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2021-11-01龙胜
龙胜
有人说:“如果一位教师手捧教科书教着课,他一定不是好老师。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那本教科书只不过是随时准备让学生弹离的一块跳板而已。”是的,课程、教材等都只是工具、手段,学生凭借这些“跳板”才能跳得更高、更远,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之道,乃人学习之道,人生长之道。
二十余年来,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大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学科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我们也看到,在实践层面上,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理解和研究水平还不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仍有待加强;注重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未能实现明显提升……面向未来,小学英语学科要创建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落实学科育人根本任务,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融合课堂内外,构建立体丰富实践课程
“课程是桥梁。桥的一头搭建在学校里,另一头伸向学生未来的人生,通向社会。”关于课程的如此隐喻,揭示了课程的出发点与价值观。小学是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其今后英语学习的成效和发展。“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因此,英语学科课程要融合课堂内外,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校园英语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要通过课程去整合零散的英语活动,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统整,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多领域、多层次、可选择、多元化、校本化的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要通过发挥英语学科课程的综合优势,让课程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润”;要关注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等的培养,激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地走向世界,自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关注主题意义,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
教学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但教学绝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再储存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義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这样的教学将教师、学生、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我们可以说是深度学习。英语课堂教学要走向深度学习,教师就要基于文本、立足学生,从英语课程与学科育人、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语篇与语言学习活动三个视角整理、提炼出学科纵横关联的大观念,并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和再创造,形成一种整体式、结构式的教学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走入课堂时,内心不能只是点状的清晰,而应是基于学科大观念的整体式、结构式清晰,即做到三个“清晰”:第一,清晰地确立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关联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第二,清晰地创设真实情境,引入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并创新迁移;第三,清晰地设置持续关注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这样的“清晰”,才是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
强调促进学习,走向动态多元综合评价
评价在整个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具有导向、督促、诊断、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是教育改革推进中的关键一环。英语学科教学评价也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部,2001),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评价研究,把握教学评价的本质,掌握新兴评价方法和相关分析技术。只有在实践中能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教学评价向终结性、形成性、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转变。“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重要成分,优秀的教师不能只会教,不会评,而是既要精通教学,又要研究评价;既要是一名教学专家,又要是一名评价专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地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如果仅把教育局限在学习和认知上,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真正的教育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