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诊断中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01施国尧陈静雯通讯作者
施国尧,陈静雯,薛 晶(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乳腺癌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特性,细胞间连接松散、易脱落,且游离癌细胞可发生淋巴或血液转移,是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因。早发现、早诊断并治疗,对根治乳腺疾病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但乳腺癌早期多无典型表现,疑似乳腺癌患者多因体检而确诊,患者对乳腺癌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该病漏诊率较高。目前乳腺癌的诊断和后期治疗依然是临床研究热点,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 DCE-MRI)可反映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目前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最好检查方法[1-2]。本院应用动态增强MRI检查以来,对乳腺癌良恶性和类型的确诊具有典型特征表现和良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可更好地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将本研究观察到的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疑似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的进行取得受试者知晓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动态MRI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改变、乳头溢液、乳腺包块、乳房肿痛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疾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定;排除既往乳腺史或治疗史,其他严重内外科、恶性肿瘤者。患者年龄19~59岁,平均(41.05±6.2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1.06±2.06)kg/m2。
1.2 动态增强MRI检查
仪器采用西门子3T Prima,设置扫描参数自翻转角10°,TR 4.5,TE 1.69 ms,层厚1.2 mm,扫描时间60 s/次,视野360 mm,18通道乳腺专用线圈,矩阵为0.8×0.8×1.2。患者取俯卧位,左右两侧乳房自然悬垂于特制的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的凹槽内,行乳房区域常规扫描;平扫完成后,经肘静脉以2.0 mL/s注射速率注入0.1 mmol/kg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31)并用30 mL 0.9%氯化钠溶液冲管,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连续动态增强六期,一期75.8 s,总共7 min 55 s,打药间隔20 s,将所有动态增强图像和减影图像导入meancurve,选择感兴趣区生成曲线,再分别测量病灶及乳房周围组织感兴趣区域的信号强度,最终采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收集TIC曲线;图像结果判断由两名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收集动态增强MRI检查图像,获取患者的病灶形态学征象;根据良恶性肿瘤的TIC曲线将病灶分为流入型(Ⅰ型)、平台型(Ⅱ型)、流出型(Ⅲ型);TIC曲线为流入型可确诊为良性肿瘤,TIC曲线为平台型、流出型可确诊为恶性肿瘤;计算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乳腺肿瘤良恶性和类型的诊断准确性;所有诊断均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经正态分布性检验确定各组数据满足正态性分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差异,计算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分析良恶性肿瘤的TIC曲线对乳腺癌分型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形态学征象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手术病理学确定52例疑似乳腺癌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8例(53.85%)、良性肿瘤24例(46.15%)。动态增强MRI检查征象结果显示:良性肿瘤随时间延长逐渐均匀强化,表现为边缘光整、强化均匀的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与周围边界清晰;恶性肿瘤表现为伴有毛刺的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MRI检查对病灶形态学边缘模糊、不规则或伴有毛刺、强化均匀度、Ⅲ型曲线、早期强化率各征象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9.23%(36/52)、78.85%(41/52)、69.23%(36/52)、80.77%(42/52)、69.23%(36/52)。见表1。
表1 病灶形态学征象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n/m)]
2.2 TIC曲线和病灶形态学征象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TIC曲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6.43%(27/28)、特异度为87.50%(21/24)、准确性为92.31%(48/52);TIC曲线和病灶形态学征象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0%(28/28)、特异度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15%(50/52)。见表2。
表2 TIC曲线和病灶形态学征象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单位:例
3 讨论
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常规X线钼靶、超声、MRI检查征象均显示出明显重叠性的影像学征象,诊断准确率较低[3]。近年对动态增强MRI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价值已有较多报道,研究显示动态增强MRI在确定病灶大小、数量、边界等方面与病理学具有高度一致性[1]。文献报道,动态增强MRI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准确性依次高于MRI平扫、超声、X线钼靶[1-2]。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增强MRI可准确显示病灶形态学,对病灶形态学征象的确定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高,符合既往报道结果[1-2]。
乳腺是一个富含脂肪及腺体组织的器官,平扫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病变可显示,恶性肿瘤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可表现为伴有毛刺的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而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强化均匀的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4]。本研究结果显示,依靠形态学改变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较高。动态增强MRI扫描以病灶血流动力学特征作为基础进行成像,强化程度9主要依靠肿瘤组织内血管密度、对比剂进入组织细胞外间隙的多少[5]。在恶性肿瘤中,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微血管内的对比剂流速快、剂量多,临床称为流出型。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MRI扫描可通过病灶形态学征象和TIC曲线等指标用于鉴别诊断乳腺癌良恶性和分型,通过动态增强MRI扫描提供的多种信息,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