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梦想家》项目的SWOT分析
2021-11-01周康林
周康林
摘要:研学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有效组织部分和延伸,是文化休闲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代表着目前和今后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校园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旅游资源,《校园梦想家》项目通过对高校旅游资源的分析,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其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学生、高校和本项目的多方共赢。
关键词:研学旅游;高校旅游;SWOT分析
研学旅游是以校园为旅游目的地,以现代化高等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人文学术氛围为旅游吸引物,满足其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的特色旅游活动。高校旅游因具备时尚、人文底蕴深厚的特征,属于赋予文化体验性强的研学旅游。在我国,高校校园属于相对封闭的区域或教育组织所在地,并处于封闭和半开放的状态。校园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涉及概念界定、大学校园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类型开发、客源市场及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校园旅游发展评述和校园旅游开发的感知与态度等方面。影响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因素有很多,借用SWOT方法可以分析校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也是本项目成功开发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项目组成员立足苏州,在这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项目优势分析
1.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苏州,古称姑苏、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市国际教育园则坐落在吴中区美丽的上方山下、石湖之滨,本身也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为校园旅游提供了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2.潜在的旅游市场需求
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分支,大学校园旅游属于特色旅游细分市场,这个市场相对封闭,但旅游客源数量却极其庞大。国际教育园自然风景优美,不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国家重点实验科教资源,教育园内还拥有众多专属于高等院校的独特景观,具有其他旅游景点难以比拟的资源优势。
3.丰富的校园旅游资源
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苏州市国际教育园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园内高校多达14所,迷人的校园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范仲淹,范成大也曾移居于此,淳熙八年宋孝宗御书“石湖”二字钦赐,以示荣宠,范成大也自此改号为石湖居士。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氛,也是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优秀的专业导游人员
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拥有众多旅游相关专业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院校都拥有多名专业教师,具备培养优秀导游人员的资质。通过大学校园旅游深度的导游讲解,能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大学校园旅游劣势分析
1.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关于高等学校是否可以开展旅游活动,目前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一些人认为,作为学子“清修之地”的大学校园,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人文气质与教学秩序,不能将高等学校等同于一般的公共场所和改变其教书育人的教育属性,因而主张大学不能对外开放。另有些人认为,大学属于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既是公共场所又是特殊的教育场所,应对社会免费开放。面临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高等学校传统保守的领导者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或束缚,而变得对开展大学校园旅游犹豫不决。
2.校园配套设施不足
我国众多高等学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办学水平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在社会中普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由于还未充分意识到大学校园的旅游功能,导致其旅游设施建设薄弱和环境承载力较小,使得愿意开发旅游的高等学校则是凤毛麟角。
三、项目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经济收入、文化修养、旅游品位与偏好都发生了众多变化,与此同时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为和旅游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使得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发展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旅游业的改革,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旅游文化内涵。2015年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其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100个国家级旅游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资助300个创新创业型旅游英才项目团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旅游产业化及其旅游产业教学化。作为一所拥有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特色的大学城,苏州市国际教育园快速顺应国家形势、抓住大学发展机遇和做好各方面准备,积极参与和发展大学校园旅游事业。
2.校园信息化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大学现代化建设工作,不是靠一两次的短期突击就能实现,要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超前发展意识,又要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有所作为。
四、项目威胁分析
1.周边景区资源优势的竞争
国际教育园地处苏州市吴中区西郊,周边分布有众多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和级别较高的特色旅游景区,如石湖莫舍、上方山森林公园、旺山景区和张桥湿地公园等,这些景区的资源禀赋优良且特色非常明显,为国际教育园校园旅游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较高,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教育园开展大学校园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者。
2.周边景区对客源市场的抢夺
旅游地争夺客源的优势建立在旅游地吸引力的强弱、旅游地距离客源市场的远近以及中间商营销实力的大小。旅游地太远、吸引力弱以及中间商实力小,其获取的市场占有率就小,反之则大。苏州市国际教育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市西郊郊旅游精品线路上,发展大学校园旅游,旅游客源市场客源充足。但由于其缺乏市场化运作,加之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很容易受到周边各景区客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参考文献
[1]杨红波,凌连新.大学校园旅游的概念辨析及功能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0):113-115.
[2]徐凌.論校园旅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1):35-37.
[3]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5,(5):90-92,96.
项目来源: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01268602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