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作用
2021-11-01陈素芬向俊杰通讯作者
陈素芬,向俊杰(通讯作者)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江苏 常州 213300)
脑梗死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壁加厚并且丧失弹性的疾病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1]。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人群为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者,而主要参考根据则是彩超检查,此方法同样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鉴别方法[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28例患者为男性,1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59.6±4.8)岁,平均病程(9.6±2.2)年;随后抽取同期到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其中29例患者为男性,1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60.8±5.1)岁,平均病程(9.8±2.4)年。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均通过颈动脉彩超进行诊断,选择GE产以及E9型彩超诊断设备,设置探头频率为8 MHz~11 MHz,患者选择仰卧位,放松颈部,头部向对侧偏,通过二维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长轴以及短轴切面进行扫查,对斑块和斑块位置以及大小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其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而后通过彩色多普勒对血管中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注意充盈缺损情况进,而后对收缩期峰值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和S/D值进行记录。
1.3 评估指标
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而后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总体阳性率以及软斑块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选择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硬化检出率
80例患者通过彩超检查后78例为颈动脉硬化,占比97.5%,病理确诊例数为80例,组间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彩超结果以及病理结果[n(%)]
2.2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总体阳性率以及软斑块阳性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后38例患者为总体阳性,占比95.0%,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后32例患者为总体阳性,占比80.0%,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后20例患者为软斑块阳性,占比50.0%,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后10例患者为软斑块阳性,占比25.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总体阳性率以及软斑块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人数显著增加。患者血糖水平如果较高因为胰岛素抵抗以及脂蛋白代谢异常会损伤血管内皮,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起到加速作用[3]。同时糖尿病可经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脂质代谢异常加厚动脉IMT,从而增大或者增加斑块,产生颈动脉狭窄以及闭塞,斑块脱落后会伴随血液进入脑血管,从而出现脑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具有安全性以及便捷性,可将粥样斑块范围以及位置进行呈现,并且可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对于动脉硬化脑梗死高危糖尿病患者具有监测意义[4]。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低回声斑块以及形态不规则斑块,其不稳定性斑块和脑梗死具有一定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常见血管性疾病,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血管内膜脂质产生沉积,加厚内膜,从而产生粥样斑块,如加大管壁应力后极易出现斑块脱落以及破裂等现象,同时将胶原和脂质进行暴露,极易对血小板进行激活,将凝血系统启动,从而出现血栓,为此脑梗死主要引发病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而临床逐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予以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为颈动脉斑块,主要发生位置为颈总动脉分叉位置,就目前而言,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产生和其具有一定关系[5]。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机制表现为:斑块加大后使得颈动脉管径出现狭窄,从而出现颅内低灌注,并且斑块脱落后产生栓子,使得颅内动脉产生栓塞。临床进行测定依据则是通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学,从而评估颈动脉斑块,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估。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为彩超,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脑梗死的主要患病因素,危险信号为软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患病人群为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为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可进行疾病预防。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进行检查过程中颈动脉彩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将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抽取4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以及40例健康颈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诊断结果如下:①80例患者通过彩超检查后78例为颈动脉硬化,占比97.5%,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进行诊断后38例患者为总体阳性,占比95.0%,20例患者为软斑块阳性,占比50.0%;对照组进行诊断后30例患者为总体阳性,占比75.0%,10例患者为软斑块阳性,占比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示此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颈动脉彩超则是对颈动脉壁病变诊断以及评估的有效方法,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颈动脉彩超不单单可将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进行呈现,同时检测到患者有无斑块形成,并且可观察到斑块产生的位置以及大小等,同时可呈现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同时可实施正确的测量及定位,此外还可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7]。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彩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后其总体阳性率以及软斑块阳性率和一般患者对比较高,因此可将其作为疾病评估指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参数分析,排除血管段流速外,还需要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