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指委委员笔谈:如何看待限制学科类校外培训?
2021-11-01张鲲
按照国内现有的情况,每个家庭在孩子出生前后都面临“三育”成本:生育、养育、教育。“三育”成本如此之高,像是三座大山,让很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而教育成本的一大支出便是校外培训。校外培训已经造成许多家庭经济、时间和精神上的负担,但即使如此,家长们往往还是不确定能否把孩子培养成才。笔者尝试总结了近年来培训机构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教培机构是“碎钞机”
近些年来,教培行业野蛮生长,大量资本疯狂介入,教培机构本质上已经变成了“用钱分配教育资源”的游戏道具,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更是大大提升了这个游戏道具的市场价格。教育在教培机构不再是教育,已经完全变质,而教培机构彻底沦为一部部“碎钞机”,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家这一轮对教培机构的整治,不是以“必须拿到牌照”“只能预收三个月的学费”“不允许虚假宣传”等为目的,而是以“让钱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脱钩”为目的,整治措施将极大地减轻中国有孩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沉重经济负担。
教培机构是“干扰器”
教培机构一直严重干扰着正常的教育教学进度。超前上课、赶课造成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消化不良”,而带着“夹生饭”的学生返回学校,又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新鲜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部分教培机构刻意加大培训课的难度和深度,严重违反了教育规律,超出了各年龄段学生的正常认知水平,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总也学不会、学不好,从而产生一定要补习的错觉,更造成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此外,很多教培机构无论规模大小,在寒暑假培训高峰期,都会违规聘请公立学校教师上“地下课”。为了突击挣钱,部分教培机构利用各种手段,让应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大批优秀教师,改去教培机构上课,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政策。还有部分教师因为超量上课,导致自身精力和身体健康狀况下降,难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培机构是家长“焦虑的源头”
有些教培机构曾经打过这样的广告:“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小升初择校、中考、高考而感到焦虑,教培机构则极力贩卖甚至炒作这种焦虑。有些大型教培机构财大气粗,甚至通过各种隐性的方式试图操纵考试命题的难度,制造恐慌与焦虑,从而达到大量招生的目的。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培机构得到整治,充分表明国家要把资本和优质教育资源解绑的决心,这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及时雨。随着整治措施的落地,全国教育大环境必将逐渐好转,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