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思考分析
2021-11-01杨美玲
杨美玲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产业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循环可再生发展,促进生态产业系统的稳定运行。在生态产业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公共产品生态脆弱性,各种活动频繁发生剧烈波动,使资金断裂导致生态产业链不稳定,甚至直接威胁到生态产业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对生态产业链的治理模式积极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生态产业链治理框架,总结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确保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全面提升。
关键词 生态产业链 治理模式 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10-0053-02
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循环经济可以保证资源的减量、循环利用、零排放再制造。生态产业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生态产业体系的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已形成了一条生态产业链发展模式。尽管生态产业链可以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方共赢,但整体生态环境产业链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很容易导致生态产业链不稳定,最终威胁生态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仍是以技术手段推动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只注重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建设,而忽视了对生态产业链的综合管理,致使生态产业链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对生态产业链稳定发展不利。
1 生态产业链治理结构
作为协调资源协同优化的重要基础,生态产业链可以包括企业清洁生产、废物资源转化、废物回收利用等。从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看,需要政府与社会企业等机构的共同合作,推动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而生态产业链的本质又能促进产业共生,推进生态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确保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适当的优化与处理[1]。产业结构链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供需关系,相关产业结构内部存在的机理决定着某一产业结构链优化升级的实现。产业链强调的是产业内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配套关系。如果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配套比较完善,便称这些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只是它们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有的企业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有的企业则扮演着为核心和龙头企业配套的角色,而一旦处于产业链链条上的某一链条断裂,则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处于减速甚至停滞状态。对与现有产品和业务纵向具有很强相关性的多元化生产的产品,实施纵向一体化。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内部的范围经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内部管理主要是为生产企业、消费者、企业分解者服务,外部管理包括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
2 我国生态产业链的主要特征
2.1 以政府治理为主、以行政权力为主的治理方式
我国正处于生态产业链的构建阶段,通过政府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园,可以对整个区域内的生态产业链进行预先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治理并非企业自发的行为,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运用招商引资的政策约束等相关措施,可以形成上下游企业的完美产业链。对生态产业链的治理,既要有巨额投资,又要有政府引导的治理权[2]。
2.2 治理目标明显冲突,治理低效
政府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建设,往往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盲目追求产业共生,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經济效益,许多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如果自身利益出现零增长或亏损,往往不愿与政府合作作出决策,甚至引发政企矛盾,导致生态产业链治理效率低下。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形成一条生态产业链,即使上下游企业可以互相联结,但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会导致市场失灵,还会导致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低下,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保障生态共生链的长期运行和维持。
2.3 生态产业链发展滞后的政策体系不健全
生态产业链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许多地方政府对其认识过于片面,在政策引导上缺乏一套完善的目标制度和行动方案,特别是政策制度,出台后远远落后于生态产业链的实际运行,致使生态产业链发展陷入盲目性状态。有的政府未能制定完善的企业入园标准,对众生制度的引导和支持不到位,也未能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是生态产业链治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我国生态产业链的发展主要由政府主导,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平等的合作,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且生态产业链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了生态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3]。
3 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演进的路径
3.1 传统治理模式——政府主导治理模式
在生态产业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仍以政府主导为主[4]。从理论上讲,通过政策网络可以保证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环境,使生态产业得到适当的优化,本质上属于政府行为,需要政府的政策规范和引导来有效地约束企业的行为,生态企业要想实现就必须依靠政府制度,而政府制度也可以完善生态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薄弱,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大肆掠夺生态环境资源,而且我国许多产业发展呈现聚集趋势,一个产业往往会集中大规模发展,难以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而且在生态园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征地补偿。政府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与垄断也不愿向企业和社会组织分权,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产业链治理仍然以政府为主导。
3.2 现在治理模式——企业主导治理模式
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呈现集聚趋势,我国政府主导型生态产业链在初期阶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监管成本过高,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新时期要积极摆脱政府主导型生态产业链的困境,生态产业链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利益关系,这是构建企业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在生态产业链网络建设中,需要与企业绩效相结合,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生态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企业主导的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5]。广义产业链是现代产业链不同于传统产业链的一个基本特征。无论从现有文献,还是发展实践,不难看到,广义产业链包括上下游意义上的狭义产业链,内在于产业链的配套能力意义上的产品链,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供应链,进而构成网链结构。
3.3 未来治理模式——政府-企业-社会共治模式
在第五届绿色建筑家装交流博览会上,佛山泛家居联合各大企业针对家居行业在环保方面的挑战,积极协助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贯彻落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战略,通过树立绿色建材标杆、发布佛山泛家居智慧社区平台,紧紧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为广大产业链上的商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重新联合开发泛家居产业绿色升级转型和运营,而泛家居行业则包括建材、装修等行业,强调引导企业进行创新生产,使企业高度重视绿色环保节能。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推动企业绿色升级,树立绿色示范和放心消费标杆,共同构建泛家居产业生态产业链。泛家装产业链可以将互联网家装平台实现扩展和延伸,与房地产企业家装企业融为一体,实现信息交流,通过打通家装行业的中下游渠道,为整个产业链在泛家居行业的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6]。这几个生态产业链的成功运行,也说明以企业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能够提高生态产业链治理的整体效果,因为市场交易可以根据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这种治理模式也同样存在缺陷,必须主动面对不同参与主体的监督与管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模式,推动生态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需要不断变革,我国泛家居产业链仍以中小家庭为主,对技术资金的环保意识还存在严重不足,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网络的形成,以及企业利益的提升。在新形势下,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通过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为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循环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干勇,尹伟伦,王海舟,陈学东,范维澄,林忠钦,欧阳志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战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学,2021,06(17):1-7.
[2] 牛亚丽.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生态研究——基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创新视角[J].经济与管理,2021,35(03):1-10.
[3] 李鹏,吴亮,周毅.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访钟祥市绿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J].长江蔬菜,2021(08):9-11.
[4] 占安居,季鸿,胡世良,虞苏妍,何菁钦,田盼,廖文凯,左芳芳,陶小青.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分析及合作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21(05):51-56.
[5] 刘平青,王迪.农业会展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治理模式研究——兼论湖北农业会展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8-45,158.
[6] 李艳双,于树江,王军花.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0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