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2021-11-01邹妍

管理学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中医药

邹妍

[摘 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医药事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但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为顺应社会市场的变化所需,并没有确定出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就国际化入手深入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8-0085-03

我国流传百世的文化精髓就是中医药,发展至今,中医药事业始终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良好手段。新形势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事业朝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困境,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医学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是现代中医药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进程。

一、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明确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概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关键点。结合我国中医学者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内涵的分析和探讨,主要在中医药文化、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能力等不同层次展开,各个方面的研究方向是相对趋同的,但是其表达的形式却各有各的特点。新时代下国际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医药国际化不但包括中医药文化的提倡、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断,还需要重点关注中医药国际实施的运行标准和中医药科学与现代科技的连接。所以,新时期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当代国际发展的趋势,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发展,不断汲取现代生物学、化学、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手段,将现代化科技和中医药的研究进行有效融合。

国际化人才除具备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接诊以外,还要具备正确的逻辑思维,正确认识中、西医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实验技术及理论知识,将传统的医学逐步转变为现代医学。另外,还要具有专业性的英语能力对于国际化的医药标准和用药规范进行全面的解读和渗透,推动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1]。在明确国际中医药标准和跨文化社交能力前提下,深入了解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中的运营要求和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方式等法律条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个人文化素质、正确的政治思想,还有在国外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将中医药本土化的探索加入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标准能力。

二、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明确相关符合教育规范和标准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具体的目标,因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人文特色,而且地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实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还没能依据中医药迈向国际化这项任务设立准确的目标和相关要求,各个地方的高校对国际化人才内涵还缺少一定的认知。再加上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形式,其医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别具一格,大多数医药事业的专业人士形成了“必须在中国才能学好中医”的刻板思想,中医药面向国际化形式的积极性和动机还远远不够。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我国从未尝试过的医学道路,我国中医药高校始终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发展,并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内涵,导致各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缺乏国际化的导向,无法明确清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不够创新完善

首先,中医药语言类型的课程没有较高水准的专业化程度,其应用性也不够完善。语言是中医药知识及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人才的语言能力影响着海内外沟通的实际效果。从交流内容来讲,中医药国际化交流不仅包括基础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包括学术钻研、临床诊断等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专业性英语。当前各个高校传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科目的教师普遍为英语专业,熟练掌握语言能力且全面了解中医药知识的教師较少,致使高校学生不能将基础英语知识与专业英语挂钩,专业英语的水准也只是片面性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少动机,只是为了应付每学期的考试,个人语言能力不能实际应用到学术交谈、海外临床诊断方面[2]。另外,大多数发展较为迅速的中医药海外市场的通用语言不仅限于英语,还可以运用小语种进行商贸沟通的中医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对中医药事业的海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制约。其次,我国中医药相关的法律课程没有达到足够的开设数量。现阶段世界上中医药市场的发展较为迅猛,对外进行国际贸易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掌握国际化的法律法规与法律纠纷处理手段,中医药国际化需要严格遵守海外的研发规范和上市销售等步骤。中医药高校的课程和文化课主要以市场为核心,严重缺乏法律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严重的约束作用。最后,中医药课程并没有具体的中医思维培养。医学技术不断加以创新改进,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中医药高校主要为学生讲授传统性质的知识,教师大多数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模式进行讲授,并没有意识到现代医学技术的重点难点,传统的中医治疗模式在实际论证方面的研究远远不足。

(三)缺乏有力的保障制度

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不仅要侧重于培养国际化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建设出适合国际人才生存发展的具体环境。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十分艰巨且跨行业的任务,需要相关政府、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各个领域互相配合、支持,并创建出适合国际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国因受到政策和资金等因素的约束,国际化人才的流动性较小,人才的各方面层次偏低,对中医药海外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缺乏优质人才生源吸引力

医药专业的就业始终是各行各业的领头羊,但是选择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数量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还较为落后,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引入国门后,中医药的学术模式过于老旧,其影响力并没有被发挥出来,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医药行业的核心观念,甚至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与西方医学相对比,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比较落后,教学科研的场所少而且环境较差,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也没有很多,以上种种原因都是制约中医药机构吸引社会中的优秀才子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往年中医药专业的高校在录取学生情况可以分析得出,我国中医药的普通院校排名偏低,高考学子更愿意填报西医院校。因此,当下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需要致力解决并处理的问题是提高中医药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