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的介入
——南院和花舍山间的乡建实践与思考

2021-11-01周超ZhouChao

建筑技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山间建筑材料

周超 Zhou Chao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建成为众多建筑师所热衷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其建造途径愈发多元化,但也出现了一些破坏乡村环境或不符諦乡村语境的建设行为。在乡村建造的实践中,如何做到高效率、低“破坏”,将轻型建筑引入其中,并与传统房屋并存,为乡村建筑带来品质的提升,这种策略可以被称为“轻”的介入。但这些思考并非由单个项目引发,而是来自于对轻型建筑的持续研究。南院(2016)和花舍山间(2019)两个比较典型的乡建项目落成,二者虽在类型、材料和建造方式上近似,但有着不同的设计策略和表达结果,对乡村建造有着一定启示性的意义。

1 项目概况

南院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三甲屯,这里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四周青山苍翠,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项目诞生于三甲屯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场地内原有一栋60 年历史的砖结构住宅,业主计划将其改造为乡村展示及自然教育空间。在设计策略上,老房子修旧如旧,内部改造为展示空间和客房等,新建房屋则利用轻型材料加建一层体量作为自然教室(图1,2)。对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快速建造的尝试,使得这栋建筑成为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与周边其他“穿衣戴帽”式的房屋改造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花舍山间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石湖峪村,这里是著名的水长城景区,周边山脉绵延,风景秀丽。基地是一处典型的北方院落,其中有一栋近100 年历史的住宅。在设计策略上,老房子内部被改造为三间客房和厨房等,东南角则利用轻型建造方式扩建两层体量,一层为咖啡厅,二层为书吧(图3,4)。新的轻型建筑与厚重的砖石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打造出一个趣意盎然的民宿院落。

这两个项目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都位于大城市的远郊村落,交通比较便利;都是对年代较久的老房子进行空间扩建,且预算都十分有限;受到国家对宅基地的限制政策,无法随意扩建,需寻求不会永久占据土地的方式来进行空间扩容。

2 轻型建筑介入乡建的思考

这两个项目的设计策略都基于同一个出发点,即对新老建筑进行区分,最大程度地保留老建筑,修旧如旧,而新建筑则以轻型建筑的方式介入,实现新老建筑对话的可能性。在乡建中,相较于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房屋,轻型建筑有着更多可挖掘的优势。

首先,轻型建筑采用高效率、低“破坏”的建造方式,有时也被称为“轻型结构”,可以承受较大荷载但自身质量却相对较小[1],包含轻质和预制两个概念。轻质体现在材料上,以轻钢、铝、木或竹等材料作为建筑的主要构件,以减轻建筑自重;预制则体现在建造上,包含着“场外预制”和“场内装配”的双重环节和含义。从技术层面看,轻型建筑关注的是建构效率、空间适应性和物理性能[2]。从观念层面看,轻型建筑体现了建筑介入场地的一种态度,即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轻型建筑可以带来乡村建筑品质的提升。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及其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一系列成熟的轻型建造系统,应用于学校、幼儿活动室、观测站、临时场馆等,既可建造于城市也可建造于偏远乡村,收获了广泛的赞誉。程力真在《乡村建造中的“轻”骑兵——朱竞翔的轻型建造系统及其在乡村中的实践》一文中评价道:“朱竞翔关注的是可供长久使用的快速建造领域,因而对空间品质和建造技术的要求更高,因研究面向整个建筑设计领域,所以系统更完善[3]。”朱竞翔教授的轻型建造系统,实现了建造效率和建筑品质的高度统一,让轻型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给投身乡建的建筑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当然,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轻型建筑具有典型的“通用化”特征,这和建筑师追求的“个性化”必然会产生矛盾。在有着强烈地域文化环境的乡村,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建筑师们应该思考,如何将“通用化”的工业化材料进行转化,突破常规预制建筑的空间形式和视觉观感,平衡建筑中的产品属性和不可复制性,最终实现“个性化”在乡村的独特呈现。

3 设计和建造策略

3.1 材料和结构

轻型建筑首选轻质高强的结构材料,其中工业化的木材、竹材值得大力推广,它们有着自然和环保的特性,既能提升建造效率,又能与乡村建筑肌理有机衔接。

南院的新建部分与老建筑之间刻意隔开了一定距离,成为一栋独立而完整的轻型建筑。设计团队引入了一种高强度复諦竹纤维材料,俗称“竹钢”,其不同于常规的复諦竹材料,具备轻质高强的特性,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在本项目中,建筑整体利用竹钢结构框架体系,仅北侧厨房外墙为砖墙,充当抗侧力构件;柱距3.6m,柱子截面尺寸100mmx100mm,梁截面尺寸150mmx100mm,几乎达到了类似钢结构的纤细尺寸(图5,6)。竹钢构件为竹板裁切后组諦而成,内部为中空,梁和柱之间则采用内置钢管进行螺栓连接。竹钢的表面纹理与木材接近,具有与木材一样温馨的视觉效果,其表面用硅胶涂刷,以增强材料的耐久性。使用最小化的材料来实现最大化的空间容积,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纤细的效果,也与老房子的木屋架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和谐。

花舍山间因院落尺寸限制,扩建部分需要与老房子紧密连接,因此结构材料选用了工业化的松木。整体上采用框架体系,二层局部后退作为观景露台。与南院采用的竹钢材料相比,花舍山间的木结构尺寸偏大,柱距5.5m,木柱尺寸170mmx170mm,木梁尺寸150mmx250mm(图7,8)。木构件之间采用了内置钢片和外置钢片混諦的方式,表面涂抹清漆作为保护层。木材的选用不仅延续了老建筑的木结构体系,也与扩建的盒子单元呼应。

