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老年真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2021-11-01袁彩云陈令金谭继男
袁彩云,陶 毅,陈令金,谭继男
(1南京一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2南京市佑安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123)
真菌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肺炎疾病类型,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健康,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1]。据研究证实白色念珠菌、曲菌和放线菌等菌群种类是导致真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群,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出现炎性病变,还会导致体温升高、持续性咳嗽、咳痰、胃寒等临床症状,患者严重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问题,严重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2]。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逐渐成为真菌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进一步提高真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真菌性肺炎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诊疗措施极为重要。CT检查是目前医院中非常普及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其属体层摄影技术,分辨率较高,可明确呈现患者的病灶形态、位置、状况,内部结构清晰,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故本研究特选取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两所医院行老年真菌性肺炎诊疗的171例患者为对象,开展了探讨多层螺旋CT就该症老年患者诊断价值的专项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一民医院与南京市佑安医院两所医院行老年真菌性肺炎诊疗的171例患者作为对象。171例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68例;年龄为65~78岁,平均年龄为(71.23±2.23)岁。纳入标准:①遵从医嘱,临床病历完整者;②自主自愿参加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严重损伤者;②具有精神障碍,丧失意识、感知模糊者;③无法随访者。研究前,相关负责医师均就涉及对象针对医疗过程、预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对象就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予以常规CT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选用CT设备:GE 256排revolution美国通用电气公司、SOMATOM Emotiom 16排,德国西门子公司。要求患者呈仰卧位,依次从肺尖至肺底部进行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扫描。具体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00 mAs,层距5 mm,层厚5 mm。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统计常规CT组和多层螺旋CT组在真菌感染病变方面的情况,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各种征象显示情况,包括:磨玻璃影、突变、晕征、空洞、小结节、线样影或网格、肿块或结节毛刺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运算过程中涉及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涉及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行χ2检验。统计结果值以P表示,若P<0.05提示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真菌感染病变情况
两种检测方式本组对象各项真菌感染病变占比对比均无显著区别,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的真菌感染病变对比表[n(%)]
2.2 两种检测方式各项征象检出情况
多层螺旋CT的各种征象检出人数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式各种征象检出情况对比表 单位: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真菌性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真菌性肺炎是由白色念球菌、曲菌、放线菌等真菌群侵入肺部导致的肺炎疾病。真菌性肺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准确率较低,多数患者经诊断后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其致死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健康的良性发展[3]。据调查显示,肺部真菌感染占总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多数真菌倾向于侵犯人体的肺部和支气管,属于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威胁患者的呼吸系统健康。据悉,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物皮毛、鸟类羽毛、谷物和稻草中均有分布。自然感染患者多因吸入真菌狍子致病,病菌侵入人体后藏匿于肺部组织。当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因各类因素下降时,进入人体肺部的真菌会导致肺组织炎症,进而发展为真菌性肺炎。
老年人群是真菌性肺炎的常见发病人群,究其原因在于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各器官组织功能性较弱,经真菌入侵后的抵御能力较差,进而引起真菌性肺炎等疾病。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多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导致肺组织抵抗风险能力下降,进而更易患病。同时,老年人群的免疫系统和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受外界真菌异常入侵后难以及时清除,导致患病。老年人群由于身体较差,在应用了大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后,其体内的菌群处于失调状况,代谢功能紊乱。此外,经历了气管切开手术的老年患者,存在气管被割伤的意外风险,进而让气管失去了正常的保护伞,加大患病风险[4]。
由于真菌性肺炎感染后的症状不明显,经CT检查显示无特殊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常被医生忽视,进而延误治疗。目前,临床在诊断真菌性肺炎时多采用在患者病变组织内找出病原体的方式,进而确诊病情。但应用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方式难以全面推广,且不易被患者接受。
螺旋CT(spiral CT,SCT)具有更高效、便捷、成像清晰等优势,后期处理技术更为成熟,可用来较为清晰、准确地判断病灶轮廓。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工作中[5]。螺旋CT可在短时间扫描,快速采集患者的数据,在患者屏息过程中即可完成整个肺部的扫描,进一步降低了因患者呼吸活动造成的层面遗漏问题,减轻患者呼吸运动导致的异常造影问题。且螺旋CT无需重复扫描就可获得高清晰度、高质量的图像,完成任意层面的重建图像。据悉,螺旋CT能连续搜集患者的肺部资料,通过采集准确的影像学信息,掌握其呼吸系统病灶状况,从而达到减少扫描遗漏、提高诊疗准确性的效果。而多层螺旋CT诊断真菌性肺炎时的临床表征较为复杂,各征象诸如毛刺征、小结节、空洞和突变等并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在行多层螺旋CT诊断时,若患者的影像学改变较快,肺部病灶多发且位于多处时,多为真菌感染。真菌性肺炎患者的肺部可见空洞病变且周围有晕征,空洞内有鸟巢状改变。据悉,多数真菌性肺炎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后,其影像学结果可见空洞、晕征、小结节、磨玻璃影以及线样网格影等表现[6]。而依据本次研究所提示,两种检测方式本组对象各项真菌感染病变占比对比均无显著区别,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各种征象检出人数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多层螺旋CT就该症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该检测获取的影像学图像相较于常规CT扫描影像更佳,获取信息更多,能提供有关患者病灶部位更加准确的内部结构、周围变化的信息,便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CT扫描检查方式,在老年真菌性肺炎中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的效果更佳,能呈现更为清晰的病灶部位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