使用效率低。很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文社科类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首选中国知网,对其他数据库使用甚少,甚至从未使用。在一些公共图书馆,读者偏向于纸质文献资源的使用,数字电子资源的使用频率较低,经常出现普通阅览室人满为患,电子期刊阅览室门可罗雀的现象。

5.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文献资源缺乏保障支持

文献资源的建设要具有专业性,必须有专业的文献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支撑科技研究成果的建设,如化工类首选的CA 数据库,医学类经常使用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不少图书情报机构采用购买或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其出发点固然考虑到了专业特色文献资源的需求,但在覆盖率、回溯性、时效性、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亟待加强。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关于疫情的研究也急速开展。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针对这种突发激增的研究情况尚未有专门的数据库平台给予整合,不能实现行业共建共享,难以为疫情研究者提供使用便利。

三、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

1.把握前瞻性理论视野,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新发展阶段,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使命。新的时代特征赋予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新的内涵,在建设文献资源的过程中要前瞻性地进行思考,抓住新的时代特征,用使命引领,加强科技创新的保障力度,加快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进行全面创新整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面对高科技文献资源获取难的“卡脖子”状况,需要在航空航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医药技术、海洋环境等关键技术领域发挥举国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资源平台,增强文献资源软实力,发挥自主创新优势,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信息保障体系平台。

2.扩展文献资源建设主体,扩大文献资源建设范围

文献资源的建设不仅有图书情报机构的一家之言,更应该由各行业共享共建,共同促进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一方面应该增加科技企业文献资源获取能力和使用能力,提升非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资源使用效率,在不同企业、图书馆、科研机构之间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应该增强对文献资源建设和研究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立足于本专业,了解各行业前沿最新科技,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实时变动情况,在建设和研究的过程中,对文献资源的时效性、全面性形成更透彻的理解和体会,更加深入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保障体系的建设和研究。

3.统一评价标准,增强实证性研究

国际竞争局势日益加剧,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强,文献资源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国在文化领域的竞争逐步激烈,其中文献资源的争夺必不可少。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应该确立统一的标准,搭建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组织架构,鼓励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研究者从文献资源获取、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性研究。增强实证性研究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对比分析,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实践建设中去,实现“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将统一评价标准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采用行政、奖励、竞赛等多种手段鼓励建设者和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专业、规范、适应新时代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文化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4. 改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我国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一直存在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构建一个全面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关键是需要缩小区域、行业之间的差距,增强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能力,提升文献资源信息交流沟通能力,减少冗余重复文献资源的建设,提高使用者获取文献、查询文献的速度,从而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我们可以基于数字网络环境,把握新时代政策导向,深挖用户需求,提出新的文献资源保障思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整体协调、统一规划,相关部门在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时应该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文献资源组织协调提供有力指导,促进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共建共享,促进不同机构、学科之间文献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分配相对平衡,开通重点绿色文献传递通道,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领域文献资源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倾斜,将使用率高、使用量广的文献信息资源放在使用者随手触及的地方,对文献资源使用者进行培训,引导他们高效地进行学习研究,提高文献资源使用效率。

5.规划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促进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顺利建成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应规划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

以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为例,该系统对2021年7 月多地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做出了有效监测、预测及响应,对南京、扬州、张家界、郑州(图1)等多地疫情的发展现状、传播链分支走向进行及时数据监控。充分利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及WHO 的新冠肺炎实时数据分析,引入大气学科天气预报技巧后得出预测结论,对疫情时间拐点、响应等级、感染病例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预测,其预测结果基本和实际情况一致。目前,这种监测、预测与响应系统有效地为政府制定执行阻碍疫情蔓延的强有力措施提供了技术保障,缓解了民众的恐慌心理。

图1 兰州大学对7.31 河南省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2021 年8 月4 日)

海量互联网数据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应规划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一方面需要从学术论文、专利、科技报告、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挖掘分析特定领域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实时发现并掌握基础领域的研发动向,并进行信息汇总、挖掘分析、趋势判断和观点提炼,及时地呈现在相关文献资源数据库当中,实现对科学技术、文献资源全面扫描监测预测和响应。另一方面要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进行文献资源的内容监测、深层领域的主题揭示、现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分析,掌握有关科学技术的爆发点、拐点、衰亡点等整个周期的有效监测。

四、结语

面对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需求和当今文献资源建设不全面、不系统、不完整之间的矛盾,推进立体化文献资源建设。新时期,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用更具前瞻性的理论视野看待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增强资源获取的能力。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图书情报机构内部的事情,更是全行业、各领域的共建共享。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当前、统一评价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增强实证性研究,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特色资源库建设薄弱等问题,进行信息扶贫,推进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新业态的形成。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文献资源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给资源分分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