3.2 围护和表皮

1 南院鸟瞰

2 南院平面图

结构和围护的关系是轻型建筑中需重点讨论的议题,围护结构一方面用其材料和形式回应了当地的气候,另一方面也回应了空间状态。轻型建筑的空间多具有透明和开放的特征,让建筑的轻盈感得以凸显。

南院位于南宁,属夏热冬暖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屋顶采用了金属屋面,各个方向均带有挑檐,以回应当地多雨的气候特征。除了北侧厨房外墙采用了砖墙外,其余外墙均采用无框玻璃,其中面向庭院处采用透明玻璃,其余位置采用半透明玻璃,让建筑内外的通透感有着细微的差别。朝向北侧的庭院则设计了可整面开启的落地玻璃门,让室内外可以连通,边界变得模糊(图9)。新建筑轻盈且透明,老建筑厚重且封闭,当人们从富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到达通透的新建筑时,能够体会到场所的变换和时空的差异(图10)。

花舍山间位于北京,属寒冷地区,四季分明。咖啡厅屋顶采用了双坡顶,用金属屋面覆盖,以应对雨雪天气的排水。二层北侧和西侧采用木板外墙,其余界面则采用大面积无框玻璃,让咖啡厅和庭院、外部景观都有良好的互动(图11)。木结构全部位于室内,以减少因气候和温差使木材收缩而造成的破坏。因场地较小,扩建部分与老房子直接相连,让一层内部空间连通,轻与重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这是一种生长的状态。它巧妙地将周边的景观吸纳进来,有一种小中见大的效果,也强化了人身处其中时亲近自然的感受(图12)。

3.3 预制和装配

3 花舍山间鸟瞰

4 花舍山间平面图

轻型建筑的预制装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也减少了湿作业,避免了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减少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同时,与村民共建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让村民在劳动中学习新材料的运用和构造做法[4]。

南院自然教室的结构构件采用全预制的方式,竹钢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因构件的自重较轻,工人可以手工搬运,不需要任何起重设备。构件之间用螺栓连接,拼装十分简单迅速。组装工人全部为村民,在材料厂商简单的指导下,四个工人在三天之内即可将主体结构全部安装完成。除了混凝土基础部位有湿作业,其余完全干式施工,充分体现了预制建筑的建造优势(图13)。

花舍山间的扩建部分结构采用了半预制的方式。由于对扩建部分建筑与老建筑的位置进行了二次校准,导致构件的尺寸需要现场更改并重新开槽,因此,木材运输到现场后,工人进行了二次切割,降低了装配效率。但施工安装弥补了前期耽误的时间,构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四个村里的木匠很快掌握了新的施工方式,在一周内将木结构安装完成(图14)。

3.4 使用和反馈

5 南院自然教室室内

南院和花舍山间项目均满足了业主对低造价、快速建造的预期,建成后即投入使用,设计团队也一直在跟踪这两栋建筑的使用状况。南院不仅作为儿童自然教室和村民活动场所,也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会客厅”。因当地气候潮湿,部分竹钢材料暴露于室外,表面有轻微发霉现象,但在进行了二次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图15)。花舍山间咖啡厅不仅作为民宿的公共空间,也作为花艺教室使用,成为大家喜爱的休闲交流空间。松木材料完全处于室内,表面仍然维持良好,并未发生收缩变形(图16)。

总体说来,这两个轻型建筑的介入策略是成功的,在建造阶段较好地提升了建造效率,在使用阶段则灵活地应对了功能需求,使空间品质和物理性能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6 南院自然教室结构模型

4 结语

中国乡村普遍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原生秩序,乡建绝不能成为一种随意的破坏,而应是小心翼翼的缝补。南京大学赵辰教授提出,作为乡村建筑文化的价值所在,乡建应体现的原则是地域性和建构性[5],这是对所有参与乡建的建筑师的工作指引。在这个工作指引下,“轻”的乡建策略也应被进一步关注。南院和花舍山间两个项目仅仅是初步尝试,而轻型建筑如何介入到更大范围的乡建中,如何与村民的生活、生产空间产生更多的关联等问题,仍需思考和探索。乡建的途径很多,但“轻”的介入方式,更能从材料和建造方式入手,寻找一种与未来乡村更和谐的建造方式。

7 花舍山间咖啡厅室内

8 花舍山间结构示意图

9 南院自然教室可开启界面

10 南院新旧建筑界面

11 花舍山间的玻璃界面

12 花舍山间新老建筑并置

13 南院自然教室施工照片

14 花舍山间咖啡厅施工照片

15 南院自然教室室内

16 花舍山间咖啡厅二层露台

项目信息

业主:北京花舍山间民俗旅店

建设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

设计团队:原榀建筑事务所

项目负责人:周超

建筑面积:158m2

设计建成时间:2018.05-2018.09

建成时间:2019.04

摄影:何炼(直译建筑摄影)

获奖:意大利A'Design Award

2020 建筑和结构类金奖

图片来源

1,5,9,10,15苏哲维摄影

3,7,11,16何炼摄影

2,4,6,8,12-14作者自绘或自摄

猜你喜欢

山间建筑材料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山间
云雾是山做的梦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夏日走过山间,我就成了森林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